原创 许倬云|在满清的统治之下,人是没有尊严的
迪丽瓦拉
2025-08-21 04:03:05
0

满清帝国的格局中,满洲八旗是战斗单位,人民和军事合二为一,最上面则是唯一的君主,依仗武力的优势,成为所有臣民的主人。

满清政府的权力核心,先是内阁,雍正以后是军机处,基本结构都是皇帝自己亲政,加上一两位亲王作为辅政,配合少数几位大臣、近臣,作为君主决策的中心。

满清皇权的内朝,至少比明代宦官的司礼监稍微合理。然而,内廷的决策直接交付政府六部和相关单位遵旨执行,君主权力无人可以挑战,也无人可以矫正。汉代的廷议和唐代的三省制衡,在明清两代都不见了。

君主与旗民之间,是主子和奴才的关系。

汉军旗当然又在满旗之下,蒙旗则是满旗的亲戚。此外,还有一批所谓包衣,则是满人扩展时武力掳掠为奴的人众

(主要成分是汉人百姓)

,后来被编入旗下的佐领。

每一个八旗的贵族还有自己的包衣,把他们编制在自己的单位之下。这些包衣的地位,当然就是奴才,主奴关系世代传袭。

奴才和主子在日常生活上往往非常接近,于是,满清的制度里,尤其在清代前半截,许多重要的职务是由包衣出身的奴才担任——得势的奴隶也常常还有自己的奴隶。

整个帝国的结构是君主为奴隶共主,结合不同阶级地位的奴才,统治众多的汉人。

康、雍、乾三朝,许多地方大吏和统兵大将本来是包衣出身,平日对着汉人耀武扬威,一旦失宠,就被打回包衣的奴隶身份。

所有旗人相对于君主都自称“奴才”,汉人则甚至不配以“奴才”自居。

因此,即使在统治阶层的满洲人之内,奴隶体制之下,人是没有尊严的。

明代社会的精英,也就是经过科举出身的缙绅,他们所经由的科考,以朱子学为主,灌输读书人以忠君、守礼的观念;君权恩威并用,利用“胡萝卜”和“棒子”驯化读书人,作为统治者的工具。

清代延续明代统治国家的策略,入关以后,一方面以武力压迫汉人易服剃发,抛弃自己的文化传统的象征,并且屡次以大大小小的文字狱,压制反抗的思想和行动;另外一方面,将读书人困在科举制度的牢笼下,服从者有富有贵,不服从者被打入底层。

历史上,中国的儒生阶层曾经不断有节烈之士,代表文化的良心、社会的正道,抗议皇权与政权。

直到明代,舍身抗议的人物还是有很多,相对而言,在清代,这种代表文化和道德的人士就少多了。

满清君权一如明代,借刑罚剪除谔谔之士,又以八股文章消磨读书人的志气。

清代两百多年产生状元数十人,其中真正有功业可称的寥寥无几。单从这一个指标就可以看出,科举取士并不是取贤取能,而是取“乖乖牌”。

于是,依仗武力转化的国家暴力居权力的上层,而中层则是这些驯服的文官,在朝俯首服从,在乡鱼肉百姓。

中国文化传统里,以儒家理想平衡国家暴力,无非依靠一批不为权势屈服、不受利禄收买的“士”,来撑持文化的良心。

经过蒙元、朱明、满清三个暴力政治的持续,社会精英渐渐消沉,文化活力也随之衰没。

如此专制的统治上层,其最早的权力基础当然是八旗的武装力量。

入关以后,满旗的实力不够,必须配合投降的汉来共同征服天下。在天下大定以后,清廷削“三藩”,基本上去除了汉军的实力。

满旗的战斗部队,则分别驻戍在全国重要地点,如杭州、广州、福州、成都、荆州、西安等处,都有满城或是旗营扼守战略要地。

在康、雍、乾三代,针对北方的屡次用兵,使得八旗的实力消耗了不少;两三代以后,八旗的子弟安享富贵,也失去了战斗力。

乾隆以后,中国没有常设的国防军,各地旗营都不过是旗人居住的地方而已,国家有事,即需依靠临时招募的汉人部队,组建所谓的“绿营”担任战斗任务。

这些招募的军人,社会地位不高,战斗单位的延续性很弱。

因此,满清一朝的后半段实际上没有常设的军备。

这也是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乾隆时代,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他们回去后撰写的报告里面,

就认为中国是个不设防的国家。

满清能够维持专制的局面,基本上就是依靠爵禄收买了文化的精英,他们已经习惯于“忠君”,不再为大是大非提出抗议。

在太平军以后,平乱的湘军、淮军,俨然是全国唯一可以作战的部队。

当时的有识之士,无人不知道世界正在面临大变,然而,湘军的领袖在这个关键时刻,竟然没有以武力来要挟政府进行改革,号为“一代名臣”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竟无法放下自己的君臣伦理观念

(说白一点,另一形态的主奴关系)

八国联军之役,帝后出亡,国将不国,封疆大吏也无人敢接出光绪进行改革。

清朝晚年,革命风气大盛,真正参加革命的人物,很少是“文化精英”中人,孙中山即是出身中国社会边缘的人物,他初期发动革命的力量,也始终不能离开会党那些边缘性的组织。

由此可见,威胁、利诱两个手段相比,自古以来,利诱的功效往往比威胁更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远...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之所以能够完成天下一统,最基本的策略就是远交近攻。当年东方的齐国综合国力不比秦国差...
原创 元... 引言: 当代人或许难以理解为何元朝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就走向了灭亡。然而,仅需一瞥皇位传承,便可明...
原创 解... 贾诩是三国著名谋士,而且是非常有特色、有代表性的一位,他和其他大多数谋士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什么地方呢?...
原创 纣... 很多的人在了解历史人物的时候,都会通过影视作品当中,虽然作品当中的故事情节与历史上真实的事情有一些出...
原创 黄... 黄埔一期(157) 清风店战役中被俘的国军中将副军长--杨光钰 杨光钰(1897-1970),别字振...
原创 六... 六国合力攻打秦国,明明有4条路可进入秦国,为何要硬攻函谷关? 文/号外历史之淑琴 图/网络 战国时期...
原创 原... 汉代以前的历代王朝诸侯史书和历史记载都是由官修,即各朝各国史官编撰,稍微不错且有点规模的个人著述野史...
原创 司... 三国时期,涌现出众多的枭雄,司马懿更是成为三国最大的赢家。司马懿跟诸葛亮的斗智斗勇,更是成为历史上的...
原创 项... 历史人物在现在情况下会混得好还是混得差,这得从两个方面去看。一个方面,要看在现在的时代背景情况下,什...
原创 苏... 在19世纪80-90年代, 芬兰的自主权多次受到被削弱的威胁。 沙皇亚历山大三世(1881-1894...
原创 原... 众所周知,夏侯惇是三国时期曹操营中有名的大将。 夏侯惇是沛国人,他从小就名声在外,十里八村都知道他是...
原创 到... 回顾漫长的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开始我国的土地上就一直燃烧着战火,但面对列强对我国的侵略和瓜分,中国人民...
原创 原... 刘伯温(1311~1375年)是朱元璋的军师,民间有“前朝军师诸葛亮,后世军师刘伯温;三分天下诸葛亮...
原创 晚... 清宫之中,吃饭是天字第一号大事,按照宫廷的规矩,级别不同,所享受到的待遇也不同,这在宫里被称为“宫份...
原创 雪... 前言:李淳罡说过,江湖人就该行江湖事。王朝争霸这种事,说白了跟江湖武夫关系不大,纵有天大本事也扛不住...
原创 清... 提起清朝,相信大家都很清楚,它是中国历史长河中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封建王朝,期间既...
原创 隋... 第一次大比武:开皇五年 开皇五年,也就是隋文帝杨坚在位的第五年。 此时的大隋朝刚建国不久,天下未定,...
原创 澶... 在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十二月,中原大地上的氛围变得宁静,因为宋辽两国签署了“澶渊之盟”。...
原创 韩... 导语:近年来,韩国的一些行为让我们大跌眼镜,他们居然将传统的中国文化说是自己所有,因此他在我们民间就...
原创 原... 他是清朝高官后代,给美国无偿捐赠183件国宝后,说了这样一句话 文/大国鉴史 图/来源网络 在我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