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纣王害死无数忠臣,王叔比干都不放过,为何唯独对闻太师青睐有加
迪丽瓦拉
2025-08-21 04:34:08
0

闻太师远征北海十五年,班师凯旋,直抵朝歌城下。纣王摊上大事儿了,因为他刚刚逼死了比干,王叔的灵柩就停在城门之下,挡住了闻太师的队伍。

听闻坊间与朝臣们的各种传说,闻太师气不打一处来。当即击钟鸣擎,召集400文武,与纣王对质。龙德殿上,闻太师脸色铁青,当面斥责纣王的种种荒唐,公然数落纣王有负于臣;纣王却是各种服软,从始至终都陪着笑脸,生怕说错话,得罪闻仲。

自从有了九尾狐苏妲己,纣王就没消停过。无端获罪的有姜王后、四大诸侯、梅伯、比干、商荣等等,从子民到大臣乃至嫡亲的子姓亲王一族,丢官丢命,哀嚎遍野,惨不忍睹。总之一句话,谁敢跟纣王对着干,甭管你是什么身份,有什么爵位,都得给撸掉。

纣王是殷商天子,谁敢不从?敢和纣王正面硬刚,对纣王有所褒贬的,还有谁?站出来!

闻太师非但对纣王指手画脚,还明示要拿下他最爱的宠妃苏妲己。动纣王的心头肉,王叔比干直接挂了,闻太师却安然无恙;纣王还得笑面相迎,请他老人家喝一杯压压惊。

继而,闻仲东征平灵王,西伐西岐,依然是独当一面的殷商主帅。家国天下都付托给了老太师,可见纣王对他的器重与青睐。

那么问题来了,纣王r对重臣们如此残暴,何以唯独对闻太师又怕又爱、逆来顺受?闻仲身上究竟有什么魔力,以致400文武、正副两宰相、六位亲王殿下加起来都不够他的分量?

童年阴影:帝辛何以能以千年老三的身份上位商王?太子寿王乃是闻太师棍棒调教的丰硕成果。

纣王乃帝乙之三子也。帝乙生三子:长曰微子启;次曰微子衍;三曰寿王——《封神演义》

先王帝乙有三个嫡亲儿子,即是老大微子启、老二微子衍和老三寿王。寿王是后来老三上位为帝乙王位大统的继承人时候给予的封号。

按照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老三只能做一辈子的千年老三,和比干类似,做商王之下的亲王就是他的终极宿命。

那么这个老三是怎么逆天改命,打破常规,被父亲帝乙钦定为太子殷受,封寿王,将来承接商汤江山这笔丰厚的遗产的呢?

因帝乙游于御园,领众文武玩赏牡丹,因飞云阁塌了一梁,寿王托梁换柱,力大无比;因首相商容、上大夫梅伯、赵启等上本立东宫,乃立季子寿王为太子——《封神演义》

托梁换柱。因为年轻时候的纣王力大无穷,在帝乙面前献殷勤,托举飞云阁,换掉即将崩塌的顶梁柱。不止能托梁换柱,纣王还能力格猛兽,单挑打死蚩尤的坐骑食铁兽大熊猫。

大抵帝乙对继承人的第一要求是,要拥有一副强壮的、异于常人的体格。有一副好身板,才能对巨大的工作量应付自如,才能基业永固,长长久久,不出差错。始皇帝每天批阅以吨量计的竹木简,可见为王者之不易。老板不是那么好做的。

由此,纣王胜出,以第三子的身份被帝乙选为未来的殷商天子。

不止如此。纣王还“文足以饰非,言足以拒谏。”什么意思?伶牙俐齿,聪明绝顶,骨子里透着一股聪明劲儿。这位太子爷还是个雄辩高手。诸葛亮舌战群儒,都不如他。

起初的纣王为什么那么优秀,基本功为什么那么扎实?因为他有个好老师,这个人就是闻太师闻仲。

帝乙给纣王配备了一个家庭教师,由闻仲来做他的师父。

闻太师是个什么人?地仙一流,本事大;不苟言笑,严于律己。名师出高徒,有什么样的师父,就会有什么样的徒弟。故而,闻仲称得上是“严师”,一位对学生要求极高,又相当严厉的老师。

商鞅变法,立柱取信。太子嬴驷做错了事情,动不得太子,商鞅以师父的身份代罚。学生之过,老师顶替。

闻太师可不惯着纣王。自己做错事情,自己承担后果。纣王要接受闻太师的惩戒。

孤从小就受过严格的培训,挨打无数,就是闻太师揍得。所谓严父慈母,闻太师以师父的身份扮演了纣王少年时期不可或缺的“严父”的角色。师父对徒弟,父母对子女,加以一定的管束与调教,不是害他,而是爱的另一种表达。一味纵容,不是好办法。

打小就是这么过来的,你说纣王见到闻太师,心里能不打颤嘛!对师父的尊重与敬仰,早已在他幼小的心里生根发芽,如影随形,挥之不去。

闻太师以身作则,纣王当以师父为荣,以他老人家为楷模,向他看齐才对嘛!

无懈可击:苏妲己的魅惑之下,纣王丧失了所有记忆?心存一丝清醒,找不到闻太师的任何毛病。

从某种意义上讲,闻太师在和九尾狐争夺纣王的掌控权。

闻太师精心栽培了纣王,付出那么多,做了那么多年的工作,从基本面上看,九尾狐苏妲己后来居上,摘桃子,似乎把前者给比下去了。缘何?

九尾狐三姐妹乃是女娲娘娘祭出的暗线人物,其媚术堪称天下无双,无与伦比。所谓“三千粉黛五颜色”,大抵如此。杨戬、雷震子、韦护这样的小青年都对她舍不得下手,难怪纣王会被她迷惑得五迷三道。

言听计从,有求必应。苏妲己想干什么,纣王就得随时伺候着,满足她的要求。

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纣王害商荣、比干、梅伯,特别是姜王后、太子殷郊殷洪之后,其实是很懊恼,很后悔的。博美人一笑,又瞬间清醒,悔之晚矣。自家儿子都能赶尽杀绝,这是人干的事嘛!不怕无后,没人接他的班?纣王认识到自己做错了事情,碍于苏妲己的面子,不好意思说出来摆了。铸成大错,覆水难收。只能装傻充愣,自己受着,打掉牙往肚子里咽。

贾氏与黄娘娘双双坠毁摘星楼,黄飞虎被迫投靠西岐,纣王同样后悔不迭,肠子都悔青了。七世忠良之后都能反叛,统御朝歌城四十五万兵马的武成王黄飞虎都会离他而去,纣王焉能不痛心,不反悔,不自醒!

真相了。纣王明知苏妲己乃是红颜祸水,却不能自控,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并非昏晕到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的地步。

闻太师文武双全,德才兼备。辅佐三代商王,尽心竭力,鞠躬尽瘁。一辈子连个老婆都没来得及娶,自家的香火传承都毫不顾忌,一腔碧血照成汤,为的是子姓一族的江山一统与万年永固。这样的人,你能找出第二个嘛!姜子牙还知道娶个64岁的黄花大闺女马氏呢!

姜尚固然对西岐忠贞不二,却也被闻太师给比下去了。至尊圣人元始天尊都对闻太师大为赞赏,以圣人之尊对他这样一个三代弟子表达了某种深情与敬意,你说闻仲的人格魅力有多大!

闻太师要做的,无非是弥补纣王心中的缺憾。自己知道自己错了,又矫情起来,端架子,放不下。闻仲所有种种操作,都是在给他擦屁股。目的是清除障碍,稳保纣王的商王宝座不失。

灵魂拷问:为王者,江山与美人,孰轻孰重?

西楚霸王说,爱江山更爱美人。必须有所取舍,二选一,该作何抉择?刘邦说,我保命,我抛弃妻子,半道上把夫人和孩子推下马车算多大点事!

纣王脚踏两只船,既要美人苏妲己,商王宝座也绝对不会放弃。不是殷商天子的纣王还有多大价值,还能留住苏美人嘛!“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苏妲己要吃个荔枝,纣王都做不到,如何讨美人欢心!得,保不准自家老婆会跟别人跑了。

尽管封神中纣王非常固执,一心要保住苏妲己,要是非在苏妲己和闻太师之间做选择,怕是他会选闻仲。纣王残暴,昏晕,到底不会傻到拿江山换九尾狐的地步。

本事大,忠诚度系数极高,所作所为全是围着纣王转,为的是纣王本人的根本利益,而不是私人利益。纣王真心离不开闻太师的指点。这样的杰出人才,老板给开多少工资都愿意,又怎么舍得赶走他呢!

所以你看,闻太师当面斥责纣王,他也得受着。为你小子考虑问题,全是为你和你的子孙后代着想,你还想怎样!

大权在握:纣王以商王之尊君临天下,是不是就是无敌的存在了呢?托孤之臣有打王金鞭。

其实所谓的托孤之臣有好几个,诸如宰相商荣、亚相比干,以及两位老殿下等等。从岁数上看,他们也是跨越三代,辅佐过三代天子的大佬。但是,不好意思,闻太师能甩他们十八条街。

因为闻太师手里有根金灿灿的打王鞭。先王帝乙所赐,授权闻仲可以“上打昏君,下打佞臣。”

所以纣王和闻太师是什么关系?

闻太师对纣王有镇国摄政的特权。如同靠山王杨林与隋炀帝杨广,诸葛武侯与后主刘禅,八贤王赵德芳与宋真宗的关系。且闻太师更加强大,毕竟是修仙之人,截教三代精英。

纣王见打王鞭,如同见先王帝乙,儿子见老子。没错,闻太师既是纣王的授业恩师,妥妥的一代帝王师,还手握先王信物,对纣王有某种降维打击的可能性。

如此,纣王就是利令智昏,想对闻太师发飙,也是万万做不到啊!权限不到位,能力不足。

比干生气了会头撞南墙;闻太师生气了,他会拿纣王去砸老南墙。这就是差距啊!

当然,西岐已成纣王的心腹大患,要对付姜子牙和周武王,必须还是闻太师。火烧眉毛,用人之际,临阵斩帅,把闻太师给咔嚓了,会是什么后果?殷商失去主心骨,成汤大营将士也会唇亡齿寒,失去控制。

话说,黄飞虎贵为殷商兵马大元帅,其父黄滚手握六十五枚总兵大印,也未必能令人信服。闯五关还不是被人各种为难各种虐!真正能调动殷商兵马的,唯闻太师尔!

然后你就看到了,没了闻太师的纣王,只能临阵磨枪,轮番换将。花花架子不少,最终还是被西岐给逐个拿下。朝歌城沦陷,纣王玩火自焚。

纣王一向铁石心肠,对其他人从不手软。但是,当闻太师命丧绝龙岭的消息传到朝歌城的时候,纣王猝不及防,心理防线崩溃,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哭得稀里哗啦,鼻子一把泪一把,哪还有天子的模样。

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说的就是闻太师。闻仲没了,殷商的半边天也就塌方了。寿王托举的是具象的一根梁柱子,而闻仲则是为殷商撑起一片天,把纣王高高举起的那个人。

赶走或是除掉闻太师,无异于纣王砍掉自己的臂膀。挥刀自宫,练葵花宝典,还能像东方不败、林平之那样有所抗争,纣王没福遇到金庸先生,可就彻底熄火了。

纣王心狠手辣,残害忠良无数,为什么唯独不敢动闻太师,反而对他恭敬有加,无比信任?

其一,闻太师是他的师父。纣王打小就是这么被启蒙恩师一路调教过来的,从毛头小子到太子殷受,封王寿王,再到登基称王号纣王。老师的光辉形象永远定格在纣王的心里。尊师重教,学生尊重老师,应该的。

其二,人格魅力与楷模典范。除了爹妈,闻太师是最为疼爱纣王的那个人。毕生心血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纣王与成汤。你从他身上挑不出任何毛病,哪怕是一丁点。自古以来,能像闻仲这样呕心沥血,为君王,为天下交付所有的人又有几个!

其三,闻仲对纣王有一定的监护权。纣王贵为天子,也当受到打王鞭的约束。从能力上说,纣王的权限失却,不能奈何他。

其四,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征战西岐,应付周武王和姜子牙,唯有闻太师堪当大任,没有取代人选。

闻太师尽力了,九尾狐苏妲己也用尽了浑身解数。没了闻仲的纣王彻底失控,放飞自我,终于在苏妲己的笑声中走上了缥缈之路。

英明神武的周武王姬发在姜子牙的搀扶下坐上王者宝座,君临四海,八方拥护。好一派幸福美满的人间长虹好气象!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长... 较之于战乱不已的北方,南方的形势相对稳定。我们把时钟拨回八王之乱的后期,眼看着北方形势日益紊乱,出身...
原创 原... “蓝玉案”是指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借口凉国公蓝玉谋反,策划了一起震惊朝野的株连杀戮功臣的重大历史事件...
原创 香...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了。 历经一百多年风雨沧桑,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华儿女、海内外炎...
原创 元... 【前言】 朱元璋自乞丐起家,终登皇位,一统中原,使百姓摆脱元朝剥削压迫,重获安宁生活。 朱元璋灭元后...
原创 吕... 文|小小书郎 自古以来能够使用方天画戟的人都非等闲之辈,像是吕布,像是薛仁贵,像是《水浒传》中的方杰...
原创 原... 大家好,我是历史漫谈君。今天我和大家探讨一下关羽走麦城的故事,以及如果刘封等人来支援,关羽会不会失败...
原创 二... 在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大西南成为决定性的战略任务。毛泽东深谋远虑,选择了贺龙参与解放大西南的战争,这个...
原创 韩... 1963年,韩国的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数万人受灾,给民生和经济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然而...
原创 四... 正所谓“乱世出枭雄”,民国时期中国涌现出了一批军阀,其势力之大可以用“小皇帝”来形容。大家都知道民国...
原创 长...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我们大多认为,蜀汉的主要武将是“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但是...
原创 造... 明朝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尤其是明中叶以后,私家园林臻于兴盛。按照常理来说,建造园林是文人...
原创 如... ?19世纪法国地理论学家在法国北部发现了一枚古代人类的头骨,这些头骨上有三个规则的圆洞,随后又在欧洲...
原创 沈... 沈万三家的家产是明朝的100倍,6000亿人民币当今社会排第几呢? 沈万三(有说生于1296年,另有...
原创 韩... 韩信,人称兵仙,与萧何,张良并称汉初三杰。汉高祖刘邦都表示:“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原创 元... 前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元朝覆灭的时刻承载着无数英雄的壮丽征程。然而,1388年的一场胜利背后,隐藏着...
原创 原... 台参制度是宋朝特有的部分官员拜谒御史台相关官员的一种礼仪制度,该制度诞生于宋初,发展于宋中后期,其发...
原创 关... 前言 他为何不救二叔于危难? 219年冬,蜀汉大都督关羽在襄樊城破,为东吴大都督陆逊所败。关羽仓皇突...
原创 看... 刘协,东汉最后一代皇帝,史称汉献帝。汉灵帝次子,兄少帝被董卓废黜后即位。190年董卓迁都长安时被迫跟...
原创 二...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巴尔干半岛一直是世界关注的中心,而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始作俑者,德国更是把巴尔干半岛...
原创 项... 如果要说到楚汉之争,相信至今还有不少的人为项羽的结局而感到惋惜。其实当初项羽只要乘船渡江就可以保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