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期间,朱老总亲切接见了空军代表。在和一位志愿军空军二级战斗英雄见面时,朱老总笑着同他握手,并对他给予了高度赞扬。这位二级战斗英雄是谁?他有着什么样的辉煌战绩?后来怎么样了呢?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阅兵,朱老总身着戎装,乘坐敞篷车检阅了部队。在分列式开始后,空军受阅飞机飞抵天安门上空,接受了朱老总的检阅。开国大典盛大结束后,朱老总宴请了受阅的海陆空军部队代表,他特别走到几位受阅飞行员身边说:
“我们的空军要大发展,你们是空军的‘种子’,将来大有作为。……从今天起,我才真正是陆海空三军总司令了!”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迎风招展的红旗被英勇的解放军将士,插到南京国民党总统府上。就在这一天,华东军区海军成立,张爱萍担任了司令员兼任政委,后来这一天也被成为新中国海军诞生日。
而人民空军诞生的时间,相较于人民海军,还要晚上几个月。1949年11月11日,人民空军宣告正式成立,这一天也被称作新中国空军诞生日。在开国大典当天,参加阅兵式的飞机其实只有17架,因为有9架战斗机飞得快,因此飞了两遍,被认为是26架。
由此也可以看出,在人民空军初创时,遇到的困难有多大。但是,在空军指战员们的努力下,克服重重困难,让人民空军迅速走向强大。
从1949年10月25日开始,刘亚楼担任空军司令员,空军的建设就迅速开展起来。来自于陆军各部队的精干力量被选拔出来,去往东北地区的老航校进行系统化飞行训练,他们就是新中国第一批飞行员。
新中国第一批飞行员,不仅要求思想过硬,而且大多都是各部队的战斗英雄们。而今天咱们要说的主人公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54年9月,朱德总司令亲自接见他,并对他给予赞赏。
就是这样一位历经百战,在战火中锤炼出来的空军勇将,最初也是一个没有接触过飞机的“门外汉”。后来,这位陆战英雄克服重重困难,驾驶飞机翱翔天空,在抗美援朝战场再立新功。
他名叫郑长华,先后荣获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亲自击落敌机两架,率领全团荣获过集体二等功。他是志愿军空军的“空军优秀指战员”,荣获过“一级国旗勋章”和“二级自由独立勋章”,身上满是沉甸甸的荣誉。
郑长华,1926年5月出生在安徽五河。在抗日烽火中,1941年,年仅15岁的郑长华就参加了新四军,担任了部队文化教员。因为表现出色,1943年,17岁的郑长华被部队选派到抗大学习。
后来,郑长华从抗大以优异成绩毕业,担任了新四军淮北七分区某部连支部书记。1946年,20岁的郑长华进入华东军政大学学习,后来被分配到皮定均第一旅,开始担任工兵连副指导员、炮兵营副教导员等职务。
1947年5月,21岁的郑长华跟随华东野战军,参加了围歼整编74师的战斗,决胜孟良崮。此后,郑长华又跟随部队参加了临汾战役、太原战役,均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了战斗英雄。在贺龙司令员一声令下,郑长华跟随第18兵团挺进大西南,参加了剿匪战斗。
可以看到,郑长华文化素养较高,多从事部队政治工作,有着深厚的文化底子,而且军事才能出众。因此1950年,空军从各部队选拔人民空军飞行员时,郑长华被部队推选出来,赶赴位于锦州的空军第三航校学习飞行技术。
对于一个飞行技术的“门外汉”,郑长华只能从头摸索飞行技术,对于当时学习飞行的情形,郑长华曾有过回忆:
“我们中国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初建时,人员都是从陆军挑选的。大家在战斗机上飞行的时间都不是很长,有些是几十个小时,最多的100多个小时,训练的飞行科目也比较简单,更别说空战的实践经验。”
就是在这种情形下,26岁的郑长华于1952年以空12师34团团长的身份,率部开赴朝鲜前线。志愿军空军战士们大多空战经验较少,面对参加过二战,有着几千小时飞行战斗经验的美军飞机,展开了浴血的空战。
当时,志愿军空军飞机没有美军飞机航程远、高度高、载弹量多,就在这种武器装备差距下,空34团还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在一年多的抗美援朝空战中,郑长华所部击落敌机37架、击伤敌机9架,荣获了全团集体二等功。
在空战中,郑长华亲自驾驶飞机,击落敌机2架,荣获一等功一次、三等功二次,被志愿军空军评为“空军优秀指战员”。后来,这位空军名将被授予了“一级国旗勋章”和“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1953年6月,空军授予郑长华“一等功臣”和“二级战斗英雄”的称号。郑长华作为一位空军名将,他到了晚年从不提及自己在战场上的辉煌战绩,反而常常提及两次空战失败的经历。根据老英雄回忆,他曾在抗美援朝战场,两次“走麦城”。他回忆道:
一次是在1952年8月6日,6架敌机飞到熙川上空,妄图发起侦察和轰炸。面对这群危害志愿军将士的“飞贼”,郑长华命令34团16架飞机升空,同“飞贼”展开战斗。郑长华也亲自驾驶飞机升空了,高度渐渐接近敌机,郑长华第一个带头冲向敌机。
可是因为没有僚机掩护,敌机迅速击中火力,将郑长华驾驶的飞机击落了。郑长华跳伞,最终获救。第二次是在1952年9月,美军对志愿军后勤运输线展开了狂轰乱炸,发起残酷的“绞杀战”,前线将士们的物资运输几乎被切断了。
郑长华看着前线将士们,只能靠吃一把炒面,喝一口河水,坚持在前线作战,恨透了这伙“飞贼”。一天,敌人再次飞临我交通运输线上空,妄图对志愿军后勤运输线发动轰炸。郑长华随即亲自带领16架飞机升空,他亲自带领僚机冲在前面,结果再次被敌机击中。
后来,他跳了伞,被朝鲜人民救了下来。后来,郑长华在部队展开了总结会,面对战士们真挚的批评,他全部接受了下来。后来,郑长华多次提及这两次“失败”,既是对牺牲在空战中的战友们的缅怀,也是从“失败”中汲取教训。
如果一个人只能看到自己的辉煌,那就只能沾沾自喜,不能再取得长足的进步。而一个人能够看到自己的问题,吸取教训,才能不被一块石头绊倒两次,取得更好的进步。郑长华就是如此,不提自己的卓越功勋,却常提两次“走麦城”。
1954年9月15日,郑长华作为空军代表,参加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会议期间,郑长华这位空军战斗英雄,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对他给予高度赞扬。
1955年,国家委派29岁的郑长华,去往苏联莫斯科红旗学院学习。对于当时的郑长华来说,在苏联学习第一个要克服的困难,就是听不懂俄语。没有办法,听不懂就白天学习,晚上接着补课。
在突破了语言关后,凭借刻苦的学习,到1959年郑长华毕业时,全部科目都及格了,而且战术指挥课还拿到了五分满分的成绩。1955年,人民解放军开始授衔,周总理在访苏期间,亲自给在苏留学的军官们授予了军衔。
而郑长华也获得了属于自己的荣誉,被授予了中校军衔,由周总理亲自给他们授衔。郑长华后来回忆授衔那一刻,说:“由周总理给授衔,更加感到荣光……”因为如果在国内,只有将官才有资格被周总理授衔,郑长华算是沾了在外留学的光。
1959年,郑长华以优异成绩毕业后,归国担任了师长的职务。从1965年开始,他历任空四军副军长、军长等职务,为保卫祖国空域、空军的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1983年9月,身为武汉军区空军副参谋长的郑长华,在57岁的年纪正式离休。
1988年7月,郑长华荣获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2017年9月,这位为国奋战一生的老英雄,在武汉逝世,走过了他辉煌的一生,享年91岁。
如今的空12师,还挂着老英雄的巨幅照片,在他的母校第三航校,他的铜像岿然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