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作为留名千年的神医,直到现在还被我们视作救命神医,常常用“华佗在世”来夸赞医生们圣手解病痛。
在当时华佗还用自己发明的“麻沸散”来为病人们实施麻醉,在病人们失去知觉后,进行手术。
在我们看来无所不能、无病不治的华佗,也遇到了一个让他头疼的病人——曹操。
面对曹操常年发病的头疼,华佗有心根治,向曹操提出要开颅,取出让他头疼的根源,这样就能药到病除了。
但宁负天下人的曹操,直接选择了拒绝,头疼吃点药还能忍忍,一旦在手术过程中去世,那就真的结束了,他又怎么会愿意把自己的性命交给一个大夫?
对于曹操来说,这件事情没有第二个选择,但开了上帝视角的我们看来,是否有转圜的余地?如果曹操同意华佗做开颅手术,结局会有所改变吗?只有一种下场。
无法根治的“针刺法”
在三国之中,华佗曾经为关羽刮骨疗伤,在这次事件中,关羽的大丈夫气概被人传颂,而作为主治医生的华佗,因为医术高超手法稳妥,同样成了知名的大夫。
而曹操,作为一个被头疼之病折磨了许多年的病人,自然也被华佗的名声吸引了,请来了华佗为自己治疗。
起初,华佗用针灸的方法为曹操治疗,也确实起了一些作用。每当曹操头疼发作的时候,身边的人都会快快地请来华佗为曹操扎针,而华佗下针后没多久,曹操就会感到神清气爽,病痛一扫而空。
但华佗却对曹操的病情并不乐观,作为医生,他知道,曹操的病不是靠针灸就能治好的,针灸只能缓解他的痛苦,而曹操的头疼在以后还是会持续发作。
曹操对于治疗情况已经十分满意了,对于曹操来说,华佗治病立竿见影,轻轻几针的效果比他之前看过的所有大夫们诊治很长时间的效果,都要好得多。
在曹操的安排下,华佗成了他的专属医生,每天随侍在身边,只等着曹操头疼发作给他治疗。
作为医生,华佗志不在此,他不愿意成了私人医生,更想要行走江湖,为更多的的人看病,从各种各样的病症中吸取经验,让自己的医术能更上一层楼,服务更多的病人。
种种矛盾下,华佗产生了想要根治曹操的头风病,早日脱身的念头,而他想到的办法就是用斧头砍开曹操的大脑,取出让他头疼的病庐。
在我们现代人看来都十分可怕的开颅手术,曹操又怎么会同意?
不划算的买卖
以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华佗作为饱负盛名的神医,但始终被所生存的时代所限制,在千年以前的时候,医疗设施必然与现在我们见到的不可同日而语。
就拿最基本的来说,无菌环境。
普通人受到了什么外伤,在包扎的时候,医生们也要先消毒,再做好无菌处理,更何况是在曹操的脑袋上动刀见真格?
但在当时,别说无菌环境了,连手术刀和其他器具也不能保证没有其他病菌,毕竟当时的消毒手法就是用火烧一下,而且也只是一部分器械。
很可能在华佗刚刚开始开颅手术,曹操的生命安全就已经亮起了红灯,华佗需要面对的并不是取出让曹操头疼的病灶,而是无处不在的病菌。
那么如果病菌感染,造成身体四肢的部位受到牵连,那还能勉强忍痛割去或者重新治疗,那如果病菌干扰到大脑了?
感染没有那么严重的话,就是失去清醒的认知,让曹操从一代枭雄变成憨傻呆愣的一岁小儿。
曾经曹操手下死过那么多的人,他们的亲人一旦寻仇,又有谁能保证这个丧失能力和自理意识的曹操能够安稳度日呢,恐怕只能依靠听命于曹操的将士们的忠心了。
感染严重的话,曹操很有可能直接死在手术台上,因为医治头疼而失去性命。
如果真的吉从天降,曹操获得了微乎其微的幸存概率,躲过了病菌的感染,但第二个问题随之到来,那就是开完颅了,接下来该怎么办?
人脑最为极其复杂的一部分,华佗就算医书在高明,也需要在一千年后才能彻底明白它的构造,千年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数,华佗真的能在大脑中如愿找到病灶,成功切除吗?
拥有雄心壮志的曹操,宁可继续忍受头疼也拒绝手术,就算是在我们如今看来,也是一笔非常不划算的买卖。
华佗是否有暗杀之心
面对华佗提出的医治手段,曹操不仅直接表示拒绝,还命令手下人杀掉了华佗。
疑心重的曹操看来,华佗提出的建议,就是为了在开颅手术中杀掉自己,或者故意做手脚,让手术失败。
要知道,心思细腻敏感的曹操,或许早在朝夕相处中发现了华佗对于自己的不满,华佗更是多次表达出想要离开曹操身边,为其他人看病的想法。
华佗在对曹操感到不满的时候,曹操又何尝没有因为华佗表现出的“不顺从”而恼火。
暗生嫌隙的关系下,华佗又大胆的提出要用斧头打开曹操的头颅,这怎么不让曹操心中警铃大作,怀疑对方想要杀掉自己,从而达到逃离的目的?
就算再退一步讲,手术之前,要喝麻沸散,而喝下麻醉药后,人就已经神志不清了,华佗作为大夫,他想要做些什么更是易如反掌。
如果华佗在这个时候用曹操的性命作为筹码,曹操的将士们都没有任何反抗的余地。
我们常说医者父母心,但在当时的社会中,医生们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受尊重的程度,并不像现在这样,还有些医生被当做实施“妖术”而被诋毁伤害,因此,就算华佗即使医术再高,也无法获得曹操的信赖。
在我们看来有些不现实的开颅手术,在千年以前已经是个很大的突破了。
作为医生,华佗认清了针灸治疗的不足之处,寻找更有效的方法,这样不断进取的精神,就算在现在,也值得我们嘉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