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曾国藩为什么人家会称他为“曾剃头”,他是如何镇压太平天国的?
迪丽瓦拉
2025-06-16 22:03:08
0

公元1864年,曾国藩指挥他的湘军,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终于攻克洪秀全的老巢天京,连同他的天王府,及其它诸王府,全部都成:十年壮丽天王府,化作荒庄野鸽飞。

截止此时,这场历时14载,王朝势力遍布18省,军队鼎盛时期达近百万,一共攻克城池600余座,统治人口达一亿多,掠夺财物无数的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宣告寿终正寝,曾国藩作为一介书生,也就载入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尽管如此,但曾国藩同时也成为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清朝统治者自然认为他扶大厦于将倾的“中兴名臣”,“千古忠臣”,就看他死后给他的谥号为文正,就可以看出他的地位有多高,这文正不是说封就封的,“文正”是读书人入仕梦寐以求的谥号,在历史上,能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人,大多都是当时文人敬仰的对象。比如说宋代,就有范仲淹、司马光、苏轼等名士谥文正是,司马光认为,“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是道德博,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极至。经过他的宣扬,文正从此以后被认为是人臣极美的谥号,因此,古时皇帝不肯轻易给人。

但同时,恨之者骂曾国藩是“千古民贼”,是反面人物,是屠杀镇压农民革命的刽子手,他所领导的军队是反动和倒退的,特别我们读书的时候,那更是给他取了不少的绰号,什么曾屠夫、曾剃头之类。那么,他的功过是非究竟是如何,时至今日也只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其实,客观地去分析,当年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的大肆入侵,包括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颠覆与渗透,大清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洪秀全打着拜上帝教的旗号,大量吸收受压迫的民众入教,给他们输灌神权思想,奴役其肉体与灵魂。时机成熟则揭竿而起,开始了以夺取政权为目的的斗争。自然,封建政权受到威胁的同时,传统文化与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纲常名教也受到颠覆的威胁。而曾国藩,他率领的湘军就是以捍卫传统礼教为精神支柱与理论指导的。

太平天国之所以会失败,一方面是自身的原因,比如统治阶层的腐化堕落,内讧严重之类,但实事求是地分析,他即使不这样,也可能只是时间问题,因为太平天国当时的定位就是改朝换代,至于如何抵抗外来侵略,如何管理国家,如何让中国走向独立、富强与现代化,这些都没有自己的纲领,假如一个封建政权代替另一个,那牺牲这么多人的生命就会变得毫无意义,更重要的是使文化倒退。另一方面,一旦指导思想错了,军事上就会变得处处被动,这个客观上就给了曾国藩的机会。

所以,曾国藩打着“捍卫中国传统文化”的旗号,以宋明道学理论为指导,以封建政权为依托,以湘军为武装力量,对抗以基督教为教义、神权政治为依托、以太平军为武装力量的洪秀全,完全属于两种不同文化形态的冲突。所以有人说,洪秀全学的是西方文化的糟粕,曾国藩打的是孔孟之道,纲常名教,本质上还是以人权为基础先进思想。从这一角度来看,未及开战,胜负已定,太平天国必败!因为太平天国的政策在中国不可行!所以失败只是时间问题。

从战争的角度来看,曾国藩组织了一支军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湘军,反正政府也没有钱发饷,他就划块地方给你,你从这里去收税吧,叫自负盈亏,打胜了就有用,一旦打败了,你将血本无归。所以,他对付太平天国的战争就八个字:稳打稳扎,死磕不放。

针对太平天国作战特点:长于战役、战斗指挥,注重机动作战,多地采用流动作战方式,虽攻下过许多城镇,就象猴子摘玉米,边打边丢,没有全局战略谋划,略城堡、舍要害、专意金陵,多求速战速决,灵活性,机动性强,特别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思想严重,特别是分散兵力,贪多嚼不烂。这样,给曾国藩从容执行他的八字方针,从容部署兵力,遭致安庆失陷,全局崩坏,所以,他认为只只有老老实实地干,稳打稳扎地推进,胜利只是时间问题。

稳打稳扎:要进攻太平天国城池时,马上选择最有利的地形,进行安营扎寨,具体要求是背山靠山,然后,无论是寒风雨雪,就要立即抢修城墙,挖掘战壕,并在规定的时间必须完成,城墙的标准是高八尺,厚一丈,用草坯土块组成填实,壕沟深一尺(防步兵),壕沟挖出来的土必须要搬到两丈以外,以防敌人用挖出来的土很容易地把壕沟填掉。壕沟外是花篱(防敌军的马队),花篱要五尺,埋入土中两尺,花篱有两层或者三层。如安庆、九江、南京等都是如此取胜的。

死磕不放:看似很笨的方法,但在冷兵器时代着实有用,要想获得战争胜利,机械点,呆笨点好,你在一个城市的边上,一步一步地把壕沟挖好,一直挖下去,进一寸是一寸,得一尺是一尺,比如打武昌,死磕一年多,胜利不是强攻出来的,而是果子熟透了,自己掉下来。战场上的便宜,往往可能是人家设下圈套,即使是真便宜,也是将希望都寄托在对方犯错误身上,离吃亏也就不远了。

曾国藩除了道义上领先,更重要的是凭借这八字方针,稳打稳扎先求自保,死磕不放最后通吃,多年的媳妇熬成婆,最终干净彻底地剿灭了太平天国,成就了他自己的名声,当然也使他成为最具争议的人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原...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流传度极广,这也就导致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刘备、关羽以及张飞这三兄弟的感情至深...
原创 历... 前言 在中国历史的画卷中,有一场极为重要的历史事件,那就是土木堡之变。这场变局不仅导致了大明王朝由全...
原创 杨...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玄宗为了博得杨贵妃一笑可谓是费劲了心思,当人们都在为他们的爱情...
原创 原...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期间,朱老总亲切接见了空军代表。在和一位志愿军空军二级战斗英雄见面...
原创 他... 在中国近代发展史上,清朝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朝代;在清朝各皇帝中,康熙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擒鳌拜、平三...
原创 纣... 闻太师远征北海十五年,班师凯旋,直抵朝歌城下。纣王摊上大事儿了,因为他刚刚逼死了比干,王叔的灵柩就停...
原创 韩... 1948年,在美国文化的影响下,“脱亚入西”论风靡韩国,而要做到脱亚,汉字就成为首当其冲的对象。 ...
原创 原...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今河北省定兴县)人。逖(读如替)本意是远,稚本意是晚熟的稻谷。祖逖名字即大器晚...
“非洲巨人”何以难挡数千叛军?... 当地时间8日,东非共同体与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联合举行领导人峰会,讨论刚果(金)...
原创 美... 历史第一大阳谋,应该就是推恩令,很多人说这个阳谋无解,其实也不尽然。 推恩令是可以解的,行动上比较难...
原创 北... 宋太祖赵匡胤的孝章皇后,忠武节度使宋偓之女。宋偓是后唐明帝李存勖外孙,后汉太祖刘知远的驸马。 宋太宗...
原创 朱... 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位具有很大争议的帝王,他由一草根阶层,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最后建立了大...
原创 为... 上世纪70、80年代中国逐步改革开放,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研究中国近现代发展史的热潮 这其中有一个...
原创 最... 标题:最聪明的一个皇帝,壮年时就因畏惧势力退位,成史上活最久的太上皇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位皇帝的...
原创 原... 一个不懂历史的人,永远是个孩子!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世界经典奇闻原创首发,欢迎关注转发,每天带给你不一样...
原创 如... 华佗作为留名千年的神医,直到现在还被我们视作救命神医,常常用“华佗在世”来夸赞医生们圣手解病痛。 在...
原创 原... 中国宋朝的历史,是一个文化与艺术繁荣发展的美好时代,有豪放派的苏东坡,有婉约派的李清照,还有其他一些...
原创 关... 无论是在电视剧中还是小说里,似乎并不缺少力大无穷的奇人异士,特别是在古代,武将之所以能够在战场上所向...
原创 许... 满清帝国的格局中,满洲八旗是战斗单位,人民和军事合二为一,最上面则是唯一的君主,依仗武力的优势,成为...
原创 原... 如果说起李治,很多人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的都是昏庸、无能等字眼。因为李治的一生都在被人控制,一生都如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