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晚年的朱元璋把精力都放在朱允炆身上,朱允炆为何还会丢掉江山?
迪丽瓦拉
2025-06-25 14:32:19
0

太年轻,守不住的缘由一大堆。

朱元璋在人生最后的几年里,把教育的精力放在了朱允炆身上,太子朱标死后,储君不是太子,而是跳过了太子的“太孙”,这个继承法,乃是模仿忽必烈来进行的,可惜朱允炆学的时间也不长。

洪武末年,朱允炆问过他爷爷,为什么要大肆分封天下给诸位叔叔,而不留下余地,朱元璋说外人不足信,这天下,只能是朱家的,但朱允炆随即又问,那如果有一天叔叔们也变得不可信呢?

朱元璋笑笑没有回答,之所以不回答,是因为朱元璋觉得不会有这种事情发生。

又或者是朱元璋也没有考虑过儿子们会那么快造反的问题,如果是封王制有问题,也是像汉代一样,到了第四代皇帝才会有,但是朱家皇室的“银两”很足,朱元璋把这个问题延期得更后。

但朱元璋不知道的事,他的孙子这么莽。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同年五月,二十一岁的朱允炆登基为帝,在朱元璋去世前,他让齐泰和黄子澄一同辅佐朱允炆治国,但是这两个人物,“削藩”的政治理念很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朱允炆后来的“失踪”。

别人削藩都是用年作为单位来进行,黄子澄说过,天下藩王,仅有“护兵”可以自卫,实际上的兵权还是在皇帝手里,比起汉代的吴楚等七国,明朝中央显然更强,既然汉景帝时期的作乱都平定了,那么大明朝也没问题。

这话把朱允炆哄得老开心了,朱允炆他能有什么经验,他十五岁在父亲去世后被立为皇太孙,登基才二十一岁,说老谋深算,那真的是没有,加上太祖皇帝的顾命,他对齐泰、黄子澄二人十分信任,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背后有啥隐患。

而不知道是这两个人的“隐藏”太深,还是说朱元璋刻意为之,明明削藩的意识那么明确,为什么还要让他们在这个重要的位置上,这不就等同于把朱允炆推入火坑吗,反正经过齐泰和黄子澄两个人的合计,他们先弄了几个在洪武年间就有犯错的藩王。

其实在他们这君臣三人的心里,朱棣才是最大隐患。

明初藩王,厉害的就是“朱樉”、“朱棡”、“朱棣”,加上他们的大哥朱标,这四个人在年龄上,封国的位置上,负责的工作上,都有着远超其他兄弟的优势,可是朱标、朱樉、朱棡先后去世,只剩下朱棣。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朱元璋在清理功臣之后,朱棣就是洪武时代留下的狠人,他会打仗,也不忌惮朝中任何人,因为没人比他身份高,即便是皇帝,他都不屑于尊重,所以朱棣决定就是削藩上的一颗钉子。

削藩这个话题是很沉重的,但却未必要立即执行,立马执行,会引起藩王们的反弹,第一代藩王和后代藩王的性质不一样,大家仗着都是太祖之子,皇帝之叔,可以用身份来压住朱允炆。

可朱允炆处在一个什么阶段?

二十来岁,还是个皇帝,当年朱标这个年纪的时候,都经常跟朱元璋对着干呢,更别说朱允炆无人可制了,不过朱允炆他不是什么随心所欲的昏君,他就是太有理想了,直接跳过了斟酌的阶段,上手就开始“削藩”了。

天下这么多藩国,有实权、兵权的没几个,这些人是最好炮制的,朱允炆的路线很简单,削掉藩王,让原本藩王府的官员实行“自治”,后面再从中央派出官员进行管理,实行封疆大吏的中央集权。

这种路线的杀伤力是极大的,因为事实证明,这种制度是可行的,但却对藩王的未来有着致命打击,朱元璋给这些个皇亲这么高的“工资”,靠的是啥?

是血脉吗?

并不是,靠的是“爵位”,朱允炆可好,他不是削掉藩王的权,而是直接把他们搞成庶人,这就意味着,他们不反抗,一个个坐着等着被皇帝收拾,以后他们的子孙后代就啥东西都没有了,这样一来,朱允炆直接和藩王们默契般地“决裂”。

大家肯定是不支持的,本来这个侄子有点狂,大家都不满了,现在可好,直接就要上手断子绝孙了,如此一来,大家对于中央皇权的看法就不同了,而朱允炆也好像信了黄子澄的话一样,觉得天下藩王没有人能挡得住他,他也觉得自己汉景帝上身。

可是汉景帝时期,没有朱棣,而朱允炆,他也没有周亚夫。

而后再看看朱棣的“起事轨迹”,就可以知道朱允炆到底是怎么一步步“作死”的了。

在得知被朱允炆针对后,朱棣开始装病,这一装起来,就不得不干一些疑似他自己“疯”了的事情来躲开朱允炆的怀疑,就连朱元璋的祭拜,朱棣都是让三个儿子去,自己没去。

但显然朱允炆不会信,也不会手软放过朱棣,于是乎就让人去北京拿走朱棣的兵权,并且像前几个被废掉的藩王一样,他要治朱棣的罪,然后把朱棣拉到南京来进行惩罚。

这就是在要朱棣的老命了,朱棣干脆摊牌了,在击溃了南京来人后,朱棣就带着数百亲兵向南京靖难了,怎么看,朱棣这几百号人都不可能跟朱允炆对抗,但是朱棣却是做到了。

首先,朱棣“吞并”了宁王朱权。

当朱棣来到朱权的藩王府的时候,朱棣连连哭诉自己的困难,年轻的朱权信了哥哥,于是放松了警惕,谁知道朱棣立马“绑架”了朱权,然后拿走了朱权的兵权,这成为了靖难之役路上重要的一个步骤。

但仔细来想,为什么朱权这么一个大藩王,随随便便就被朱棣“吞并”了?他要是不愿意,朱棣又能奈他何?

所以这里面,肯定有朱权的“放水”,朱棣还许诺朱权,事成之后平分天下,所以朱权一直表现得很听朱棣的话,而这支生力军,让朱棣迅速强大起来,他开始有了战胜朝廷军的实力。

而此时,天下藩王看着“四哥”朱棣造反,没有人帮朱允炆的忙来抓住朱棣,朱棣看似是一个人在战斗,但实际上却得到了所有人的帮助,因为他们没有勤王,没有勤王,就等同于在帮朱棣。

朝廷方面,朱允炆一次次决策失败,不用老将用新将,做决定摇摆不定,被黄子澄、齐泰左右着,又特别亲近表兄弟李景隆,最后还让李景隆当主将,这就导致了朝廷军的加速溃败,本来在战争过程中朱棣有几次都涉险了,但还是死里逃生。

朱棣强的同时,也是朝廷军太弱,最后在几年的时间内,朱允炆被朱棣慢慢消耗蚕食,双方是一个此消彼长的状态,到了1402年,朱棣打到了南京,朱允炆知道自己失败了,这场削藩,终究成为了笑话。

丢掉这个江山,是朱允炆没想到过的,他以为真的像黄子澄说的一样,既然吴楚七国之乱都能被平复,那么大明的藩王作乱也是一样能够平复的,可惜的是,这里面有几个环节出了问题,所以一切都不可能实现。

朱元璋教会了朱允炆当太孙,却没教会他如何循序渐进,朱允炆是在一次次很明显的错误中沦陷的,若是在靖难之役后期,朱允炆改变政策,那么结果却是未定的。

但后来连朱允炆最信任的李景隆都投降了,朱允炆的一切“决定”看起来就是有些太过幼稚了,毕竟连心腹都投靠别人了,朱允炆这个皇帝当得还是太失败了。

而朱允炆“失踪”的时候,他也才二十几岁,要说他犯的错误,真的是太多了,朱元璋就不应该把江山交给年轻的他,这样的他丢掉江山,也是不足为奇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宋... 岳飞是一位民族英雄,曾经在抗金斗争中为宋朝立下过汗马功劳。而他的悲情结束,也成了后世议论不休的千古遗...
原创 清... “新疆166万平方公里,我大清六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就这样拱手让人了?” 清朝廷上,一个63岁老头儿勃...
原创 原... 【历史】反人类罪,实际上是一种最严重的罪行,相当于古代罪大恶极的这一种,所以反人类罪基本上下场都凄惨...
原创 天... 1126年末,在被金兵围困一个多月之后,北宋的都城开封被攻破。1127年春,在劫掠了开封之后,金军带...
一支探寻古丝路文明的联合考古队... 今年6月18日,西北大学丝绸之路考古馆正式开馆。众多展陈中,一幅照片吸引人们驻足。 照片拍摄于201...
原创 非... 非洲,是老天比较眷顾的一个地方,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很多外国人认为,非洲的贫穷主要是干旱缺水造成...
原创 被... 在三国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武将如云。然而,在众多光芒万丈的名将之中,有两位大将常常被历史的尘埃所...
“两岸学者面对面”系列活动第十... 11月18日,第十五场“两岸学者面对面”系列活动在厦门大学科艺中心举办,本次活动由厦门大学和中华文化...
原创 宋... 文/ 皇甫喵 图/ 皇甫喵 — 引言 — 宋朝是一个经济、文化鼎盛的朝代,同时也是一个军事极其颓废的...
原创 明... 周奎(生卒年不详),南直隶苏州府人,明朝外戚,明思宗朱由检的岳父,庄烈皇后周氏之父。 崇祯三年,被封...
原创 秦... 我们这里所说的赐爵主要是指民爵。从文献看,最初有些赐爵虽然性质不甚明朗,但理解为民爵当无大错。 比如...
原创 一... 提起李隆基,很多人都不由想起白居易的《长恨歌》,想起杨贵妃,想起安史之乱,历史上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
原创 被... 在《三国演义》中,众多英雄光辉灿烂,但鲜有人提及文聘。这位刘表麾下的将领,以非凡的军事才能和辉煌的战...
原创 卫...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大总管”,从来都是政府中最忙碌的那个人。外交、军事、...
原创 夜... 如果看到某个人不自量力,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夜郎自大”这个成语,毕竟一个国家会因为自大而灭亡,...
原创 梅... 引言 每一位从清华园走出的学子,心中都会有一个儒雅的身影。这便是他们心中“永远的校长”梅贻琦。 一提...
1940年,陈嘉庚的“西行漫记... 1940年,全面抗战进入第四年。陈嘉庚带领“南洋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回国慰劳考察,时长达9个月,足迹...
原创 刘...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这是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自己的丈夫从...
4200年前 先民就“开”上了... 双轮车辙印 鸟瞰平粮台遗址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张弋/文 受访者供图 淮阳平粮台遗址曾入选201...
原创 宋... 文I 唐哲 编辑I 唐哲 起用王安石 宋代神宗时期是一个大改革的时代, 宋神宗即位时,宋朝已有百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