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齐云轲
(永历帝)
李元胤,原姓贾,是李成栋的养子,河南南阳人。
一、劝父反清
李元胤自幼喜爱读书,知晓春秋大义,所以对于李成栋投降清朝一事,他心中并不赞成。
在广州时,他暗地里保护了不少抗清志士,深为他们保家卫国的精神所打动。他与原明朝吏科给事中、降清后任广东学道、广东布政使的袁彭年等人关系很好。袁彭年等人降清,是为形势所迫,逼不得已,时常为自己降清失节而悔恨。他们通过李元胤来影响李成栋,促使他反正归明。
李元胤经常与袁彭年等人一起密商大事,加上江西金声桓、王得仁反正后影响大,响应者众,他们认为广东反正归明的时刻也到了。
于是,他们就一起劝李成栋反正。
李成栋思虑再三,最后决定反正。
永历二年(1648)闰三月十五日,李成栋率部割掉辫子,宣布反清复明。一时间,周边地区纷纷响应,在两广的清军要么一起反正,要么火速逃离。
二、为国除奸
李成栋反正以后,永历皇帝以李元胤为锦衣卫指挥使,加左都督,到肇庆皇城指挥禁旅。
清朝两广总督佟养甲被李成栋胁迫,为了活命,被迫投降了明朝。虽然说,南明封他为襄平伯,但是他一点也不稀罕。表面上他很满足现状,实际上一直伺机起来作乱,并且暗中与清朝方面进行联络,报告明朝虚实,并表示如果清军杀来,他愿意做内应,剿灭反清的李成栋等人,以将功折罪。
佟养甲派出联络清朝的信使,不幸被李元胤捉住。李元胤将此事告知李成栋,李成栋勃然大怒,要手刃此人。李元胤劝父亲不可莽撞意气用事,应该先将此事禀报永历皇帝,不可先斩后奏。
随后,永历皇帝以祭祀父亲兴陵为由,派佟养甲前往梧州。佟养甲简直是喜出望外,他认为只要能出去,就有机会回到清朝的怀抱。于是乎,他赶紧带领自己的一些亲兵上船,前往梧州。李元胤奉旨,在佟养甲的座船前往梧州的必经之路上,带人将佟养甲及其亲军消灭。
杨大甫驻守梧州,所为不法,常常抢劫过往行舟,杀人越货。李元胤将此事报告给永历皇帝,请皇上为民除害。于是,永历皇帝召杨大甫来见。宴席之间,永历皇帝斥责杨大甫在梧州胡作非为,大失民心。杨大甫大怒,一跃而起,竟想劫持永历帝,挟天子以令诸侯。侍饮的大臣们吓坏了,李元胤上前,一脚将杨大甫踢倒于座位之下,拉出去果断杀掉。
永历四年(1650),清军大举攻击南明。明朝大将罗成耀吓得弃城逃跑。他见大势已去,决定投降清军,还想攻取肇庆城,作为投降清朝的见面礼。
李元胤得知后大怒,虽然他和罗成耀平时关系很好,但在大是大非面前,他很坚守原则。他假意邀请罗成耀出来在游船上宴饮。
几个人在船上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元胤趁罗成耀没有防备,一跃而起,将罗成耀打倒,二话不说,一刀毙其命。众人大惊失色,李元胤拿出敕书以示众人,说:“李元胤奉诏斩杀叛贼。”
三、不屈而死
永历三年(1649)三月初,李成栋因为轻敌而战败溺死,按理说,“父死子继”,李成栋在军中的位子应该由李元胤继承。
可是,李元胤在保护着永历皇帝,有点鞭长莫及。李成栋这边一死,他的部下杜永和就向诸将行贿,让他们推举自己继承主将一职。
永历皇帝准备让大臣刘远生担任两广总督,到了广州才发现,杜永和已经坐在了两广总督的位子上了。无可奈何之下,永历皇帝也只好承认既成的事实,以杜永和为两广总督。
其实,当时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无论是勇气、威信,还是智谋、能力,杜永和都比不上李元胤。此外,李元胤的弟弟李元泰、李建捷均在军中担任要职。让李元胤继承李成栋的政治遗产,是再合适不过了,可是永历皇帝的软弱,导致了两广的危机。杜永和虽然做了两广总督,实际上却又无法节制原本与他地位相同的将领,政令难以下达,危机也就出现了。
李成栋死后,李元胤被永历皇帝加封为南阳伯。
永历四年(1650)十一月,清军再次攻克广州,杜永和等人逃到海南岛。永历皇帝再次从广东仓皇出逃到广西。
李元胤不忍心见父亲苦心经营的广东落入敌手,拒绝离开广东,留在当地收拾李成栋余部,克服困难,坚持抗清。
永历五年(1651),李元胤在钦州防城被清军抓获,押到广州。耿继茂劝他降清,被李元胤拒绝;让他写信劝降杜永和等人,他怒道:“大事不成,我已经辱国,还要败别人的事吗?”耿继茂将其羁押,希望他有想开投降的那一天。
后来,传来杜永和战败降清的消息后,李元胤绝望透顶,想到父亲矢志不渝的抗清复明事业转眼间就要成空,他日夜哭泣,只求速死。
耿继茂见此,知道再劝也无益,就将李元胤和弟弟李建捷等人一同杀害。
(永历帝
【作者简介】齐云轲,男,80后。2007年以来,在各级媒体发表作品七十余万字。阅读悦读平台签约作者。系河南省作协会员、汝南县作协副主席、新蔡县作协特邀理事。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