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百家号《写乎》,您的足迹就是《写乎》!
文/陈二虎
(岳飞)
【作者简介】陈二虎,笔名红叶,蒙古族中的契丹人。翁牛特旗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知道金兀术这个人物,是小时候的事,《说岳全传》中的金国统帅,一个被极度妖魔化的反面人物,是侵略“中国”的“大坏蛋”,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加,读书面更是偏重东北民族史,便又一次次接触到这个人物。
金兀术,是《金史》中的完颜宗弼,女真人,是金太祖完颜阿骨达的第四子,小说中又称“四太子”,本名斡啜,叫白了作兀术,亦写作斡出、晃斡出,都是音译。
金兀术是宋金对峙时期金朝最杰出的军事家与政治家(女真人就是今天的满族人,金王朝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辩证的思维去回眸历史,女真人与宋王朝的战争,是中华民族之间的兄弟之争,是不同民族政权之间的战争,岳飞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金兀术自然也是民族英雄。
(《精忠岳飞》中的金兀术)
大中华崛起强盛,各民族间团结奋进,十分重要。今天,我们不能否认岳飞民族英雄的地位,也不能戴着有色眼镜,来丑化历史上的金兀术。
我们正处于一个腾飞崛起的时代,中华民族更应该团结一致,歌颂和宣传中华旗帜下的不同民族的民族英雄,放弃狭隘的思想,有利于激发人们的斗志和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有利于加强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团结。振兴中华,需要壮举,需要英雄。
如今,金兀术依旧是满族人心中的英雄,许多地方传颂着金兀术的故事。
少年的金兀术就表现出超凡的英勇,在金灭辽的战役中,参与追击辽天祚帝,在箭用完的情况下,徒手勇夺辽将长枪,力杀八人,又活捉五人,并从俘虏口中得到辽天祚帝的所在,率骑奔袭。
金灭辽后,又随其兄宗望征宋,在一次次战斗中显示出军事才能。曾经“以三千骑薄汴城(北宋京城),宋上皇出奔,选百骑追之,弗及,获马三千而还”。
(《精忠岳飞》中的金兀术)
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金开始发动规模空前的冬季攻势,五路兵马南下侵宋,金兀术攻开德下大名,迫使宋高宗赵构弃扬州而逃,渡江南走。降王善,破郦琼,在江宁西二十里处,击败宋将杜充率领的六万兵马(其时岳飞也在杜充军中为将)。然后直捣江浙,勇闯天险独松岭,强渡长江,挥军到达建康,赵构似乎吓破了胆,逃往临安府(今浙江杭州)。
金兀术势如破竹,穷追猛打,步步紧逼,一路取广德,克安吉,下湖州,到达杭州时“官守巨室皆逃走,遂攻杭州,取之”,赵构只好乘船亡命海上,得到喘息的机会,这被后人称之为“搜山检海”,因金兵不善水战,撤兵北返。
金兀术在北归途中,遭到中兴四大将之一韩世忠“以舟师扼江口”的顽强阻击,金兀术十万兵马被困在京口黄天荡,韩世忠虽然只有八千将士,然船大,“出宗弼军前后数里,击柝之声,自夜达旦”,韩世忠之妻梁红玉站在金山顶上亲自擂鼓,被后世传为佳话。
金兀术从“老鹳河故道开三十里通秦淮”,一日一夜开渠成功,并趁无风之时,“选善射者,乘轻舟”,以火箭大败韩世忠的追兵,得以脱身。
金兀术虽然北撤败于韩世忠,但这次追赵构,跨江河,越天险,破关隘,捣城池,上山入海,无坚不摧,无敌不克,让金兀术一战成名。
(《精忠岳飞》中的金兀术)
金天会七年(公元1129年),金兀术与南宋川陕宣抚处置使张浚统领的宋军发生了著名的富平之战。当时张浚以刘锡为帅,集结了刘锜、赵哲,吴玠、吴璘兄弟等将校率领数倍于金的十八万大军,想一举消灭金兀术所部金兵。
战役开始之初按照宋军的想法对金兵展开了猛烈攻势,金兀术所统领的金兵被团团围住,包了饺子。然而这金兀术精神抖擞,力战不退,也消弱了宋军的斗志,并且发现了宋军的薄弱所在——赵哲所统的宋军实力较弱,于是,金兀术集结所有的精锐骑兵,一鼓作气击溃了赵哲部,金军士气大振,战场的天平顷刻倾斜,宋军土崩瓦解,败下阵来,金军乘胜掩杀,以少胜多,赢得了富平之战的胜利,更加确立了金兀术的威名。
金天会九年(公元1131年)冬,金兀术率部入川,与宋将吴玠、吴璘兄弟大战和尚原(今陕西鸡西南),金兀术遭到惨败,后来在仙人关又一次败于吴玠兄弟之手,金兀术也尝到这吴氏兄弟的厉害(笔者将在另外的文章讲讲吴氏兄弟)。第二年“复攻和尚原,克之”。
说到金兀术,人们会自然联想到抗金英雄岳飞,查找史料,二人交手的真实情况如何呢?
金兀术曾于1126年攻占岳飞的家乡汤阴,二人第一次交锋是1129年,金兀术在马家渡过江,击败岳飞部,获粮草军资数百万计。
(《精忠岳飞》中的金兀术)
二人真正的较量是1140年,金宋顺昌之战后,岳飞决心反攻中原,率军北上,集中力于颍昌(今河南许昌),自率轻骑进驻郾城(今属河南)。
金兀术探知岳飞意图,就采取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策略。岳飞将计就计,诱敌来战。
七月初八这一天,金兀术统领精锐的骑兵一万五千骑,以“铁浮屠”(女真重铠精锐铁骑,着几十斤重的铠甲,兜鍪坚固,只露双眼)列于正面,两翼拐子马(轻骑兵)。
岳飞早就布置好对策,命军卒持利斧与麻扎刀,专砍敌军马足,其子岳飞率背嵬骑兵冲阵(背嵬军,是南宋军名,属于禁军系列,是岳飞所统兵马的生力军,据岳飞的孙子所言:“背嵬之士,先臣之亲军也”。有关“背嵬”之意,一说是指大将帐前勇士;一说本指酒瓶,将帅的酒瓶必是亲信所拿,代指亲信;还有一说这是番语,岳飞拿来借用,无论哪种解释为是,这背嵬军都是精兵,帐下亲军),杀伤无数,随后大将杨再兴又率骑突击,大败金兀术……随后金兀术等来援军,杨再兴以三百骑巡哨,在小商河遭遇金兵,陷入重围之中。
杨再兴振奋精神,拍马挺枪,浴血大战,来来往往,枪挑金军将校百余人,杀死两千多,战死在疆场,十分悲壮。据说杨再兴身中三百余箭……
接下岳飞率部出击,与金兀术大战三天,取得胜利,称之为“郾城大捷”。
郾城之战可以说是宋金之间的分水岭,金军南下的势力被压制住,岳飞还提出北伐。就在这时,宋高宗向金廷乞和,也铸成岳飞“莫须有”的冤狱……
而金兀术被金廷奉为英雄,官至尚书左丞相兼侍中,太傅、太保、都元帅,领行台尚书省事,赐以金券,加太师。封沈王,权倾上下。死后赐谥忠烈,封宋囯王。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史料,有太多主观的意识,但思量这个金兀术,每战都身先士卒,临阵督战,冒着枪林箭雨神色自如,与那些胆小的南宋统兵大将比,在数百里之外“指挥”,而自诩为持重,不知要强上多少倍。
这金兀术一生征战,纵横捭阖,往来南北,以一己之力,力敌南宋六大将(刘光世、韩世忠、张浚、岳飞这中兴四将加上吴玠、吴璘兄弟),胜多败少,大破南宋名将宗泽、韩世忠等,扫平中原,越海追宋高宗赵构,逼迫宋人求和,确立了金王朝在东亚第一强国的地位。
金兀术的业绩,金兀术在特定历史时期的表现,也是我们大中华的英雄。
(还原一个真实的金兀术:真的是《说岳全传》里的无能之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