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子华在战争期间立下过赫赫战功,历任晋察冀代理军区司令员、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员、东北军区第二兵团司令员、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司令员。
然而在大授衔上,同样在战争期间建立了卓越功勋,跟他同级别的将领至少都被评定上将,他却空手而归。
当时有人因为被评定上将不满,想争夺大将,为了争肩膀上的一颗星星,就又哭又闹不吃饭,还一度引起伟人的批评。
但是最应该表达不满的程子华,他却没有任何的怨言,反而还躬身默默做好我党安排的工作,扎根在经济战线,做出另一番耀眼的成就,后来官至副国级。
【战争时期的程子华同志】
所以对于程子华,很多人好奇,为什么他会在大授衔上空手而归,甚至后来也没有被补授军衔呢?
对于这件事,有传言称,是因为程子华“顶撞”了伟人,打仗不听伟人指挥,所以在1955年,没有被授予任何军衔。
事实真是如此吗?
1948年,随着我军辽沈战役以及多个战役不断走向胜利,人民解放军逐渐由劣势转变为了优势,伟人判断国军很可能向南撤退,已成“惊弓之鸟”的傅作义也必定西逃,进而巩固长江防线,不利于我军的后面的战斗。
所以,我军明确提出“阻止国军南撤、歼灭傅作义集团”的作战方针,命令东北野战军结束修整,与华北军区部队展开平津战役。
【1948年,平津战役作战时情况】
其中,程子华就被安排围堵傅作义的任务。
接下任务后,程子华火速前往目的地,在途径密云的时候,他发现该地驻扎着敌军约一个团的兵力。
密云,是一个重要战略要地,要是我军控制住了,在华北、东北的战略通道上就有了重要支撑,可以有力支持华北、东北解放军的行动。
这让程子华很犹豫,对方兵力不多,这个地方又很重要,相当于是送到嘴边的“肥肉”。
最终,程子华决定:先夺密云、再围傅作义!
【在冀中军区担任政委时的程子华】
结果,程子华率部到密云后才发现,对方根本不止一个团,兵力实际上接近一个师,这就让他们被缠住,耽搁了包围傅作义的任务。
伟人当时迟迟不见程子华的包围行动,连发几封电报催促。
哪知程子华还在密云呢,虽然程子华后来率部追上了傅作义,完成了包围任务,但是这个代价大了好几倍。
因此,伟人事后专门批评了程子华。
但是,这件事完全不至于让程子华在大授衔上空手而归。
这场战役后,程子华仍旧受到我党的重用,被任命为第四野战军第十三兵团司令员,率部南下作战。
真正的原因是,建国后,百废待兴,很多领域都需要人才,我党发现了程子华的搞经济的能力,便把他调去搞经济了。
果不其然,他做的很优秀,成为了我国经济战线杰出的领导者,后来更是官至副国级。
除了陈毅元帅外,离开部队的人,基本都没被授衔,所以导致程子华一直未有军衔。
1991年,程子华同志去世后,我们党评价他是个严以律己、顾全大局、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的人。
我们党和人民,会记得他所做出的贡献和牺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