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储是明朝中期的一名官员,出生在广东顺德。于成化十四年以会试第一名的好成绩考中了进士,被授予翰林编修的官职,后兼任司经局校书,并侍奉皇太子朱祐樘讲读。
弘治四年时,梁储被提拔为翰林侍讲,后改为翰林洗马,主要在东宫中侍奉皇太子朱厚照读书。
接下来,梁储相继被提拔为詹事府少詹事、吏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最终于正德二年十月份时,被晋升为吏部尚书,专门掌管皇帝命令的起草和詹事府的大小事宜。
正德四年时,梁储因为之前所参与编修的《大明会典》被宦官刘瑾,检查出一点小纰漏,被贬为吏部右侍郎。但不久后,其所参与编修的《孝宗实录》完成,其得以被恢复为礼部尚书。
后来,刘瑾为了遏制梁储,将其调到了南京去担任吏部尚书。
后来,随着刘瑾的伏诛,武宗皇帝便命令梁储以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的身份入内阁参与机务。
正德十年十月份,因为内阁首辅杨廷和回家守丧,梁储顶替他当上了内阁首辅,进官少师、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其间严词规劝武宗皇帝不要大兴土木,修建太多的宫殿。
到了第二年春天,因为皇位继承人还没确立,梁储上书请求在宗室中挑选一个来到京城居住,当作储君人选,这些请求都没有得到报闻。
当时,武宗皇帝喜欢各种乔装出行,梁储疯狂劝谏,但都无济于事。随着武宗皇帝越发的无道失德,朝廷变得越来越乱哄哄的,梁储也越发感觉自己不能够胜任内阁首辅这份工作,便赶紧屡屡催促杨廷和赶紧回来。
后来,杨廷和守完丧事回来后,便主动让出位置,担任内阁次辅。
正德十三年七月份,在江彬的怂恿下,武宗皇帝想要到边塞地区去游玩,便托言边关有警情,县令命令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率领天子的军队前往征战。
武宗皇帝让内阁大臣就此起草诏书,但内阁死活不同意。武宗皇帝便让召集百官到左顺门当面训话,当时杨廷和正在休假,梁储带着众多大臣流着泪劝谏,武宗皇帝为此依旧决心坚定。
之后,其他大臣陆陆续续地退了,只有梁储一人依旧坚持劝谏,但武宗皇帝依旧不肯听从。
过了一个月后,武宗皇帝突然表示大将军朱寿已经成功肃清边境,命令加封朱寿为镇国公。
梁储上书表示:“公虽贵,人臣耳。陛下承祖宗业,为天下君,奈何谬自贬损。既封国公,则将授以诰券,追封三代。祖宗在天之灵亦肯如陛下贬损否?况铁券必有免死之文,陛下寿福无疆,何甘自菲薄,蒙此不祥之辞。”
武宗皇帝没有理会梁储的劝谏,依旧下令将朱寿加封为镇国公,之后又相继前往宣府、大同、延绥等地游玩,其间梁储多达数十次上书,但依旧得到武宗皇帝的任何正面回应。
正德十六年,武宗皇帝病逝。杨廷和等内阁大臣定策迎接兴献王世子朱厚熜即帝位,按照惯例需要派遣一名内阁成员带着宦官、勋戚和礼官一起前去迎接。
杨廷和本来是想让梁储去的,但考虑到他年纪已经很老了,所以便准备换其他内阁大臣。但梁储执意要去,杨廷和只好听从了。
于是乎,梁储带着定国公徐光祚等人来到了安陆的王府迎接世子进京。
嘉靖皇帝顺利登上皇位之后,因为给事中张九叙等人弹劾梁储过去无原则地结交权贵人物,贪图荣华富贵。如此,梁储大感不妙,便赶紧自行连上三封奏书请求退休,得到嘉靖皇帝的允许。
梁储本人最终于嘉靖六年九月八号去世,享年七十七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