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8年11月初开始,到次年1月10日结束的,为期66天的淮海战役中,我军以伤亡10余万的代价,换取敌军伤亡55.5万余的歼灭大胜,一战打通百万大军南下千里歼敌的战略反击胜利终局,粟裕大将居功至伟,堪称第一功。
此次战役中,敌军五大王牌军的第5、第18军全军覆没,其中第18军是敌高层麾下土木头号嫡系司令长官陈诚的嫡系部队,在淮海第二阶段战役时,被我军重重封锁于安徽双堆集地区,顽强抵抗,终于在1948年12月中旬,在二野和三野的全力围攻下全军覆没,王牌军长杨伯涛战败被俘,他性情顽固,经常以绝食威胁我军,但却在被俘虏2年后突然改过自新,真心悔过,这是怎么回事呢?
杨伯涛
杨伯涛,祖籍湖南芷江,自幼丧父,家无余财,所以中学只读了一年就被迫辍学,到云南军阀王天培的学兵教导队当兵。
16岁参加北伐,从湖南打到湖北,短短三年时间立功无数,当上了革命军的排长。
次年,杨伯涛先转入湖南学兵团,后转入黄埔武汉分校第七期,毕业后接受整编加入18军参加中原大战,并于1935年投考南京陆军大学,成为第14期优秀毕业生。
抗日战争开始后,杨伯涛奉命转战上海淞沪、安徽广德等地与敌血战,守土有责,战斗结束后,杨伯涛转任兵团司令黄维麾下,任上校参谋主任,先后转战南昌、平江、宜昌、重庆、湖北等地。
虽为黄埔嫡系少壮派,但指挥作战实力不俗,短短几年时间就受到了敌军名将陈诚的青睐,委任他当了战区总部的参谋处长,策划完成并主管作战计划,立下大功,战后升任主战师长职务,负责守卫湖南常德和汉寿等地。
杨伯涛
1945年,日军企图侵占芷江机场,达到攻占湖南湘西的作战目的,杨伯涛奉何应钦命令,配合王耀武方面军作战,杨伯涛亲自率部从溆浦南下,一战克复山门市,全歼敌军一个轻重联队和步炮队,在石下江断其后路,包围日军,打成雪峰山大捷,为抗战终局大胜利打下了坚不可摧的基础。
解放战争时期,杨伯涛先后转战江苏、安徽、山东和大别山区,与我军对峙作战,于1948年升任少将,整编师恢复军一级番号,重新编入黄维兵团麾下。
驰援淮海战场,长于战略谋划,曾斗胆直陈兵团司令长官黄维,陈述单一兵团冒险入局的风险,但无奈黄维纸上谈兵,无比推崇南京政府的添油战术,在战前会议上力排众议,将全军开赴徐州,亲手将一支主战王牌军送上绝境。
杨伯涛素来与黄维不合,虽然在抗日战争开始前,二人曾共事过一段时间,但杨伯涛却非常看不起黄维呆板教条的战术打法,本来在淮海战役开始前,胡琏应为兵团司令长官,但胡琏与华中战区的长官白崇禧不合,所以就单方面否决了胡琏出任兵团司令的提案,委任资历深厚,但并无多少战功的黄维上任,胡琏为副司令配合作战。
黄维
12月份,黄维被刘伯承元帅和粟裕大将包围在双堆集后,黄维依然未能迷途知返,多次反对杨伯涛的作战方案和战术,少数接纳也立马反悔,最终导致该兵团被我军包围全歼,战后,杨伯涛心存死志,但跳河自杀不成反被我军俘虏,却心情顽固,拒绝改造,并多次以绝食抗议。
直到1950年,彭德怀元帅统帅百万志愿军出国参战,7个月打出5次战役,将嚣张不可一世的美军反推回三八线以南,扬我国威后,杨伯涛的心里才发生了巨大转变,并对我军生出一种油然敬意,原本拒绝劳改的杨伯涛,竟然主动写下美械装备优劣势及作战建议,希望可以对前线指战员们起到一定帮助,并真心悔过,表示非常支持新中国的立国之战。
而杨伯涛在思想大变后,也积极地服从我军管理,积极参与劳改,于1959年因表现良好,成为被特赦出狱的首批战犯。
杨伯涛
不过杨伯涛却至死都没有原谅过一个人——自己的上级,原敌军兵团司令长官黄维。
在晚年接受采访的时候,他就不止一次的表示:他恨黄维,不是怨他瞎指挥不会打仗,连累自己被关押改造了11年,而是恨他在明知是错的前提下,依然思想顽固,让数万将士白白战死沙场,这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他永远不会原谅那个思想顽固,教条僵化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