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雍正和乾隆在70年里消灭一个国家,为什么会死磕不放?
迪丽瓦拉
2024-06-30 05:34:03
0

原标题:康熙,雍正和乾隆在70年里消灭一个国家,为什么会死磕不放?

清朝,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宏大的封建王朝,自1616年努尔哈赤创立后金起,至1912年宣统帝退位,经历了漫长的276年,共传10位帝王。这段历史沧桑巨变的过程中,显著的成就不可忽视。而这些辉煌的业绩,无疑得益于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的努力,这一时期被誉为“康乾盛世”。

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共同在位134年,为清朝的强盛和延续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深入历史细节,我们会发现在这134年里,他们竟然用了近70年的时间,专注于一项任务,那就是消灭准噶尔汗国,终结葛尔丹的势力。

葛尔丹,是准噶尔汗国的创立者,曾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留下深刻印象。为了消减葛尔丹的威胁,康熙采取了姑息的态度,通过和亲的方式将女儿蓝齐儿嫁给了他。然而,康熙并非束手无策,他亲自率军三次出征西北大漠,最终使葛尔丹溃不成军,自尽而亡。

然而,葛尔丹的死并没有导致准噶尔汗国的灭亡,反而在其继任者策妄阿拉布坦的领导下,更加强大,频繁侵扰大清帝国。在《康熙王朝》中,蓝齐儿雍正在位13年,几乎一直处于对准噶尔的备战、开战和和谈中。而在《雍正王朝》中,年羹尧西征以对付准噶尔为主要任务。到了乾隆时期,更是动员全国之力,致力于平定准噶尔,最终在1760年冬天,成功将准噶尔汗国彻底消灭。

这段历史表明,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均将镇压准噶尔视为国家安全的首要任务,可谓是一脉相承,如同默契共识。他们在对付准噶尔的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和手段,展现出了极高的军事和政治智慧。

康熙采用姑息的政策,通过和亲来化解威胁。这一手段既能保持一段时间的相对和平,又能在外交上树立友好形象。然而,康熙也并非消极无为,他在必要时亲自出征,展现了帝王的威严和决心。康熙的策略,虽然没有立即消灭准噶尔威胁,但为后续的斗争打下了基础。

雍正继位后,对准噶尔的态度更加坚决。他通过年羹尧的西征,直接面对准噶尔的威胁,展现了强烈的军事姿态。雍正时期,对准噶尔的战争成为政权稳固的手段之一,同时也使得准噶尔在国际上声名狼藉。雍正通过强硬手段,为后来乾隆的平定奠定了基础。

乾隆时期,对准噶尔问题的解决已经成为国家的当务之急。乾隆不仅在军事上采取了更为彻底的手段,更是动员全国之力,以确保对准噶尔的最终胜利。乾隆时期的军事行动不仅限于西北地区,还延伸至整个国家,这显示了对准噶尔的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决心。

然而,消灭准噶尔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的努力,才在1760年冬天,彻底终结了准噶尔汗国。这漫长的过程中,准噶尔在葛尔丹死后并没有如康熙所愿的灭亡,反而在继任者的带领下更加强大。这也反映出历史发展往往受到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考量都在其中交织。

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对准噶尔的重视和处理方式,也从另一角度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固化和僵化。在这个历史时期,维护封建统治的稳定成为当务之急,而对于潜在的威胁,帝王们采取了坚决的镇压手段。这也意味着,他们在处理问题时往往缺乏变通性和灵活性,过于注重维护既定的封建秩序。

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位帝王的努力下,准噶尔的威胁最终得以解除,为清朝的继续繁荣奠定了基础。然而,这段历史也提醒我们,历史发展不是单一线索的发展,而是多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也让我们反思封建制度下的政治僵化和对外敌的强硬应对是否真的是明智之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在明末,谁最早意识到明朝要亡了... 旁观者清,最先察觉出明朝要亡了的是朝鲜人。 崇祯九年最后一位赴明朝贡的使臣金堉,在京师目睹了明朝官员...
原创 长... 长平之战:赵国的重大失误与秦国的胜利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请点击右上方“关注”按钮,感谢您的支持与鼓...
原创 谁... 北塞调马往二万,益以索伦之劲兵。 这两句诗出自乾隆皇帝的手笔,虽说诗作的质量一般,但这位统治了大清帝...
原创 历... 当代土耳其人的起源与身份 许多历史爱好者可能曾听过这样的说法:大唐帝国曾经打败了突厥,迫使他们向西迁...
原创 投... 改写后的文章: 明代官员的忠诚与投降:误解与真实 很多人提到“明代官员没有骨气,许多投降了大清”,往...
原创 一... 好的,下面是我根据您的要求对文章的改写,保持了原文的核心内容,并适当加入了细节描述。 --- 我叫棠...
原创 司... 当然可以!我帮你将每段文章进行改写,保持原意并增加一些细节描述,总字数尽量不变: --- 人们从...
原创 三... 神秘,总是令人心生好奇的事物。正如那句老话“好奇心害死猫”,这话虽然有些警示意味,但也并非无一丝道理...
原创 “... 在我国的战国时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将领。今天,我们将重点介绍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流传着一句耳熟能...
原创 1... 清朝历史上曾有过两个摄政王:一位是多尔衮,开启了大清的宏伟事业;另一位是载沣,他则见证了清朝的衰落。...
原创 1... 刘宋时期的皇帝刘子鸾,在被哥哥夺取权力后,临终时发出了令人痛心的遗言:“最恨生在帝王家”。虽然帝王之...
原创 史... 直到今天,西方关于中国历史的讲述依然带有很大的偏差。一般来说,西方的叙述往往从商朝开始,夏朝则被极少...
原创 刘... 1942年春,刘少奇在毛主席的指示下,完成了从抗日前线返回延安的艰难征途。经过几个月的长途跋涉,刘少...
原创 1...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陈永贵的名字家喻户晓,他成为了全国农民心中的楷模。作为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共和国副...
原创 明... 在明朝永乐年间的紫禁城书房里,明成祖朱棣展开一卷西域舆图,目光久久停留在葱岭以西的广袤土地上。大臣呈...
原创 大... 在明代,林凤进攻吕宋的事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有些人认为,这是一段历史遗憾,认为如果明朝没有干涉,林凤...
曹锦炎:再论浙大简的真伪 2008 年 3 月,北京大学罗新教授在本报撰文,谈到文物工作者和研究者面临的一个 学术伦理问题:面...
原创 “... 在中国的政治架构中,县通常被视为最基层的行政单位之一。除了新时代的乡镇体系外,历代历史中,县大多担负...
4000多年前的文明之光重耀汾... 4300年前,汾河之滨崛起一座宏伟城邦。穿越岁月长河,它终于在当代与世人重逢。7月1日上午,陶寺国家...
原创 清... 准噶尔汗国的建立,是由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于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在击败卫拉特盟主鄂齐尔图汗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