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宋朝,我们对于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程度之深,取得的成就之多办表示相的赞叹和欣赏,但是万事万物都有两面性。与此同时,宋朝在军事上的战斗力和表现力却总是饱受批判,而其重金求和的一贯作风更是受到大家的诟病。
在当时同辽、西夏这些强悍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斗争中,宋朝更是显得“势单力薄”。面对敌方灵活自如、力量雄厚的强大骑兵势力,宋朝的将领明显应对疲乏无力,大部分情况都采用消极的以步制骑防御方针来对抗。
纵观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尤其是几个世纪前,在火药等各种热武器还没被广泛地运用到军事领域之前,骑兵团就是决定和衡量一个军队整体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如果要分析宋代军事软弱的原因,那么骑兵力量的弱小就是不得不提的关键。
一、宋朝骑兵力量到底如何?
来讲宋朝的骑兵之前,我们先来讲一下骑兵力量的重要性。在农耕经济时代里,骑兵可以说是消除敌人组织性最好的军事形态。所以在军事斗争中,加强骑兵势力是重中之重。
原因之一是势能大。结合例子分析,即使是小学生打架也知道如果对方是个胖子,一拳下去胖子没飞自己可能被弹飞。同理我们可以分析出,就算是在平地里打仗,面对骑兵“来势汹汹”的冲锋,步兵阵型也很难阻挡。
(历史上强大的东方骑兵)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在面对面干架的前提下,谁拳头多谁赢面大。这在兵法里解释说叫“以多打少”,由于骑兵的机动性强,可以做到战术层面得以多打少,古时候的蒙古人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林彪都是用这个方法的好手。
现在我们再仔细分析一下宋朝骑兵势力究竟如何。查阅史料可以得出,在北宋军队的编制中,骑兵所占比例始终保持在18%—25%的水平,虽然在数量上不算太少,但是由于宋朝整体的管理失当,这其中不乏滥竽充数的老弱残兵及吃空饷的情况存在。
与之相比,强大的游牧民族——契丹确实在骑兵方面完胜北宋。在《辽史》中记载辽国有铁骑足足60万,再加上全民皆兵的历史传统,不得不说,契丹确实是真的实力强悍。
在这样的强弱对比下,似乎战争的局势早已被划分出来。宋朝想打赢战,想要提升自身的军队战斗力,这一切就像是在“老虎头上拔毛”,让我们不禁感慨一句:“螳臂安能挡车!”所以宋朝之所以会失败,敌国太强大确实是避不开的原因,但究其根本,宋朝自身同样难辞其咎。
(辽国的扩张势力图)
单单拿辽宋战争而言,宋朝自身战马数量同契丹差距过大,这是农耕民族同游牧民族相比一个必然劣势。但宋朝的前身唐朝在针对外来民族入侵之时,不就是靠着作风优良的精锐部队取胜的吗?
所以骑兵固然重要,但是我们不能把宋朝之所以打仗不行的原因全部归咎在这一点。任何结果都受多重因素的影响。除了数量之外,更重要的是质量。而宋辽战争中,宋军表现不尽如人意,更多的原因,则需要从其当朝政治上入手分析。
二、宋朝老打败仗,原因怎么分析?
第一,宋朝骑兵兵力整体比较分散,无法完全集中。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问题还出在宋朝统治者身上。由于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势力林立,以及五代十国的出现,让宋朝统治者产生一定的警惕,于是有意的削弱将帅的兵权,避免地方势力过于强大。
军队统帅没有足够的权利组建新的兵团,比如在檀渊之盟前,宋真宗坚决让众将“分握精骑”,拒绝将编组骑兵“悉隶所部”,这种不合理的僵化体制,是得战场上的骑兵甚至得不到统一的指挥,各自为战,如同一盘散沙,无法发挥出军队的战斗力。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时的场景)
第二点原因是宋朝的将帅不行,出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君主专制的需要,建国初期的宋太祖就已经实行了“杯酒释兵权”了,一些厉害的、能打的将领都已经被“清理出局”。后来历任皇帝也是将厉害的武将看做威胁,比如岳飞,最后还是被十二道金牌召令强制回朝。
皇帝们对这些能文能武,能力卓越的将领忌惮至深,有时候甚至超过了对于少数民族的忌惮,说来也挺可笑的,不怕外来势力入侵国土,反而在意害怕自家“反谋”。在丢掉幽云十六州后,宋朝北边更是无地利可守,倒是便利少数民族骑兵长驱直入。
第三点原因就不得不谈谈宋朝的战马,这一硬件中出现的问题了。首先宋朝长期面临着财政危机,而且政治上贪污受贿现象不绝,再加上不断地重金求和,所以宋朝“很缺钱”。
昂贵的骑兵装备和战马费用更是让宋朝财政“雪上加霜”。国家经济都快不能正常运转,所以到底养不养骑兵成了宋朝政府各派势力在争论过程中一个重要话题。
最终北宋骑兵可用的战马数量越来越少,因而骑兵更加不受朝廷重视,不管是作战前的训练,还是作战时的装备,都无法得到很好的“照顾”。既没有数量支撑,也没有质量优势,骑兵发挥实力几乎是做梦。
所以总体来看,宋朝本应该发挥巨大实力的骑兵成了纸老虎,军队凝聚力和战斗力跟不上,就连统一的战略方针都没有,面对这样的情况,谈什么打胜仗的理由?所以宋朝不是真的不能养马,而是不会养马。
总结
300多年的历史中,宋朝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战争,起初宋朝的骑兵势力也在战场上发挥过自己的作用,但是最终却走上末路。骑兵数量少、质量差不仅仅是由于其建设队伍的落后,更多原因是主观上的不重视以及错误方针的存在。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综合国力的强盛与否很大程度和军事实力息息相关。作为提升自身的军队实力的刚需,我们必须对其予以重视,并且时刻关注时时情况的变化。做到及时调整方针策略,尽可能让军队发挥出更强大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