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宋朝是史上统一难度最高的王朝?网友评论炸锅了!
迪丽瓦拉
2025-07-04 09:33:07
0

自古有云: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词话表达的是中国王朝史的一般规律。昨天小编在网上看到一篇小文章,大意是说中国历史上统一难度最大的朝代并不是秦朝和明朝,而且宋王朝。理由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当上皇帝后,北边面临大辽国虎视眈眈和金朝女真的威逼,南有诸小国蛰伏寻找机会,内有叛乱,在宋王朝遇到这种麻烦的情况下,太祖赵匡胤接受宰相赵普“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战略方式,最终灭掉南方诸小国,实现中国大部分的统一。

此文一度受到广大网友热议,大多数网友认为小编“扯淡”,并从不同角度阐述自己见解,也有些网友提出自己认为的几个统一难度最高的朝代。“纵横国史”也想谈谈这个问题,理由如下:

一、宋朝没有统一过,何谈难度最高?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中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真正统一的王朝有秦、汉、晋、隋、唐、元、明和清诸王朝,三国、东晋、南北朝、五代十国及两宋时期,中国均是多个政权并存时期,这是基本的历史常识。而两宋时期,我们知道自赵匡胤陈桥兵变被诸将黄袍加身起,虽早期有数次北伐以图收复河山之志,但结果是失败的,最终形成与辽朝并立的局面。但值得注意的是,当时两国乃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而不是从属关系。到了仁宗时期,西夏立国,虽然西夏强盛的时间极短,但还是造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再到南宋,赵构自立却偏居南方一隅,躲到了南边苟且偷安,北京城都是大金国女真人的了。所以说,有宋一代(北宋和南宋)根本没有统一过中国,只是当时士人鄙少数民族而尊汉族,奉其为正统王朝罢了。这就谈不上宋是史上“统一”难度最高的王朝了!

二、在同等历史背景下,契丹、女真实力弱于突厥,蒙古。中国史上统一封建王朝在其统一过程中哪个不是面临内外严峻的形势?秦国若从秦孝公商鞅变法开始算,至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用了100多年,且此过程面对的是六国合纵连横的攻击,当时至少六国中的齐国能与秦国抗衡,并形成了两国东西并峙的局面,而六国如果联合起来,则秦并不是对手。而秦嬴政时,他13岁登基,但朝政却为权相吕不韦把持,成人礼时还有自称是秦王继父嫪毐这个小人的为非作歹和叛乱,21岁亲政,23岁开始统一六国大业,这个年纪与赵匡胤这个老谋深算,且出身将后的禁军统领比如何?

再说刘邦,基本算是一个农民出身(当然,还可以算是个基层官员,毕竟当过泗水亭长),面对力拔山兮的战神项羽,初期只能夹着尾巴到蜀地当个汉王,后经过四年楚汉之战才成功,你说不难?明太祖朱元璋崛起于卑微,是个地地道道的贫农,被迫去当和尚,参军从小兵做起,斡旋于军队中各派系的斗争,后回家乡招募约得800壮士起家,掌兵权后,在面对元兵的同时也要面对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等地方势力的斗争,数十年经营最终建国,后又八次伐元残余势力,直到成祖朱棣5伐元蒙才基本稳定国内,你说难不?。

三、辽宋军事力量对比,宋应高于辽朝。

北宋实行募兵制,军队士兵一般是从农民、破产游民中花钱招募而来,国家供养士兵,从军当兵是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大家想必也知道,水浒传中的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禁军是什么不用我说,皇帝亲兵就80万,那驻扎地方的军队呢?而辽朝则是征兵制,原则上所有老百姓都要当义务兵,且辽朝规定男子15岁以上50岁以下都隶属“兵籍”,理论上全国15到50岁的男子都是士兵,但在征兵制下,当兵不但不能像宋朝那样领工资,而且还要自备军粮和武器装备,对于国家来说,军费负担比宋朝少,但对于士兵自身来说,当兵不但有生命危险,还要自己出钱出力,负担就比宋朝重得多,所以辽朝并没有宋朝那样数量庞大的常备军。据统计,宋朝的军队常年维持在60、70万人以上,最多时达到100万,由于士兵由国家供养,所以宋军有严格的兵额登记,所以可以知道每个时期宋军大致准确的数量。

而辽军的体制是一种作战型的临时征集部队,战争开始后就解散,人员回到各自原来的前由皇帝下令从各个系统中征集精壮组成野战军,战争结束系统中从事生产活动。因此,辽的兵力并不好统计,但据宋太祖赵匡胤曾说,辽军精兵不过10万人,而北宋末年宋朝发动灭辽战争时曾估计辽有军队不过30万人,而《续资治通鉴长篇卷55》上记载有契丹供奉官李信说,契丹国所管辖幽州汉兵分别称为神武、控鹤、羽林、骁武等约1万8千语骑,还有将帅、契丹、九女奚、南北皮室当直舍利及八部落舍利、山后四镇军约10万8千余骑,王宫内常驻5千6百人作为皇帝卫兵,其他还有9万3千9百50人,即是征伐宋朝的士兵。从这个记载看,辽国士兵不过30万。两相对比,实际上北宋掌握有的军队比辽国的还庞大。当然,战斗力上说,应该早期的宋兵应高于辽,因为北宋就是后周直接接管过来的,而辽则是刚开始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实行的是征兵制,有战争才征集打仗,配合应该没有宋好。

四、李重进能力一般,此等内乱对北宋影响不大。李重进是后周太祖郭威外甥,福庆长公主的儿子,血统高贵,因而仕途平顺,做到禁军统领的高位。但赵匡胤兵变称帝后,李重进被调离中央禁军统领高位去镇守青州,李重进这个后周皇室血脉的高贵血统已不再高贵。史载,赵匡胤称帝后,李重进心常有不安,到听闻被调镇青州时,李即“阴怀异志”。赵匡胤知道李重进心思,因而赐他铁卷丹书,但是他被旁人蛊惑,犹豫不决,还抓了钦差大臣,求救于他人却不得于人心于帮助,手下对他也叛变。李重进在960年10月叛变,但当年11月就被赵匡胤派石守信等镇压剿灭,坚持时间不过月余,就家破人亡。可以说李重进之乱根本没有给宋朝带来任何损失,几乎一开始便失败了,可以说李重进之乱除了葬送了李重进一家之外,并没有任何的作用。而在北宋初期,对于宋来说,其内部威胁并不大,因为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这个事,基本防止了武将拥兵自重从而威胁中央的可能,而宋推行的重文轻武的措施,也进一步削弱了武将叛变的可能。因此,“纵横国史”认为宋有内乱是其成为统一难度最大的王朝的原因这个也不成立。

五、宋朝占有后周的基业,南方各国根本就没挑战的实力。纵观整个五代十国,发展到后周时期,后周已经相当强大,当时后周地域最广、国力最强。这个朝代的开国者在那一段历史上,连盛极一时的辽国都不怕。而到了北宋建立时,宋的外部环境是相对较好的。一是辽国在位的皇帝是辽穆宗,该皇帝昏庸无道,嗜酒成风,喜欢打猎、喝酒和睡觉,最终也因酒醉丧命,后期朝政昏聩,残暴无比,喝醉后被人所杀,被称为“睡王”。此时北宋若攻击辽收复燕云十六州是十分有利的,收复后可以作为防止辽铁骑南下的天然屏障,可惜宋错失机会。二是南方诸国非常弱小,南方数国中最强大的是后唐,大家知道后唐国主李煜吧?作为诗人词人、画家和文学家他绝对是当时一流顶绝的,但作为国主只能说是个王国之君。其他国家就更不用说,因此,北宋面对的南北环境形势不算严峻。

总体上说,北宋其实当时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可以说条件非常优渥。因此,“纵横国史”认为从上述宋并不是统一难度最大的王朝,反而认为宋是捡便宜的王朝,因为北宋直接继承后周,而后周世宗柴荣改革已经使得后周大有统一五代十国的趋势,但宋仍不能统一全国,大家说说,这只能说明宋太祖赵匡胤及其北宋王朝什么问题?欢迎留言!

本文由“纵横国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涨知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众所周知,古代的帝王非常注重臣子的忠诚。无论其才干如何,最重要的是不背叛,毕竟内斗是最忌讳的。对于那...
原创 二... 1945年8月15日,战争终于结束了。但此时此刻,那些饱受摧残的慰安妇们,却没有一点劫后余生的欣慰,...
原创 唐... 有一天晚上,王珪陪着唐太宗李世民用餐,忽然看见李世民身边有一位容貌艳丽的女子在殷勤侍奉,他不禁感到疑...
原创 秦... 初露头角——颛顼大帝的后裔 重峦叠嶂,云雾缥缈,在这青山环绕、绿水悠悠中,一名女子正在院中织布。突...
原创 6... 1949年,64岁的周作人在监狱里待了3年,被保释出狱。51岁的丰子恺出于同情,为他提供了工作。岂料...
辽艺话剧《北上》深圳上演,距离... 南都讯 记者黄璐7月5日,由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精心打造的原创话剧《北上》巡演来深,在深圳南山文体中心再...
原创 纵... 张仪入秦——纵横术成为秦国之风尚 随着齐国与秦国的崛起、魏国霸权的衰落,群雄争霸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
习近平访塔之际,为什么提到这三... “中国和塔吉克斯坦山水相连、命运与共,古老的丝绸之路见证了两国人民2000多年的友谊。中国汉代张骞、...
原创 何... 司马衷的“傻”,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父亲司马炎和母亲杨艳,分明都是人精。他却仿佛是破译了遗传学的漏洞...
原创 玄... 中国历史上,唐朝的贞观之治可谓是盛世典范,而李世民则是这一盛世的缔造者之一。然而,在其辉煌的背后,却...
原创 世... 很多喜欢《三国演义》的读者,一定对曹操有着十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他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
原创 1... 王国维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号称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是用西方文学原理批评中国旧文学的第一...
原创 隆... 金世宗对伐宋没有兴趣,他致力于金国内部的调整、发展、优化,因此有意与南宋议和。绍兴三十二年(1162...
原创 吕... 端平元年(1234)正月,南宋联合蒙古灭金取得胜利,金国哀宗自缢而死,宣告建立了119年的金国正式走...
原创 北... 北宋审官院是中国历史上较为特殊的官吏管理机构,是由磨勘京朝官院和京朝官差遣院等机构发展合并而成的中央...
原创 八... 我国有八大古都:西安、洛阳、南京、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北宋定都时,开封已经建都几十年,加上...
原创 放... 北宋为什么要定都无山河之险的开封。这里面其实有两个问题,一是北宋立国之初为什么定都开封;二是北宋政权...
原创 战... 伊阙之战——战神白起的成名之战 自从张仪提出“征韩论”以来,历代秦国君王都希望通过韩国这个跳板,一举...
太平天国背圣宝钱币 太平天国背圣宝:直径约:6.82cm。 “太平天国背圣宝”钱币,钱面文字“太平天国”,文字从上而下而...
原创 古... 古人“封侯”后的权力有多大,为啥古人热衷于封侯,不说你知道吗 说到封侯,小编心里边想到了一句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