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一品大官被判死刑,行刑前对儿子说:回去打包行李,皇帝不会杀我
迪丽瓦拉
2025-07-13 23:03:03
0

文|夜谈

编辑|古往奇事说

一品大官被判死刑,行刑前:儿子你回去整理行李,皇帝不会杀我的。

一位一品大员被皇帝判处了死刑,他临刑前却一点儿都不慌,反而还告诉自己的儿子:别担心,你回去整理行李,我肯定是死不了的。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那么,这位一品大员到底犯了什么事儿?最后皇帝有没有真的把他杀了呢?

1、晚清的“非主流”:清官柏葰

这位一品大员名叫柏葰,他的名字不怎么好读,他的姓大家就更不怎么熟悉了——因为他的姓氏为巴鲁特氏。看到这个比较独特的姓,估计大多数人都猜到,这位官员应该是清朝的一品大员。

柏葰确实是清朝的一位大员,并且还是当时极为清廉的一个朝廷命官。

他生活在清朝走下坡路的道光、咸丰时期,早在道光的爷爷乾隆在位期间时,清朝就陷入了严重的腐败中。尤其是乾隆他本身很奢侈,又喜欢打仗,又要到处游玩,这自然需要大量的捞取钱财才能实现。

而老百姓正规交的税就那么一点,不可能满足乾隆这么多欲望。所以官员们自然要想招,最好的办法就是贪污。

所以,乾隆这个时期的清朝官员,基本上通过各种手段拿钱就是一个公开的事情。只要他们不跟乾隆的私人愿望相护违背,拿一点儿钱乾隆也不怎么管。所以乾隆的宠臣死后,嘉庆抄家光是白银就抄出来8亿两,顶得上当时清朝几十年的收益。

嘉庆上台之后想要改变局面,但其实已经是积重难返了。

等到道光、咸丰之时,这个事情基本上就没法管了。然而,在这么一群想着拿钱的官员当中,柏葰却是极少数被评价为清廉,而且屡屡对贪官动手的官员。他为了肃清各种贪污案,还得罪了不少的人。

如此廉正的一个官员,怎么就被皇帝给判处了死刑呢?

2、崭露头角:帮咸丰解决漕运的问题

说起来,这个柏葰还真是一个被冤枉的好人。1846年他被任命为江南乡试正考官,早在6年之前刚爆发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之后的清朝,基本上每年都要被列强欺负几回,这使得清朝的威信在民间愈发的变得低落。

与此同时,由于大量的赔偿外国战争赔款,清朝不得不任由官员加大盘剥,把底下的老百姓压得死死的,这使得当时的民怨很大。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柏葰这种颇有正义感的官员,才被外放出去担任重要的岗位来装点门面。

柏葰去了当地之后就发现了问题,当地人大量的向他举报。说当地的漕运有问题,大量的官员在漕运当中拿钱,导致了老百姓因此而过得特别艰难,而朝廷也从这里收不到银子。柏葰一听顿时就火了,他赶紧调查这些事情,并且趁机处理了很多官员。

一时间让当地的老百姓对他颇有些拍手称道,而道光看到柏葰如此敢于做事情,也是对他的行为大加赞赏,并且让他一年内得到五次升迁。

可见这柏葰之所以能够当上一品大员,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他对官员们大刀阔斧的动手,这使得道光等人对他非常的器重。

而他确实有些嫉恶如仇的味道,对于这些不光彩的事情往往都会重拳出击。由于他本身是蒙古正蓝旗人,相比那些普通汉人地位高了许多,所以他杀了几个官员,也不会引起很大的问题。

不过,等到他的官职越做越大之后,他还喜欢处罚官员的事情渐渐引起了众怒,官员们都开始反感这个柏葰。

3、炙手可热:成为咸丰的心腹大臣

1855年,他被任职为热河都统。热河是距离京城非常近的地方了,但是由于晚清各种各样的问题集中爆发,此时的热河并不怎么太平。尤其是蒙古当地开矿的问题,在当时属于许久都解决不了的问题。

等到柏葰上位之后,他对当地的问题进行了尽可能的解决,可以说帮了当时咸丰很大的忙。咸丰也算是看出来了,这个官是真的能用,而且是真的专心致志帮他做事的。至少在那么一群混吃混喝的人当中,柏葰显然是最为突出的一个。

不管他的能力到底怎么样,起码他的态度是很积极的,而且也确实在努力干活。

所以不久之后他再次被委以重任,柏葰出任清朝的户部尚书,相当于当时主管全国经济的一把手。这个职位在当时可真是太不好干了,因为清朝到了道光咸丰这个时候,基本上就已经乱成一锅粥了。

一方面,外面的列强不断逼着清朝割地赔款,所以清朝每年都要拿出大把的银子,送到外国去“孝敬”那些列强;另一方面,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了,那些清兵面临太平军根本没有一战之力。

但是他们几万几十万的人马调拨,就算是没有打出什么漂亮的仗,该给的工资还是要给的,所以这也是一大笔钱,这一下子就让清廷的钱袋子紧张了。

而在这种情况下前面的官员都是如何解决的呢?历史上提到的说法是他们滥发官票,实际上也跟现在的超发货币差不多,只不过当时官票并不是清朝官方唯一的通行货币。即便是如此,这种超发行为,还是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使得当时全国的经济状况一片混乱。

咸丰派了好几个人去治理,都没有做出什么效果来。

而柏葰上任户部尚书之后,居然还真的稍微做出了一些成绩,帮助道咸丰缓解了当时的燃眉之急。也正是因为柏葰确实表现得相当不错,所以他的官职也就越做越大,甚至被升职为文渊阁大学士。

4、盛极而衰:家人对柏葰的清廉越来越害怕

然而柏葰不知道的是,正是因为他屡屡对官场内的人动手,并且升职又确实升得太快了,所以为他招来了杀身之祸。

原来,柏葰曾经担任主持科考的官员。而当时兵部主事李鹤龄为刑部主事罗鸿绎打通关节,偷偷把罗鸿绎的考卷放进了入选的位置。而柏葰很快发现了这个事情,他认为罗鸿绎的考卷答得太糟糕了,所以就把罗鸿绎的考卷给丢开了。

然而,等他回家把这事儿一说,他的家人却对此表示担心。

他们担心柏葰得罪的人太多了,最终给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而且科举舞弊这件事情,在清朝基本上属于家常便饭。尤其是到了晚清更是一个公开的秘密,也就柏葰把这个事情看得很严重,其他考官对此根本不屑一顾。

清朝甚至曾经明文规定:“生员纳米三百石准贡,俊秀捐米二百石准入监读书。”

若是你家里面的钱财再多一些的,向官府捐出去几万两白银,甚至都能直接给你当官做。所以,在这种背景之下,科举考试的公平与否,其实已经不重要了。最终被安排去做官的人员,大部分都是拿钱开路“考”出来的。

你柏葰又何必去当这个恶人呢?

听了家人的这一番话后,柏葰也觉得很有道理,所以他又把受贿者的试卷放了回去。

5、暴雷:一个戏子的舞弊案,闹得天下震动

谁知道正是柏葰的这番心思,最终导致了他被判死刑。

既然这事儿都是公开的秘密了,柏葰又为啥因此而被皇帝判处死刑呢?原因就在于这事儿给闹大了,闹到整个清廷都没脸的地步。

戊午年的一场科举考试当中,一位名叫平龄的镶白旗满洲人名列第七名。而这个平龄不仅仅本身的出身是伶人,也就是当时的文艺演员身份(这种身份在当时是被限制科考的),而且他还在科举考试的当天登台演出了。

关键他在当时的京城还属于“大明星”,所以他演出的那天大家都知道,大家也都知道平龄那天在搞文艺活动。结果科举考试的结果出来之后,却显示平龄居然名列第七。他连考试都没有参加,一下子拿到第七名,他哪来的第七名?

这事儿一下子就臭大街了,引起了当时民众极大的不满和抗议。

外加当时的清廷本来就是风雨飘摇当中了,所以这个事情一下子就搞得非常严重。要知道清朝之所以能够存在几百年,并不是因为老百姓有多支持它,而是这些读书人都支持它。要是把读书人搞得罪了,这些人背后可都是大家族,那对于晚清绝对是一场灾难性的后果。

所以咸丰下令要严查这件事情。

6、牵连:最无罪的清官,被抓去杀了顶罪

这个事情基本上不用查,一查背后就是一窝。不过,查的人也是官员,他们当然不可能真的把大家都供出来,而是要选几个自己最不喜欢的人给供出来。柏葰也比较倒霉,当年他刚好担任担任顺天乡试正主考官,所以他一下子就被牵连了进来。

本来如果他就这件事情,咸丰还可以保一保他。结果官员们一番纠察之后,又把当年兵部主事李鹤龄为,刑部主事罗鸿绎打通关节一案差了出来,并且也把这个事情推到了柏葰的头上,咸丰于是只能把他判处死刑。

对此,柏葰自己不以为意。

他非常清楚这个案子,那么多相关人员当中,他绝对是那一个最不该死的人。所以临刑前他对自己的儿子说:“没什么大不了的,你回去帮我收拾行李,我肯定是死不了的。”

他儿子以为他真的有把握,所以真的回去帮柏葰收拾行李准备回家了。

不过很显然,柏葰这次打错了算盘,他确实是罪不该死的那个人。但是正是因为如此,所有的人都只会让他去死,结果就是他真的被咸丰给斩首示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新... 1943年3月中旬,黄克诚,新四军第三师的师长,正从电报中阅读着一则消息。当他逐渐读完后,脸色变得愈...
原创 李... 李牧,赵国的名将,战国时期赫赫有名。他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卓越的指挥能力,被后人誉为“战国四大名将”...
原创 长... 1962年,中国做了一件当时全国人民都难以理解的决定——周恩来总理带领代表团在朝鲜首都平壤签署了《中...
原创 三... “三分天下魏蜀吴”,这句形象的描述,实际上掩盖了一个更为复杂的事实:在汉朝设立的十三个州里,曹魏王朝...
原创 唐... 唐朝数罪并罚制度的探讨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极为关键的一个时期,不仅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代,也在法律体系建...
原创 董... 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寻找一位心灵相通的贤妻实属不易,而对于一国之君而言,这样的遇见更是可遇不可求。这或...
原创 1... 1962年,八大元帅齐聚广州,林总占据C位,这是最完整的元帅合影! 今天我们要分享一张经典的历史照...
原创 按... 军衔象征着军人的荣耀,它是根据职位、资历、才干与功勋等多个因素综合评定的。唐朝的历史长达二百九十多年...
原创 商... 在商朝灭亡之后,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姬旦,也就是周公,对商朝历代帝王进行了评价。他曾在《尚书·多士》中...
原创 清... 谈到清朝历史,八旗制度一直是一个充满话题性的话题,尤其是它在清朝政治、社会和军事结构中所占据的重要地...
2000余年前的西汉贵族如何养... 两千余年前西汉贵族如何养生? 不仅能针灸,还炮制出了熟地黄,也能喝上“五叶汤”,快来一起看看海昏侯刘...
原创 民... 关羽(?—220年),字云长,原名长生,出生在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他是东汉末年...
原创 官... 在北宋时期,台谏信息的处理方式可分为两个主要流程:一是通过通进机构的审查,二是皇帝直接的处理方式。台...
原创 庞... 关于庞统的研究,历来较少有深入、系统的解析。笔者此次尝试通过一个系列,全面而细致地剖析庞统的成长背景...
原创 唐... 好的,我帮你把这篇文章在保持原意和总字数基本不变的前提下进行改写,并适当增加一些细节描写: --- ...
原创 “... 自古以来,开国皇帝在巩固了自己的政权之后,往往对功臣采取防范措施,尤其是那些具有军事才能的武将,往往...
原创 诸... 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诸葛亮是蜀汉的丞相,司马懿则是魏国的大都督,二人一生互为对手。特别是在诸葛亮...
原创 苏... 历史开讲 有位名人曾言:“平凡的脚步,也能走出伟大的征程。” 钰姐深以为然。 在清史上,有一位女性...
原创 毛... 1951年,毛主席在听取济南市委书记谷牧的报告后,开始和他进行了一场广泛而深入的交流。毛主席广泛阅读...
转发:【家风家训】周恩来的家风 周恩来家风 周恩来从不浪费一钱一物,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作风。他穿的是补丁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