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新国家、一个新政党的建立都是极其艰辛、极其不易,需要众人付出万分的努力和代价才能成功,就比如我们的新中国,我们的新中国是众多革命先辈奋斗而来,那时他们时刻面临死亡的威胁,但是他们没有退步,反而选择了奋勇向前,最终我们的新中国在他们无私的奋斗中诞生,先辈们遇到的困难用言语来书写显得略微苍白无力,只有他们自己能体会其中的艰难,我们后辈永远无法深入理解。
经过一番彻骨寒新中国成功诞生,建国后我们国家又经历了朝鲜战争,还有一系列的剿匪战争,这些战争是极大地提升了我们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声望,也正式令新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此时的新中国总算是迎来久违的和平,国内局势稳定之后中央就开始论功欣赏,当时评定军衔的工作就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评定军衔可是重中之重,因为那些将军为国家付出太多,为他们评定军衔既是肯定也是鼓励。
那时在评定军衔的时候就发生了一件事情,有些将军对军衔的评定就存在一些意见,一些将军觉得中央给他们评的军衔太低、这其实可以理解,有觉得低的将军自然也存在觉得高的将军,当时就有不少将军请求降低军衔,其中就有一位要求降两级,自古以来人们都是想当高官,还从来未曾听闻有人主动要求降职,但是这样的事情当时就存在,这个提出降两级的将军就是孙毅,本来中央为他评定的是上将军衔,但是他却要求降为少将军衔,此举可谓闻所未闻,最终这件事情是被毛主席知晓了,毛主席那时就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那就是将孙毅将军评为中将。
从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孙毅将军的不凡,孙毅将军1904年生人,是河北廊坊人,那时到了上学的年纪家人就送他进入私塾求学,在私塾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孙毅就凭借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新式小学,进入新式小学学习几年之后家中已经是无力再负担孙毅高昂的学费,因此孙毅只得辍学,虽然孙毅辍学但是他可没有放弃读书,一有空闲的时间他就会看书,正因为他孜孜不倦地学习,所以他的文化水平远超常人,大家也清楚当时是军阀混战的时代,孙毅那时就选择了投入行伍建功立业。
最初孙毅是考进冯玉祥办的军校,学成后就加入了冯玉祥的军队,因为文化水平高见解独到,所以很快就升到军部任参谋,那时他就和任军参谋长的赵傅生处得非常好,因为二人是同乡,赵傅生作为前辈对孙毅就非常的照顾,那时孙毅的能力也确实很强,因此很快就被提拔到中校副团长的位置,后来经过中原大战冯玉祥失利部队被解散,蒋介石那时就开始收编冯玉祥的军队,赵傅生他当时就不认同蒋介石的观念,因此就带着队伍另立山头,孙毅自然是跟着赵傅生的,可是经过几个月的飘荡赵傅生意识到不能这般,那时孙毅就投靠了孙连仲。
后来没多久就爆发了九一八事变,赵傅生和孙毅可都是有一腔热血的爱国将领,所以他们当即就开始跟我党接触,最终是直接投入我党的怀抱之中,他们的加入是大大地壮大了我党的革命队伍,那时赵傅生是被任命为十四军军长,孙毅则为侦查科科长,之后在1933年的一场战争中赵傅生将军拼至最后一刻壮烈牺牲。
孙毅那时就继承老领导的遗愿,继续在革命道路上奋战,那时孙毅因为实战和理论经验俱佳,所以很快就升到师参谋长的位置,他当时可是指挥过不少战争的,并且都取得的极佳的战绩,像东征、西征可都有他的身影,后来到了抗日时期,孙毅已经升为晋察冀军区的参谋长,同时也是司令员,那时聂荣臻夫妇就开始为孙毅将军的终身大事操心了,因为孙毅那时已经35岁。
最终在聂荣臻夫妇的撮合之下孙毅就和孙秀涓结为连理,二人都是非常优秀的人才,孙秀涓小孙毅十几岁,二人当时生活的是非常幸福,是都在自己的岗位之上为我党我们国家立下过汗马功劳,建国后在评定军衔时孙毅就主动要求降衔,不过中央肯定不会忘记孙毅将军,最终就将他评为上将,直到2003年孙毅将军才因病离世,是活了一个世纪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