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蒲寿庚将屠刀架在南宋皇族身上的那一刻起,
历史就已经为蒲家铺垫好了结局。
这个阿拉伯后裔的富商永远也想不到的是,
一时的愤怒却给子孙带来了永世的为奴为娼。
根据赵由的《璿源图谱》记载,蒲寿庚共杀宗室子弟三千人。
郑思肖的《心史》“尽杀南外宗子数万人”.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朱元璋为何会对蒲寿庚一族恨之入骨。
朱元璋自起兵起打出的旗号就是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这个口号在元朝末年一度得到了大量的汉人支持。
况且朱元璋的身份正是元朝设立的第四等汉人身份,多年的胁迫和歧视自然让其对元朝恨之入骨。对于卖国贼蒲家也就顺理成章地视作仇寇。
第二点就是蒲家的商人身份,贫民出身的朱元璋自小就对这个职业有很大的偏见,认为商人都是一些唯利是图,自私自利的狡诈之辈。
这种观点在朱元璋看来是对蒲寿庚最好的认证。
朱元璋对蒲家的恨之深,甚至能让他在洪武七年大赦天下的时候特意宣布
?独蒲氏余孽悉配戎伍禁锢,世世无得登仕籍.
那为何对南宋,蒲寿庚没有一丝臣子之心?这可能就需要从他的发家开始说起。
首先蒲寿庚并非汉人只是祖上为谋生背井离乡来到广州从事海上贸易而已。
等到了父亲蒲开宗那一辈时,因为泉州港兴旺发达就率全族迁移到了泉州。
和别的商人不同,蒲开宗不但追求商贾之道同时还积极从政利用官身为自己的商业提供便利,在这种情况下蒲家的生意也是越做越大。
等到了蒲寿庚这一代时,蒲家也是继续做大做强。除了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外,在政界也是一度做到了福建安抚沿海制置一职,就连某些灰色的军事力量都能直接洗白。
时间推到了1276年,这年的2月4日屡遭战火的南宋再也抵挡不住蒙元的铁骑。临安城最终还是告破,恭宗被俘。
山河危急存亡之秋,多灾多难风雨飘摇。
幸亏有忠心如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这等臣子带着端宗和末帝仓皇出逃,一路辗转终于来到了泉州。
这些几乎亡国的南宋宗室本想依靠泉州为都,结合残余势力继续抗元。但是已经成势的蒲寿庚却并不想让皇族进城。
首先蒲寿庚对南宋的前景并不看好,民族的差别无法让他鞠躬尽瘁,死忠一朝。
再一个就是
害怕宗室的夺权
。皇族未到之前,蒲寿庚能够做到一家独大。皇族到了之后,蒲寿庚无法确定这个汉人比重极高的城池是否还能继续听他的号令。
最终端宗和末帝还是没能顺利入城,甚至连最基本的物资蒲寿庚都舍不得分出一毫。
被逼入绝境的张世杰只好率兵抢夺了蒲寿庚存放在港口的千艘货船,这一举动也彻底地激怒了蒲寿庚。
愤怒至极的蒲家率领私人武装诛杀了泉州城中忠于南宋的士大夫们,也就是之前所说的至少三千人的惨案。
至元十四年,张世杰自潮州重整旗鼓决定重返泉州,但是却遭到了蒲寿庚的奋力抵抗,随着元军的救援,张世杰这才没有得逞只能被迫回返。
蒲寿庚知道元军的薄弱之处正是海战,所以在最后的崖山海战中更是派出了自己的水师协助元军彻底剿灭了南宋最后的军事力量。
因为蒲家的“功绩”,元朝着重封赏了蒲寿庚出任江淮等处行省中书左丞兼泉州分省平章政事。荣华富贵一生显赫直到86岁才寿终正寝。
南宋的宗室之恨到最后还是靠着拿着破碗打天下的和尚才平怒消恨,朱元璋先是将蒲家全族打入贱籍定为元朝余孽,最后更是挖出了蒲寿庚的骸骨鞭尸三百下。
你可以说朱元璋残暴嗜杀,但是在民族大义面前朱元璋可没含糊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