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的“左氏外交”
张一湖
(一)掌握新疆外交权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正是沙皇俄国、英国两大强国争夺中亚地区最激烈的时候。阿古柏的故国浩罕国被俄罗斯灭亡。阿古柏属于浩罕国四大部族之一的安集延。由于阿古柏在新疆的缘故,安集延余部前来投靠他。所以,阿古柏集团常被称作安集延。
阿古柏窃据新疆,引发英、俄两国间强烈的戒备心理。英国希望有一个由它控制的新疆,以阻隔俄罗斯对英属印度的觊觎。俄罗斯担心阿古柏政权受英国控制,会给自己的边界造成威胁。当阿古柏势力进入北疆之际,俄罗斯突然出兵占领伊犁,阻止阿古柏继续西进。而当左宗棠大军进入新疆,北疆传檄而下,锋指南疆之际,英国又赶紧跳出来为阿古柏说情,说是请求中国接受阿古柏的“投降”,让他在喀什噶尔建立一个安集延国家。光绪三年正月,俄罗斯也派出名叫库罗巴尔金的使臣到库尔勒,与阿古柏秘密会商,阴谋以援助阿古柏为条件,获取分割领土权益。
左宗棠通过各种途径,早就掌握了英、俄两国的阴谋活动。为防患于未然,特别是为防止新疆境内各路将军、都统、大臣们(多为满人)荒诞误国,光绪二年九月九月十七日,左宗棠上奏朝廷:
新疆与俄境毗连,疆场之事一彼一此。臣奉恩命督办新疆军务,身在事中,边防利害之分,百年安危之计,既不敢不引为己任,当先权其轻重缓急,审机宜以泛应,合局势以通筹,庶期久远相安,诈虞可泯。
合无仰恳天恩,敕下将军、都统各大臣,于俄人交涉事件,除现行事宜本有定章,应各照常办理,此外遇俄人交涉新疆者,应咨臣定见主办,不必先与商议,致远人无所适从。(《左宗棠全集·奏稿·筹画俄人交涉事务片》)
朝廷谕旨照准。这样,左宗棠就将新疆境内与俄、英两国交涉的权力抓到了自己的手里。
(二)处理“石河劫案”
同治九年发生“天津教案”。当年五月间,民众因怀疑法国传教士在天津开办的望海楼天主堂迷拐、残害儿童,与教堂发生冲突。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与知县刘杰争论,首先行凶,打伤知县侄子,激发民变。愤怒的群众打死了丰大业及其随从,随后又杀了修女、神父、法俄等国侨民和当地天主教信徒等,破坏了多处教堂。
事发后,外国军舰来到天津,以法国为首,七国公使向中国总理衙门抗议。
津门案发后,左宗棠非常关注。他给总理衙门写了一封长达二千余字的信,表明自己的立场、态度,并提供处置意见、方法。他说:
惟法国教主多半匪徒,其安分不妄为者,实不多见。
津郡事变之起,由迷拐激成,百姓群起与之为难。虽受迷无据,而幼孩百许童真女尸适从何来?王三虽未承招,武兰珍则生供具在,不得谓无其人、无其事也。
愚见罗使所称四层,如志在索赔了结,固无不可通融。若索民命抵偿,则不宜轻为允许。
津民之哄然群起,事出有因,义愤所形,非乱民可比。正宜养其锋锐,修我戈矛,隐示以凛然不可犯之形,徐去其逼。(《左宗棠全集·书信·0818.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左宗棠对于民众的激愤行为给予同情,认为应当保护民众,而且主张培养民众的斗争精神,让洋人有所忌惮。
清朝廷派直隶总督曾国藩主持调查、办理此案,与法国方面达成协议:处死为首杀人的中国民众一十八人,充军流放二十五人,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革职充军发配到黑龙江,赔偿外国人的损失46万两白银,并由崇厚出使法国道歉。中国士民对天津教案的处理结果大为愤慨,纷纷迁怒曾国藩,痛骂其为“卖国贼”。曾国藩有口难辩,一年之后惭恨而终。
左宗棠认为,事件确难处理,对曾国藩表示了同情。但是,他对朝廷在处理涉外事务时一贯的软弱心理与慌乱行为表示不满,为国家、民族的前途感到担忧,他说:
数年以来,空言自强,稍有变态,即不免为所震撼,洵可忧也。此次或无他虑,然事过若忘,当如之何?(《左宗棠全集·书信·0823.答沈幼丹中丞》)
光绪元年,云南又发生了“马嘉理案””,又称“滇案”。清廷派李鸿章、丁日昌一同妥善办理此事。次年七月,李鸿章与威妥玛在山东烟台签订中英《烟台条约》。中国将所谓“凶犯”正法,向英国赔款、道歉;允许英国人开辟印藏交通(为此后无休无止的中印之争埋下了祸根);开放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
左宗棠对《烟台条约》的评价是:“烟台定议,国势日卑,将来非决战不可。(《左宗棠全集·书信·1306.答刘荫渠》)”对恭亲王、李鸿章等一贯示弱、丧权辱国表示不解和愤怒,尤其对李鸿章的对内逞强倾轧、对外奴颜婢膝表示深深的鄙夷,他在给别人的信中说:
伯相(指李鸿章——作者注)擅淮军自雄久矣,既谓天下精兵无过淮军,又谓淮军不敌岛族,是天下古今有泰西无中国也。(《左宗棠全集·书信·1167.答李筱轩侍御》)
在国内,老子天下第一;面对外强,立刻便腿脚发软。左宗棠真是一针见血,一下子戳中了李鸿章的要害。
左宗棠还对郭嵩焘以“大清国特命全权大臣”身份,带着家眷出使西洋去向英国人道歉,表示不满和不值。
其时郭嵩焘刚刚复职,正遇上英国威逼清朝廷处理马嘉理案,满足英方蛮横、无理和侵略条件。他即刻上奏朝廷,请求严惩主持正义、保卫主权的云贵总督岑毓英,一时舆论哗然,成为千夫所指。湖南士子为此感到羞耻,纷纷声讨郭嵩焘,差点把郭在长沙的住所捣毁。一年后,郭嵩焘受命为特命全权大臣,履行《烟台条约》所规定的由中国派使臣向英国道歉的条款。郭嵩焘到达英国道歉之后,因英国建议,被留在英国,担任中国驻英、法公使。后人常常将郭嵩焘吹嘘为“中国第一任驻外公使”,“中国第一个拜见英国女王和法国总统的官员”,谁知光荣头衔的背后,竟是中华民族的屈辱!也是郭嵩焘人生的不幸与悲哀!
从“天津教案”和云南“马嘉理案”可以看出恭亲王、李鸿章等人处理涉外事件时的屈辱心态与一贯的偷求苟安、不顾长远甚至卖国求荣的卑鄙与罪恶行径。
光绪二年,左宗棠也奉命处理了一桩严重的涉外事件。
同治十一年十月,一队俄国商人携带货物到玛纳斯与妥得璘(妥明)交易,在石河地方被徐学功的民团截住。徐学功部抢夺了俄商所有货物,并打死打伤了俄国商人。这就是发生在新疆境内的“石河劫案”。
货物被抢,人也被杀了!事件的严重性可想而知了。天津教案和马嘉理案,都是洋人首先行凶,激发群体事件。而石河劫案,则是中国民团的主动行为。这样的事件,要是让李鸿章等来处理,不知道又要签署什么条约、赔偿多少人命和银子了!
俄国人揪住不放,要求处置徐学功。总理衙门与俄人频频交涉,都没有结果。由于事情发生在新疆,而朝廷已经将事关新疆的外交事务交给了左宗棠。所以,总理衙门便致函左宗棠,请左宗棠调查、处理此事。
左宗棠首先以不知情为由,函告总理衙门将事情拖了下来。俄罗斯使臣索思诺福斯齐到兰州,在左宗棠身边住了二十多天,其间问起俄商在石河被劫一案,左宗棠仍告以不知情。索也没有继续往下问。
案件一拖五年,到了光绪二年,俄罗斯催得紧了。总理衙门再致函左宗棠。当时,俄罗斯方面正在与左宗棠合作,为西征军采购粮食,左宗棠认为应当维护好中、俄之间的关系,于是决定了结此案。
官军收复玛纳斯南城之后,左宗棠致函总理衙门,陈述对该案的调查结果。他说,在官军会攻玛纳斯城的同时,刘锦棠专门派人调查了此事。事情的经过是:事件发生时,盘踞在玛纳斯城的妥得璘一伙叛逆,经常派人截杀客商,抢夺货物。而徐学功则带领民团,伏击妥得璘手下,常常将其抢来的货物截收,分给当地百姓。十一年十一月,一伙客商满载货物,跟着妥得璘的手下前往玛纳斯城,被当地民众发现。于是,徐学功便带领民团伏击了妥得璘的部下,将货物全部夺取,分给了民众。在这一过程中,有人丧命,确有其事。这就是事件的经过。徐学功本人、当地民众都是这样说的。至于妥得璘家属及亲信,都在玛纳斯战役中被消灭了,妥得璘的尸体也被挖出勠尸示众了。死无对证。
对于这一事件的性质,左宗棠是这样分析的:
此次俄商被妥逆派人领路护货入巢,行过石河,团民误为甘心济贼,事出有因。(《左宗棠全集·书信·1333.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左宗棠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其实是大有玄机的,其机括就在“甘心济贼”四字。妥得璘一伙是朝廷逆贼,俄罗斯不法商人将商品(含有武器)出售给逆贼,等于是帮着逆贼对抗朝廷。这是触犯中国法律和违背外交公理的。这样的商人被抢、被杀,难道不是咎由自取吗?
最后,左宗棠提出解决方案:
宗棠前以绥来北面荒绝地亩甚多,饬徐学功仿照古城、巴里坤办法,广开屯田,许给农器、籽种、牛只、经费银二万两。除已发一万两当交徐学功领取外,尚存一万两未发。拟饬刘锦棠传知徐学功晓示各团众,停止给领,即以此款一万两备归还俄商石河抢失成本及命费,了此久悬未结之案。希即知照俄使,速将此项银两交付何处何人收领,以便向取收条备案。(《左宗棠全集·书信·1333.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左宗棠说,前不久,我命徐学功兴办屯田,批给了他两万两银子的经费,他已经领去了一万两,还有一万两没有领走。现在叫他不要领了,就将这一万两银子赔偿给俄罗斯方面,作为俄商被抢走货物的成本以及俄商被杀的“命钱”。请总理衙门告知俄方,约定地点,叫俄方派人领取。但是,要开好收条,我们要备案的。
一万两银子,还要开好收条!
左宗棠处理的石河劫案,与曾国藩、李鸿章等处理的天津教案、马嘉理案相比,若何?
对于处理涉外事务,左宗棠并不是随心随性的,而是非常慎重、非常缜密的,他即坚持原则,又讲究方法,他对刘锦棠说:
凡与西人论事,总要先将条款看明,自占地步,乃与争辩。我持论既正,不妨切直示知,而又稍留余地,俾其有机可转,自无不了之事。若一意随和,彼自谓得计,反滋论端矣。外人情性,欺弱畏强,喜直忌曲。我真自强,彼已心折,我只率直,彼亦心悦而服之矣。(《左宗棠全集·书信·1335.与刘毅斋》)
自强、持正,稍留余地,这就是“左氏外交”的核心要义。
(三)智服俄使
光绪元年,俄国使臣索思诺福思齐要求到西北“游历”,并经新疆回国。司马昭之心,当然路人皆知。李鸿章连忙殷勤致信左宗棠,要左宗棠向索使展示强大军容,掩盖战后的破败萧条。左宗棠对此嗤之以鼻。陕甘战祸十年,遍地伤痕,如何掩盖?自欺造假,只会贻笑于人。他决定对俄使来个坦诚相见。
光绪元年五月二十三日,索斯诺福斯齐一行五人抵达兰州,六月二十日才离去,一住二十七天。左宗棠将其安排在自己的总督衙门里居住,好酒好饭招待。左宗棠自己也经常陪同客人吃饭,交谈非常随意。索思诺福斯齐要去哪里看什么,左宗棠就派兵丁护送。左宗棠自己也带着客人去参观军队和西征军制造枪炮的制造局。
左宗棠创办的制造局,能够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左宗棠专门从广东找来匠人,将从德国、法国等国买回来的大炮、洋枪进行拆卸,了解其构造、原理。在此基础上,左宗棠命工匠对军中现有的大炮进行改造,提高其性能,效果非常好。左宗棠又根据洋炮的原理搞创新发明,制造出了重达二百多斤、架在车轮上使用的重炮,威力无比。他还把广东地方的抬抢与洋枪样式、功能相结合,制造出一种全新的枪。抬抢本是要两个人合作使用的,一个人抬着,一个人开枪,枪管长,射程远而且准,但是使用不方便,比较笨。左宗棠按照洋枪的制作原理,对抬抢进行了改造,将两人使用改为一人使用,但是又适当保留了抬抢枪管长这个特点,所以,左宗棠造出来的枪,射程远,准度高,反而优于洋枪的性能。看到这些成果,左宗棠心里非常高兴。他认为,只要经费充足,认真学习,广泛实践,中国枪炮制造水平一定可以赶上泰西诸国。
索思诺福斯齐看到制造局制造的枪炮,赞不绝口。
索思诺福斯齐对左宗棠也无话不谈。他说,他就是当年带兵“代复伊犁”之人,在伊犁住了四年。他还说,俄国今年来常常派人到西北一带探听(其实就是侦查)情况,非常了解左宗棠在西北的军政措置,并对左宗棠表示高度钦敬。
索曾问及徐学功劫杀俄商一案,左宗棠没与理会。索又提出,左宗棠的大军出塞剿贼,俄罗斯军队愿意“听从调配”,如果不需要俄罗斯军队帮忙,那么,可以请俄军头目到清军协助。左宗棠对此一口回绝:“中国边防中国自有办法,可无须帮助。(《左宗棠全集·书信·1144.与谭文卿》)”索又主动提出,可以帮助左宗棠在俄国购买枪炮和军粮,对此,左宗棠予以首肯,并与索签署了采购粮食的协议,粮价、脚价都由索提出,左宗棠并不还价。
索向左宗棠提出俄、中两国在新疆境内通商的要求。左宗棠认为这是索此行的重点。左宗棠答复说,通商当然是可以的。但是,鸦片和传教两件事,断不能行。而且,现在新疆在打仗,等大军收复北疆、整理好地方后,两国再按照程序讨论通商事宜。左宗棠还提出,今后中、俄通商,需要行栈(即商行会所、门店之类),必须由中国建造,由俄商租用,不准俄商在中国境内任意侵占土地搞建设;俄商到中国行商,不准夹带武器,不准派兵护送,等等。索思诺福斯齐连忙表示,俄国绝对不会像英国那样销售鸦片,毒害中国,同时,也不会派传教士到新疆传教。但是,关于通商,俄罗斯商人事实上一直在新疆境内做生意,只是新疆境内各大员都装聋作哑罢了。
通过察看索思诺福斯齐的表现与言行,左宗棠判断,俄罗斯尚没有与中国为敌的意思,也不会派兵干扰中国军队收复新疆。
索斯诺福斯齐回国后,还真是张罗着为中国军队购买粮食,但是,他还是想要在左宗棠面前玩点名堂。
光绪二年初,索斯诺福斯齐给左宗棠寄来了帐房、毡子、葡萄酒等礼物,并写信给左宗棠,提出采购粮食、购买枪炮以及在新疆通商等一系列问题,左宗棠对此微微一笑,随即复信索斯诺福斯齐,对索斯诺福斯齐提出的问题一一作答,他说:
据称“在山诺尔驼只不多,又收成不好,粮价屡长,脚价甚贵,因此在各处采办。”自系是在情形。承于万难之中勉为代办,足见索大人以信义为重、不肯失言美意。惟新疆军食浩繁,不能专靠在山诺尔一处采办接济。所幸包头、归化、宁夏、甘郡、肃州商驼云集,上年秋后转运踊跃。现在催饬各路一并运粮古城,先拨数营赴古城经理收发事宜,随后大队继进,可不致误。贵处在山诺尔能办足五百万斤,固是好事,如实不能多办,尽可少办,我断不使索大人为难。至粮价、运脚价所需银两,我处自当分起陆续起解,照合约办事,至迟不得过三个月,尽可放心。
上年兰州谈过枪炮、火药,询及贵国制造甚好,意欲采购试验,以广见识,并非欲借此就近采办以省运费也。我处各色枪炮、子药,均系配搭,子药齐全,除随身带用外,各营另有车驮装载火药、铜帽子及丁字火、自来火等件,沿途转运不穷,历来尚无缺误。查各局所存军火尚多,制造并未停歇,有一新样枪炮,即有一样子药配搭,不过算定出数外,须广为储备,以免临时缺少,从无子少抢空之事。贵处有合式铜帽可让固好,如无合式铜帽,我处尚可随时解济,至堪用枪炮,我处甚多,不须添办也。
兰州商及两国通商一事。我处原说可行,惟须候各处平靖,始好议及开市地方、买卖税则章程,一切办法,彼此会议明白,我处始可咨呈总理衙门,核明准驳,具奏请朝旨定夺,贵国亦可奏请朝旨定夺。事关两国公务,不是你我朋友私话,要两国商民情愿,不是你我朋友主意。若此时即听商民运货进口出口,殊于体制不合,亦非各国现行章程,倘有差错,谁任其咎?
若未经彼此商定,奉有明文,即由贵国地方官发给执照,到古城、巴里坤、哈密等处售买杂货,事断难行。且互市必先议定地方,要两国官商筹度周妥,奏定有案,乃可遵办;不能由贵国一方独断独行,有违互市体制。请索大人晓示贵国商民一律遵照,幸勿轻率,徒劳往返。至要!至要!
贵国与我国永敦和好,天下共知。此次贵国代办军粮,尤见和好真情,朝廷以此重索大人能干明悟,将来互市之事,自可邀准,索大人许多体面。凡事商量停当,彼此说明,然后兴办,自无差错。我说索大人好,中国人人都说索大人好,我心欢喜,此是朋友的话。(《左宗棠全集·书信·1198.答俄国兵部索思诺福斯齐》)
左宗棠给索斯诺福斯齐的信,重点是三个:关于采购粮食,要么按合同办事,要么请自便;关于采购枪炮,我们这里有的是,非常充足;关于通商,必须由两国商定,不能由俄国独断专行,并对俄商的不法行为提出了严重警告。有理,有利,有节。语气平和,但是没有任何商量余地。
他还写信给金顺、张曜等,告诫与俄方交往不要随意让步,只能按合约办事,不能将就一时。同时,对于已经进入新疆的俄商,允许其将货物销售,但是今后若是再来,就派兵押送出境。
索斯诺福斯齐在左宗棠这里讨不到半点便宜,他答应给左宗棠采运军粮五百万斤,最后以采运一百多万斤了事。但是,左宗棠对中、俄两国通商一事非常重视。他分析,中、俄在新疆及陕甘地区互市,主要是将中国的茶叶、大黄、丝绵、红花、羊毛等物出口俄国,而俄国商品在这些地区并不能适销,这对于中国是“顺差”,非常合算的,对于国计民生也是非常有利的。北疆收复后,他即专门派员到新疆处理此事。而且,为了发展两国间健康的经贸关系,他主张不要对俄索价太高,要让他们有利可图,这样,双方通商合作才能牢固、长久。
纵观中、俄两国就新疆军事、通商等事展开的这一场外交活动,左宗棠首先是待之以礼,热情款待,尽地主之谊,显国家风度;其次是务实合作,两国尽可以合作,互利互惠;最后,总的一条是坚持原则、捍卫主权。事关原则和主权问题,没有任何商量余地。左宗棠的做法,使俄国人不得不服。
(四)怒斥英酋
在十九世纪,英国对中国先后发动两次鸦片战争,是西方列强中对中国毒害最深、侵略最重的国家,在中国犯下了累累罪行。左宗棠对其是无比痛恨的。英国驻中国公使威妥玛,是一个疯狂的、蛮横的侵略分子,他揪住云南马嘉理案,尽其盛气凌人、无理蛮横、威逼恫吓之能事,漫天开口,兼以军事威胁,强迫清政府就范。左宗棠进军新疆,威妥玛千方百计破坏,他首先是诫阻英商借款给左宗棠,然后,竟然与俄罗斯相约,英国出兵云南,俄罗斯出兵新疆,两家东西对进,使中国东西不能兼顾,而他们则于中掠夺罪恶的侵略利益。俄罗斯不肯上威妥玛的当,没有同意。眼看左宗棠大军收复北疆,只等次年春天一到,便可挥军南下,阿古柏的安集延集团行将覆灭,威妥玛又玩弄起新的阴谋。他向恭亲王奕?提出,代“喀王阿古柏”向中国“乞降”,说安集延愿意成为中国的“属国”。所谓“属国”,其实是有主权的国家,就像当时的朝鲜、安南(越南)、琉球一样,这些国家都是中国的“属国”,但是后来都脱离中国了。英国的意图是让阿古柏永久盘踞中国新疆的喀什噶尔等地,成为由英国控制的国家。其实,这一切就是威妥玛一人的主意,阿古柏根本没有委托他,甚至连英国政府也不知道。威妥玛在中国做事,一向如此。
面对威妥玛的要求,恭亲王奕?的答复倒也妥贴:此事已由左宗棠主持。但总理衙门还是函告左宗棠,就威妥玛代阿古柏乞降一事相与咨商。左宗棠一览来函,便洞悉威妥玛之奸。他复信总理衙门指出:
安集延酋帕霞窃据南城及吐鲁番,并助乌垣、红庙陕甘各回为逆,中外共知。兹威妥玛等代其请降,称为“喀王阿古柏”,若不知吐鲁番、南八城为我疆土,帕夏为我贼也。既代其请降,又称非由其央托;既称愿降,又只请为属国,免朝贡,于归我故土、缚献逋寇,概不之及。其敢以此妄渎尊严者,意沮官军深入,与前此嗾上海《申报》局刊播谣言、禁止洋商息借洋款同一机局。(《左宗棠全集·书信·1299.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左宗棠对威妥玛的诡词进行了逐一的驳斥,并深刻地揭露出其罪恶阴谋。他说,阿古柏什么时候成为“喀王”了?难道威妥玛不知道吐鲁番、南八城是中国的疆土吗?既然说“降”,又只做“属国”,而且要免除“朝贡”(不朝贡,还是什么属国?),闭口不提归还我国领土以及抓捕白彦虎等叛逆的事情,这也是“降”?左宗棠又进一步指出,英、俄两国为争夺印度闹了数十年了,英国人代安集延请降,其实是为了保护他们自己的殖民地印度,而且其中还夹杂着离间中俄关系的阴谋。左宗棠告诉总署,安集延如果要降,自可以派人来谈判,我军不杀来使。
稍后,左宗棠又致函总理衙门,以坚定其信心和决心:
近日俄、英交讧,正争印度,土耳其先央英人求和于俄,继而背之,为俄所乘,恐其势不能久。
(英)此时欲护安集延,有所不暇耳。察看俄、英以土耳其为重,而我之剿安集延,义在除侵犯之贼,以复旧有疆宇,俄、英固无能难我也。(《左宗棠全集·书信·1405.上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左宗棠还专门为此函告新疆前线的刘锦棠,表明自己的态度:“帕夏窃据数城十余年,为我必讨之贼。”“至于战阵之事,权在主兵之人,非他人所可参预。”(《左宗棠全集·书信·1292.与刘毅斋》)
此后,威妥玛因为在中国“无理取闹太甚”,阻挠了英国商人在中国的利益,而被其国主召回国内,其代阿古柏乞降的闹剧自然没能得逞。
左宗棠认为,中国之所以屡受外夷欺侮,主要是因为“示弱太过”而导致外侮频仍,国势难振,而国内朝廷、贵族阶级、官僚、战争等虚耗巨大,日甚一日,将来总有一天会,会发生不可预知的严重后果(熟知历史的左宗棠大概已经想到了亡国的结果)。
编辑:子禾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