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1年,刘邦在第一次正儿八经地接受百官朝拜后,急匆匆赶往山西。韩王信叛乱了,勾结匈奴大举南侵。
不收拾他是不行了,边境被扰得鸡犬不宁。
刘邦一边率军向东北推进,一边派使者出使匈奴。这个时候跟匈奴有什么好说的?大概也就是强烈抗议啦、严重警告啦!然后趁着出使的机会,窥探一下对方的实力。
派去的使者回来说,匈奴那边情况相当不乐观,人是老弱病残,马是羸弱不堪,打肯定是打不过咱这边的,就看跑得过。
刘邦不放心,前前后后派出了十几拨人,弄得匈奴战士都蒙了:怎么的,不打仗了?来得这么频繁,两家这是要结亲戚了?这十几拨人回来都说,就是的,匈奴人情况何止不乐观,简直不乐观,赶紧急行军,小心他们跑了。
刘邦非常谨慎,毕竟六十来岁了。他还是不放心,又派了他比较信得过的刘敬去探情况。
刘敬从匈奴中回来的时候,汉军已经到了广武。刘敬赶紧去见刘邦,他发现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对汉军来说,这极有可能是个致命的问题。
刘敬对刘邦说:“事情好像不对劲儿,按理说两国交战,应该故意夸矜,夸大兵势来吓唬对方。但是我到匈奴中去,见到的确实都是老弱病残,他们的战马也都瘦弱不堪。这分明是他们把精壮的士兵和肥壮的战马都藏起来了,故意示弱让我们看。如果真是这样,他们肯定有伏兵,我们若贸然前去,必定遭到他们的伏击。”
处处留心皆学问!作为一个外交官,不但要懂得高超的辞令,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
只是这并不是刘邦所愿意听到的。此时已经有30多万大军翻越句注山,向北方进发。这个时候说这种话,这支庞大的军队怎么办?调转头往回撤吗?如此劳师动众,就只为到此一游?你让这支部队的统帅怎么下台?总不能说,皇帝判断失误,咱们赶紧往回跑吧。
皇帝也是人,也要脸。
别说,还真有这样的皇帝,也是刘邦的子孙。不过子孙这样,祖宗可不能这样。
刘邦一听大怒:“齐虏!靠着口舌封官,今天竟敢说这些话来打击军心!”他把刘敬关在广武,率领军队向北方继续进发。
你就在这里好好等着,看我用战果来狠狠打你的脸。
被关押起来的刘敬一定很郁闷。前面那些说好听的,你有不相信,我看出点儿问题了,提出来了,你又翻脸。你到底要咋的!
北方的十一月正是寒冷的时候,汉军在凛冽的北风中缓慢地前行着。这些军士中,有许多是南方人,他们何曾见过这样的天气!天寒地冻,他们背上的筋都要缩起来了。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在这种天气下行军真是要命。更让他们糟心的是,忽然下起了大雪,数万人的手脚都被冻伤了。但是匈奴还在败退,一触即溃。这种状况鼓舞着刘邦,他不停催促大军继续向北方挺进。
不知有没有人想到,这会不会是上天对汉军的警示,想要阻止他们北进的步伐。可是刘邦被目前的战况激励着,他狂热的心已经冷静不下来,如同打了鸡血一样。
刘邦率领部队最先到达平城,步兵在后面缓缓行进,刘邦与大部队脱节了。他刚登上白登山,就在这个关口,几十万匈奴骑兵犹如从天而降出现在白登山周围。只见西面是清一色白马方阵,东面是一色青马方阵,北面是一色黑马方阵,南面是一色红马方阵,将白登山围了个结结实实。
兵贵神速,刘邦带着骑兵部队,急匆匆地跑进敌人的埋伏圈。
几十万匈奴兵陈列平城底下,给刘邦展示起了奥运方阵,就问你怕不怕!
刘邦从白登山上望下去,我勒个得儿的,这就是你们口口声声说的匈奴羸弱不堪的骑兵?这简直就跟吃了士力架一样嘛!只怕鼓点一起,底下的大军团就会翩翩起舞,操练起来。
为了这次围歼战,冒顿单于也确确实实下足了功夫,对于颜色的搭配也费了一番心思。冒顿单于称得上是个优秀的艺术家,对色彩有着独特的感觉。
这一下,匈奴的家底全展现在刘邦面前了,这哪儿是破落户,这分明就是暴发户!
刘邦终于明白了,之前汉军为什么能够屡战屡胜?为什么出使匈奴的使者回来后都异口同声地说匈奴不堪一击,尼玛。这都是匈奴的诱敌之计。
刘邦在白登山上惴惴不安,天天担心匈奴骑兵攻上山来。他率领的部队不多,所幸是在山上,占据着地理优势。否则只怕早已被匈奴铁骑踩了个稀烂。
然而让人奇怪的是,并不见匈奴兵攻山,他们就这样静静地围着。在汉军看来,这就像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让他们个个心里不安,一直在怀疑,匈奴是不是要搞什么阴谋诡计啊?
积雪覆盖下的大山总是那么的萧索,总像要发生点什么悲惨的故事。朔风凛冽,卷过树梢,发出呜呜的声音,听着让人毛骨悚然。雪花密洒,忽而又跟着寒风盘旋漫舞,打在人的脸上生疼,让人的眼睛也变得迷离起来。将士们的眉毛上,头发上满是白雪,就像跟这银白色的世界融为了一体。一些灰黑的鸟儿到处找吃的,在雪地上留下密密的痕迹,忽然又像受到了惊吓似的,扑棱棱全都飞到树梢去,不安地惊叫着。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白登山上的汉军在焦急不安中苦熬着每一时每一刻,刘邦也在不安中等待着。辎重部队跟不上来,他们的粮草日渐紧蹙,加上天气寒冷,人和战马都无法忍受。最让人不堪忍受的是,这样的状况不知道还要持续多久。
不确定中的等待最让人难受。
得赶紧想办法,不能就这么坐以待毙。
但是,有什么办法可想呢?
这一天,匈奴军中来了一位汉军的使者,在拜谒了冒顿单于之后,使者又偷偷拜见了阏氏,这是冒顿单于最爱的女人,征战总是让她跟着。
在接见了汉使之后,这个最得单于之心的女人对冒顿单于说:“两主不相困,现在即使得到汉朝的土地,咱们也没办法长久居住。况且我听说汉朝皇帝身上总会发生很神异的事情,他有上天的庇佑,咱们不应该跟上天作对。”
匈奴部落的阏氏为刘邦说好话了!这条计策是陈平想出来的,此时他正跟刘邦一起,被困在白登山上。到底他用了什么办法打动了这个女人的心?因为当时情况危急,身边没有史官记录,所以谁也不知道。后人只是根据人之常情进行了推测:要么是给阏氏极其丰厚的承诺,这个承诺足以让她没办法拒绝;要么是以送冒顿单于女人做为借口进行要挟。能被作为礼物送给单于的,自然不是普通女子,必定有着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到时必将会对阏氏的地位产生影响。
这是陈平又一次从女人身上下手。他这一生几次重要的节点都是因为女人相助。贫困时,因为女人,他有了交游的资本;荥阳城下,因为女人,他帮助刘邦逃出了险境;白登之围,因为女人,他和刘邦一起逃出生天;往后几年,又因为另一个女人,他得以保住地位和性命。
是陈平成就了刘邦,是女人成就了陈平。别的成功男人背后站着一个女人;而陈平背后则站着一群女人。
不管怎样,阏氏为刘邦说好话了,而且冒顿单于居然也答应了。
其实这个时候,冒顿单于的心也早已噗通噗通了,他的焦虑程度不比山上的刘邦差多少。他跟王黄、赵利约好了,一起围攻刘邦。然而匈奴部队已经到位好几天了,他们还不见影儿。莫非他们朝秦暮楚,这会儿又跟汉军勾结到一块儿去了?有这种可能,毕竟他们都是汉人。如果是这样,对于匈奴来说可就不是好事了。他们从外围攻击,白登山上的汉军骑兵往下一冲,局势将会发生逆转,匈奴到时就会陷入被内外夹击的不利境地。
更让冒顿单于担心的是,汉军的几十万大军即将赶到,到时候他们里应外合,匈奴就成肉夹馍了。
留给匈奴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对待敌人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迅猛无情,然而汉军守在山上,占据着有利的地势。而且无论他们的装备还是防备,都让匈奴骑兵无可奈何。眼看着是好大一块肥肉,可是匈奴却无从下手。
冒顿单于答应了阏氏,他下令撤开了包围圈的一角。其实,这时候他已经想到了对付汉军的办法,他打算搏一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