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联时期,乌克兰人无论是在国家领导核心还是在军队中都有很高的地位。可谓是人才济济,将星如云。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在党政军中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
列夫·达维多维奇·托洛茨基,1979年11月7日出生于乌克兰赫尔松县扬努夫卡村的一个犹太家庭。他是十月革命的指挥者、苏联红军缔造者和第四国际精神领袖,被列宁誉为“自愧不如的人”。虽然托洛茨基在后来的政治斗争中被迫流亡海外结局凄惨,但他在苏联早期革命斗争中的地位是无法否定的。
赫鲁晓夫,少年时期举家迁居到乌克兰顿巴斯地区,就是今天硝烟战火的顿巴斯。在乌克兰渡过自己的前半生,对乌克兰有深厚的感情。他在继任斯大林成为苏联领导人后,把他在乌克兰的许多支持者带到了莫斯科,并委以重任;1954年,在庆祝乌克兰与俄罗斯重新统一30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议,苏联将从前在俄土战争中夺取的克里米亚地区从俄罗斯手中划赠给乌克兰。
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1906年12月19日出生于乌克兰第聂伯罗捷尔任斯克,苏联政治家。曾任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苏联国防委员会主席。1964年至1982年在任期间,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核武器的数量超过美国,使苏联历史性地成为军事上的超级强国,是苏联最辉煌的时期。
尼古拉·维克托罗维奇·波德戈尔内,1903年2月出生于乌克兰波尔塔瓦州,苏联党务和国务活动家。曾在为1965年12月9日至1977年6月16日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
另外两位最高领导人契尔年科和戈尔巴乔夫据说也有乌克兰血统。苏联时期共有七位国家领导人,竟然有四位是乌克兰人或有乌克兰血统。可见乌克兰人在苏联时期的重要地位。另外在苏联四十位元帅中有8位来自乌克兰。
第一位,铁木辛哥。1895年,铁木辛哥出生在乌克兰敖德萨州的富尔曼诺夫卡镇。1915年,铁木辛哥加入沙俄军队。十月革命后,铁木辛哥担任红军的骑兵师长,屡建战功。之后,历任骑兵军长、军区司令等职务。1940年出任国防人民委员,并在同年晋升为苏联元帅。
第二位,库利克。出生于乌克兰东部的波尔塔瓦。库利克原来也在沙俄的军队之中,后来加入红军。库利克作为炮兵的指挥官,参加了著名的“察里津保卫战”,并与斯大林结识。后来库利克担任苏军军械部部长,并在1940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第三位,马利诺夫斯基。他出生在黑海地区的敖德萨。一战时期,马利诺夫斯基作为远征军的一员,来到西线作战,表现出色,被法军授予少尉的军衔。回国后,他参加了红军,后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在二战时期,马利诺夫斯基的表现非常出色,在1944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第四位,格列奇科。与前面几位不太一样,格列奇科虽然出生在俄罗斯的罗斯托夫,不过他是乌克兰人。苏德战争爆发初期,他只是个师长,后来屡建战功,到了1945年担任基辅军区司令。1955年,格列奇科被授予元帅军衔。
第五位,叶廖缅科。1892年,叶廖缅科出生于卢甘斯克,早年间参加国内战争,立下了不少战功。二战初期,叶廖缅科被委以重任,在与德国古德里安交战中,连吃败仗,差点被送上军事法庭。苏德战争后期,叶廖缅科复出,打了几个胜仗。1955年,他被授予元帅军衔。
第六位,莫斯卡连科。他出生在顿涅茨克地区的一个乌克兰农民家庭。18岁时就参加了红军,在内战中表现出色。苏德战争爆发后,莫斯卡连科历任旅长、军长、集团军司令等职。1955年,莫斯卡连科被授予元帅军衔。
第七位,巴季茨基。1910年,巴季茨基出生在乌克兰的哈尔科夫,于1924年参加红军。在二战期间,巴季茨基历任师参谋长、师长、军长等职,参加了许多场著名的战役。1953年,苏联政局出现变化,贝利亚被逮捕处决,执行死刑的人正是巴季茨基。1968年,巴季茨基被授予元帅军衔。
第八位,科舍沃伊。1904年,科舍沃伊出生乌克兰的在基洛夫格勒。1920年,科舍沃伊参加苏俄红军,从基层做起,逐渐成为一名高级军官。在二战期间,科舍沃伊先后两次获得“苏联英雄”称号。二战结束后,科舍沃伊担任过军区司令,并于1968年晋升为元帅。
另外勃列日涅夫也被授予过元帅,不过与其他8位元帅不同的是,他是以最高国家领导人的身份被授予的军衔。
那么,苏联时期人才济济的乌克兰为什么独立后连一个合格总统都选不出呢?我认为这是因为信仰的丧失。当年苏联人民怀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打败了横扫欧洲自认为“天下无敌”的德国法西斯,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苏维埃。中国共产党怀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美式装备的蒋家王朝,建立了新中国。这一切都说明信仰的力量是无限的。
而独立后的乌克兰背弃了自己的信仰,很快投入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怀抱。丧失了信仰的历任乌克兰领导人,就像是没有了脊梁的行尸走肉一样。在美国的拉拢腐蚀下很快沦为美国的附庸,把乌克兰搞得乌烟瘴气,腐败盛行。最终把乌克兰人民一步一步引向万劫不复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