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一生,堪称传奇!出生于地主家庭,早年发迹于混混,跟随陈其美起家。此后结识当时的革命领袖孙中山,开始自己的政治投机。因缘际会,曾救助过孙中山,而被其视为心腹,委以重任。
这也是他重要的
人生起点
,当时国共合作的结晶,黄埔军校第一任校长,由他担任。这也是他最重要的
政治资本
,并以此为出发点,开启他的独裁之路。人生
第一次转折
由此开始,开启他的传奇之路。
第二次转机
就是东征与北伐,使其依靠黄埔军官生,积累自己的
军功与政治资本
。黄埔军官生被其视为自己的嫡系,加以收买、控制、施恩,成为自己的一言堂,施加自己的影响力。
北伐则是为他积累军事实力统一
政治资本
。
此时中国革命正面临一个
关键的抉择期,
最终革命能否胜利,全在老蒋的一念之间。只不过老蒋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投机者,在他的人生信念中,私利是第一位,而公利排在第二位。这也能看出他为何最后选择背叛,站到大势的对立面,充当帝国主义与守旧势力的保护伞,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
最大阻力者
。
当时孙中山突然病逝,对于国共合作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国民党左派势力,坚持孙中山的政治理念,与我党亲近,继续合作。而国民党右派势力,则是沦为
守旧势力代言人
,双方之间,争执不断,最终右派反动势力处于
上风
。
这进一步加剧两党矛盾,而此时国民党掌权者汪精卫,更是
隐藏最深的背叛者
。老蒋就是利用时局混乱,左右逢源,扩大自己的势力。并且为自己的上位,进行一次次冒险的尝试。中山舰事件就是
标志性事件
,因我党顾全大局,步步忍让,交出兵权,导致老蒋掌控军事力量,野心进一步激发。
在面临北洋军阀的压力下,老蒋并没有撕破脸。直到北伐第一阶段胜利,老蒋我谋求进一步上位成为最高独裁者,开始背叛自己的革命信仰与立场。投靠江浙财团,沦为买办集团的代言人。
充当旧势力的靠山,蜕变为
新型军阀势力头子
。对于国家大义,已经彻底背叛。并递交自己的投名状,开始发动所谓的“清党运动”。对
左派势力、民主人士
,尤其是我党进行大清洗。已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甘心沦为旧势力的保护伞,以便于获得更高的政治地位。
只不过他也没有想到,即使拥有
军权
,加上
财力
支持,还是没有提高自己在国民党内部的地位。甚至在
“宁汉合流”
中,自己被迫下野,自己的私心与野心,因为背叛革命,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的背叛,直接导致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往后延续20余年时间
。他的行动让民族遭难,更因为发动内战,导致国防力量受损严重,进而被日军趁虚而入,险些亡国灭种。可见其政治短视,为谋私利而不顾国家与民族利益。让抗战艰难程度加剧!
即使其下野,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政治野心
。一方面通过黄埔军官生,加强对军队的控制力;另一方面就是与江浙财团达成协议,予以保护。从而断掉武汉国民政府的财政问题,使其迫于压力,请回自己。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获得国际支持!对于这一问题,他看得很透彻。中国的问题,靠自己内部解决是不行的。北洋军阀混战,背后都有帝国主义在暗中支持与挑拨离间。帝国主义就是中国的太上皇,要想问鼎首位,必须赢得帝国主义列强的支持。
为此他不惜抛妻弃子,也要与当时的买办财团宋氏家族联姻。以获得美国的认可,因为当时宋氏财团就是美国在中国的代言人。当时舆论传言,蒋介石与宋美龄的结合,就是“中美合作”。这也能看出,老蒋
为自己上位,无所不用其极。
而事实证明,其政治上的
冒险赌博
,获得丰厚的政治回报。在宋氏与美国的支持下,不仅重新上位,逼迫汪精卫下野;还使得自己成为独裁者,开启二次北伐之战,统一关内势力。最后逼迫东北军统帅张学良,宣布改旗易帜。形成形式上的民国一统,自己威望得到提高。
只不过由于自己崛起时间太短,政治影响力不足。底蕴太浅,国民党内部实力派并不认可他的正统地位。为此清除党内反对派,建立自己的一言堂实力。他不得不使用武力解决问题,在政治拉拢、金钱收买、分化其他实力派势力。
最终盛极一时的
桂系势力
,只能退回老家自保;拥兵30万的西北军,最后也分崩离析;鼎盛时期的晋绥军,也最后被迫退回山西,舔舐伤口,实力大损。面对老蒋的步步紧逼,最后桂系、西北军、晋绥军三家联合,共同对抗老蒋的压力。
中原大战是
新兴军阀之间
,
最后一次大决战。
老蒋成为最后的赢家,但不是自己的指挥能力强,而是利用军阀派系之间的矛盾,以各种手段,侥幸取得胜利。与其说是军事胜利,倒不如说是政治胜利。
这一战直接奠定老蒋的
政治地位
,巩固自己的势力,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政治势力,以及唯一合法政府。只不过老蒋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人。清理完国民党内部主要军阀头子之后,才发现我党逐步发展壮大,威胁到其腹地核心统治区,让他感到深深的
危机感
。
因此他开始调集部队,进行围剿作战。经历四次围剿,不但没有消灭我军,反倒自己损失惨重。在此期间,对于东北事变。
他又为执行自己计划,巩固自己的地位,不顾国家民族利益,毅然决然的
执行不抵抗命令
。企图以东北之地,满足日本的野心。并且削弱东北军的实力,以保持自己中央军的地位。目的是达到,可是其没有想到,他的做法会激发日本的侵略野心。
而东北之地又是
工业资源重地
,还有工业底子,成为日本提升实力的助推器,增强自己的军事实力。最后的苦果,只能被自己被动承受,这还是自己一力促成的结果。但是即使逃避,也解决不了问题。
面对严峻的民族生存危机,有识之士开始联合起来。对老蒋施压,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以避免亡国之祸。只是老蒋依然执行自己的
“攘外必先安内
”的既定政策,对于红军以及其他抵抗势力,进行打压。扩大自己的地盘,增强自己的军队实力与势力。
只是违背大势,必将被反噬。西安事变,让老蒋不得不被迫停战,开始二次国共合作,对抗日军。七七事变,这才让老蒋明白,日本的
灭亡中华政策
。自己之前避战策略,激发日本的侵略野心。
面对民族危机,以及自己的利益,抗战已经不可避免。
庐山宣言
,就是国府抗战的决心。以保护自己的核心利益区,也是自己的立足之本。只是对手不同,与自己的军阀混战打法不匹配。
面对日本的机械化部队,以及海空打击,损失惨重。一战淞沪,主力尽失。核心统治区丢失,财权重地丢掉。南京战役,德械师全军覆灭,华中丢失。这一战,不是将士不努力,而是决策层指挥问题不当。
抗战时期,
唯有李宗仁
取得台儿庄大捷。而这一战,还是因为有自己的绝对自主权,采取得这样的胜利。这也能看出,老蒋的指挥能力堪忧,又越级指挥,导致整个战场,因为他的瞎指挥,进而战局崩溃。
徐州会战后期,老蒋干预,直接调集兵力,准备大决战。结果差点50万大军,被日军包饺子。淞沪会战,也是如此。地点选择失误,后期明知道局势不利。只是为自己的面子,甚至企图获得
国际支持与干预。
硬是在不利的局面上,死死撑住战局,最后被日军杭州湾登陆,且断后路。导致大军崩盘,局势被动。也为后来的吴湖国防工事
成为摆设,
没有形成第二道防御战线,进而导致南京失守。这都能看出,老蒋的全局掌控力还是不足,甚至始终掺杂政治立场。为此导致时常出现战机延误,损失惨重的情况出现。
这也能看出老蒋为人
私利至上,公立只是兼顾
而已。抗战艰难阶段,在外援断绝,内部抵抗失利,加之汪精卫叛国,到自己百万国军叛变投敌。这也让老蒋的立场出现变化,甚至提出“
宁亡于外,而不亡于内”
的政治主张。
在正面战场处于僵持阶段,日军主力打击我党敌后根据地时。老蒋不仅不帮忙牵制,还打击、封锁我党,甚至制造摩擦。可见政治短视,为私利而不顾大局。直到美国参战,才开始硬气抗日。
在抗战胜利后,又开始
窃取胜利果实
。再次背叛大势,发动二次内战,结果三年时间,迅速败北。可能老蒋直到最后败退台湾,也想不明白这个问题。为何自己在大地主、封建官僚集团与买办势力支持下,甚至帝国主义武装下,可以说武力值达到
顶峰时期
,最后的结果,还是败给我党军队。
甚至败退速度更快,也是其一生不能释怀的问题。直到台湾执政,利用我党与美国的国际战略问题,成为美国的制衡棋子,才得以谋求一地至安全。在台湾他才实现自己的
三民主义
,也就是资本财团的天下。
这也是他为何失败的问题,利用国内掠夺的资源与金钱,才只是把台湾治理好。可见成本之高,和我党一比,高低立下。注重私利,依靠外力,使用各种手段解决政治对手。通过内战与抗战,消灭或者削弱地方军阀势力,导致地方实力派
与他不合心
。
依靠列强,最终又被抛弃。四大家族窃取国家经济,造成国府
经济崩溃
。内部嫡系势力又分成
各个小团队
,进行内耗,争权夺利。老蒋当初就是靠投机上位,出卖国家利益,各种手段打击对手。最终还是败给自己的投机上。
而他一手培养的黄埔嫡系势力,也受他影响。不仅派系林立,打压异己。而且已经变质,占到人民对立面。
没有公心,占据公器,必将被反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