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难怪伯邑考寸功未立,却能被姜子牙封为大帝,看鸿钧老祖说过什么
迪丽瓦拉
2025-08-05 10:03:04
0

封神大战结束以后,纣王自焚,周朝建立,在这战争中牺牲的双方诸将魂魄被封神榜收走,后来其中一部分人成为了天庭册封的365位正神。

由于事先开榜封神的消息就传遍了天下,所以很多修士甚至是凡人早就对天庭的神位垂涎不已,想要分一杯羹,可是封神的名额毕竟有限,到最后只能有一部分人成功踏上神阶。

封神台上的神魂们喧闹不已,议论纷纷,就在这时,姜子牙洪亮的声音响起:“中天北极紫薇大帝……”

台下的众人眼前纷纷一亮,毕竟坐镇一极的大帝地位可非同一般,作为后来的道教 “四御”之一,紫薇大帝可以说是在天庭之主一人之下,诸天万界万仙之上的存在了,正当大家纷纷猜测得此尊位的人是何许人也时,却听到了一个极其让人意外的名字——伯邑考。

此结果一出,台下众仙一片哗然,伯邑考何许人也?他是周武王姬发的哥哥,文王姬昌的长子,早在西岐起兵之前就被纣王杀害,在伐纣大业中没有立下过一丝一毫的功劳,如今他被封为大帝,令众人不解。

那么,一生未立寸功的伯邑考究竟何德何能,被册封如此高的神位呢?

历史上的“西伯长子”

历史记载中的伯邑考姬姓,名考,“伯”代表着他是姬昌的长子,“邑”字则或是表明他曾承担这一职位,或是显示了他作为世子的身份,因此,历史上将他的名字记作伯邑考。

伯邑考是文王姬昌的嫡长子,同时也是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兄长,其母太姒,姒姓,出身于夏禹后裔有莘氏部落,是文王的正室。

太姒为人勤劳温良、持家有道,被尊称为“文母”,太姒与周文王育有十子,其中最有名的便是长子伯邑考、次子周武王姬发和四子周公旦,这十人中除了早亡的长子考和称王的武王姬发以外,周公旦成为了辅佐成王的宰辅,其他子弟则大多数被分封为周室的同姓诸侯。

伯邑考以及他的九位兄弟,在太姒的悉心教导下,从幼时便接受良好的教育,因此都是谨守节制、品行端正的正人君子。

然而,在伯邑考的兄弟中,唯有武王姬发和周公姬旦德才卓越,成为了周文王的得力助手,正是因为如此,周文王没有选择伯邑考,而改立姬发为继承人。

不同于洒脱随性的商人,周人的性格是严肃谨慎的,对于礼制和传统的看重有目共睹,嫡长子继承制度作为周人一以贯之的继承人选定制度,是否会因文王的个人喜好和儿子们的能力差别而擅自改动呢?恐怕还要打一个问号。

舍身救父

不过,至少在小说《封神演义》中,伯邑考的地位在他生前的确是未曾动摇的,自打出生以后,伯邑考就一直在西岐接受教育,被当做西岐的继承人来培养,伯邑考作为姬昌的嫡长子,为人性格又至纯至孝,所以同样很得姬昌喜爱。

西岐姬氏世代相传,到了文王姬昌这一代逐渐兴盛起来,姬昌是一位有道明君,他治理有方、劝课农桑、轻徭薄赋、爱民如子,在他的带领下,西岐百姓的生活逐渐变得富足,整个国家也成为商朝西部一股越发强大的力量。

然而,商朝此时的君主帝辛,也就是后来的纣王,却是一位手段强横、野心勃勃的君主,西岐的强大很快就引起了他的警觉,而且据《封神演义》记载,周文王的次子姬发出生时天地异象频生,从小就显示出了尊贵无比的帝王命格,西岐更加不能为纣王所容。

正巧此时,有心怀不轨之人向纣王告发,说西伯侯姬昌意图不轨,蓄意谋反,此事正中纣王下怀,找到理由的纣王向姬昌下达了命令,宣他来商王朝的都城朝歌朝觐。

纣王的如意算盘打得很清楚,如果姬昌来到朝歌,自己就可以趁机把姬昌控制起来,到时候是杀是囚全凭自己的心意,西岐群龙无首,也就不足为惧;如果姬昌拒绝前来,那他就是抗命不遵,自己正好就有理由兴师问罪,届时自己亲率大军踏平西岐,就可以彻底扫除后患。

姬昌接到纣王的命令后大为震惊,他知道,此去朝歌一定是凶多吉少,朝觐只是纣王对自己下手的借口罢了,但如果他推脱不去,那就是违抗王命,纣王便有机会率领大军前来攻打。

此时的西岐虽然蒸蒸日上,但还不能与强大的商王朝进行抗衡,为了避免西岐百姓生灵涂炭,仁慈的姬昌无奈之下决定起身前往朝歌。

离开西岐之前,姬昌对儿子们做了一番安排,他对儿子们说:自己此行恐怕凶多吉少,如果自己不能回来,兄弟们几个一定要团结一心,好好治理西岐。

说罢,便毅然乘车离去,踏上了前往朝歌的道路,伯邑考和姬发等几个兄弟虽然难过,但也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看着父亲远去。

姬昌到了朝歌后,很快就被纣王以意图谋反的罪名扣押、囚禁起来,为了让姬昌屈服,纣王用了各种手段折磨他,但始终达不到目的。

就在这时,长子伯邑考心中挂念久久未归的父亲,实在是没办法继续待在西岐,于是不顾劝阻,只身前往了朝歌。

面对突然到访的西岐世子,纣王一开始并未加害于他,反而对这个年轻人的勇气有些赏识,安排他担任为自己驾驶车马的官职,但伯邑考此行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为了救他的父亲出来,为此,他早就把自己的性命置之度外。

所以,来到朝歌后的伯邑考也并未掩饰自己的想法,多次向纣王请求释放自己的父亲。纣王因此十分恼火,渐渐对伯邑考起了杀心。

据传,西伯侯姬昌精通卜算之术,天地之事,卦象所及,就没有他算不出来的,纣王对姬昌的这个本事既嫉妒又忌惮,于是他便将伯邑考杀害,并做成了肉饼送到姬昌跟前,他想看看,有神算之称的姬昌能不能算出这是他自己的儿子,如果能,则必须杀掉姬昌,如果不是,则证明姬昌只是浪得虚名。

姬昌看到自己面前的肉饼,心中翻江倒海,儿子遇害、还被做成肉饼端到自己面前的事情,他早已算出,可是在危急关头,他也没有别的选择,只能佯作不知,认同吃下了自己亲生儿子做成的肉饼。

纣王得知后嗤之以鼻,认为姬昌的本事也不过如此,再加上姬昌在天下名声远扬、威望不小,于是便把姬昌放了回来,这才有了姬昌回到西岐起兵伐纣的故事,而姬发也因为哥哥的死成了西岐的继承人,在父亲死后接受了父亲的事业,最终完成了灭商建周的大业。

死后封神,位至帝尊

可以说,姬昌得以返回西岐、举兵伐纣,是伯邑考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换来的,如果不是伯邑考以身犯险,姬昌很可能就在朝歌的囚牢中被杀或监禁致死。

如果说纣王表现出的是蛮横和残暴,姬昌表现出的是隐忍和坚韧,那么伯邑考的心中,就是一颗至纯至孝之心了。

早在封神之战开启之前,鸿钧老祖就曾有言:“根行深者则为仙,根行浅者则为神。”

伯邑考出身于帝王之家,身份尊贵,根行是不同常人的,只不过他用自己的生命换回父亲,导致早折的他没能取得太多功绩而已,若论封神证道,伯邑考本就可以有一席之地,不仅如此,伯邑考的牺牲还体现出了他不同寻常的可贵品质,这也是他得以受封帝尊的重要原因。

伯邑考的死,是姬昌决心伐纣的导火索,西岐也因为伯邑考用生命换回了父亲而得以继续发展,如果不是伯邑考的自我牺牲,“封神大战”恐怕也就无从开启,虽然伯邑考死在了伐纣的前夜,没能为灭亡殷商立下具体的功劳,但他对天下的贡献还是不可忽视的。

除此以外,伯邑考在牺牲时体现出的孝心真挚而热诚,令人感动不已。

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百善孝为先”,“孝亲”往往被视为“忠君”和“爱国”的基础和前提,伯邑考舍身救父,既是对“孝”的践行,又是舍身利于国家和天下的大义,展现了封建时代的最高道德,因此,伯邑考备受推崇也就不奇怪了。

紫薇大帝坐镇中天,执掌星辰,地位备受尊崇,想必也是伯邑考最好的归宿,也许再回到那个离开西岐,前往朝歌救父的前夜,心境澄澈的伯邑考依然会做出相同的选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隋... 小时候,我迷上了《隋唐英雄传》这部电视剧,简直是激起了我对那个波澜壮阔历史时代的无尽遐想。 那时,我...
原创 民... 清王朝覆灭之后,民国群雄并起,虽然他们出身不同,统治手段也不同,但是还是有很多的共同之处,娶妻纳妾就...
原创 唐... 唐朝的崔湜,一个出身权贵却以特殊方式在历史上留下印记的男人。 崔湜,被后人戏称为“吃软饭”的宰相,他...
原创 朱... 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将领。他在位期间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政策,巩固了明朝的...
原创 探... #我的家乡超有戏# 鄂州辖区疆域版图的极盛时期 鄂州,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在历史的长...
原创 为... 明朝洪武年间,六位开国功臣被封为公爵,享受着无上荣耀与权力,这六位人选,个个战功赫赫,为大明江山立下...
原创 1... 点击蓝字,关注我哦! 法国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曝光了一组珍贵照片,拍摄于1906年当时的清朝新疆。 ...
原创 关... 关羽傲视群雄,颜良,文丑这样的猛将,在他眼里都是插标卖首之辈,但对这几位却从心里服气。 第一位,张辽...
原创 西... #历史开讲# 货币职能初探 在1492年之后,西班牙人不断到美洲探险和考察,记录了很多关于印第安人使...
原创 司... 司马昭生前,已经事实上掌控了魏国,而且估计他也不隐瞒自己妄图篡位称帝的野心。不然的话,“司马昭之心,...
原创 盘... 盘点历史上罕见的四个未解之谜,考古界至今都搞不清楚 TOP1.失踪千年埃及女法老 古埃及为了确保血...
原创 蜀... 三国时期,三大阵营中都有各自的武将,曹魏政权的诸曹夏侯和五子良将,东吴政权的四大都督和江东十二虎臣,...
原创 孙... 孙坚是东汉末年一位真正忠君爱民的义士和大将。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有五点: 第一、智勇少年,路见不平...
原创 军... 民国时期,只要提起“军统”的名字,相信没有几个人不怕的,只要是被军统盯上了,就没有多少好下场。 军统...
原创 他... 前言 震惊!三国名将竟被遗忘千年!他比黄忠还猛,一人一剑守孤城,以寡敌众击退万人大军。 若无此人,刘...
原创 历... 这漫长历史长河中,人类文明如同点点星光, 闪烁着微弱却耀眼光芒, 我们不断探索着自身起源,试图时间迷...
原创 毛...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原创 抗... 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宛平城,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为了适应战场形势的需要,国民政府对战争地带进...
原创 张... 前言 54年,是一个可以改变命运的漫长时光。当我们提及张学良时,通常会想到西安事变、东北少帅,然而,...
原创 圆...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随即对有着“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进行了烧杀抢夺,堪称我国乃至世界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