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3年,魏将邓艾、钟会率兵攻进蜀地,蜀汉皇帝刘禅没有进行像样的抵抗就向邓艾投降,蜀汉灭亡。然而在蜀国灭亡之际,蜀国还是有一些“有志之士”为国一战的,不过在大势面前,他们的力战也只是徒劳无功而已,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蜀汉灭亡之际的几位主战派人物。
1、北地王刘谌(chén)
刘谌是刘禅第五子,公元259年被刘禅封为北地王。公元263年魏将邓艾率军攻取绵竹关后,刘禅听从属下的建议准备向邓艾投降,刘谌愤怒地说:“国家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自然会有亡国之灾,这时候应该是父子、君臣一起作最后的努力,为蜀汉的江山而死,这样也可以去见先帝了!”可是刘禅投降的心意已决,他根本不会听这个儿子的建议,最后还是向邓艾投降了,如此一来蜀汉就灭亡。
刘谌
对于此事,刘谌显然是尽力了,但是他又无能为力,面对国家的灭亡,他感到十分悲痛,来到祖父刘备的昭烈庙中痛哭,随即先杀掉自己的妻子儿女,而后自杀,也算是以身殉国了。他也是刘禅诸子中唯一一个为国殉葬的人。
2、姜维
姜维是蜀汉后期名将,诸葛亮的得意门生。公元228年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魏天水太守马遵怀疑有异心,不得已投降蜀汉,此后在蜀汉阵营姜维得到了诸葛亮的重用。费祎遇刺后,姜维开始独掌军权,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互有胜负。
姜维
蜀国原本就是三国之中实力最弱的那一个,姜维的数次北伐早已使得蜀国疲弱不堪,因此蜀汉大臣大多反对姜维北伐,宦官黄皓也操弄权柄,姜维杀黄皓不成,前往沓中屯田避祸。后司马昭五道伐蜀,姜维摆脱牵制自己的邓艾等人,退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但邓艾却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没有进行抵抗就向邓艾投降了。刘禅投降后,命令姜维向魏军投降。姜维投降后,打算利用魏将钟会反抗司马昭的机会以恢复汉室,但最终无力回天,姜、钟二人皆被魏军所杀。
3、诸葛瞻
诸葛瞻是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儿子,蜀汉后期的重臣。诸葛瞻出生的时候诸葛亮已经46岁,算是老年得子了,到诸葛亮去世的时候,诸葛瞻也才8岁,所以诸葛瞻其实也没有得到诸葛亮多少教育。
诸葛瞻
等到诸葛瞻长大成人后,他相继担任过蜀汉的骑都尉、羽林中郎将、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兼任军师将军等职。公元261年诸葛瞻出任行都护、卫将军,统帅诸将,和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一起总领尚书事。
公元263年魏军伐蜀时,诸葛瞻率领蜀军与魏将邓艾交战于绵竹,因不听黄崇速占险要的建议,错失兵机,兵败被杀,致使绵竹失守。
4、诸葛尚
诸葛尚是诸葛瞻长子,诸葛亮的孙子。公元263年,魏军南下攻蜀时,诸葛瞻在绵竹与邓艾交战,诸葛尚身为蜀汉军先锋随父诸葛瞻迎战,曾两番冲锋陷阵,勇创敌军,曾独自奋力杀退邓忠、师纂二将,后其父中伏自刎而亡。
诸葛尚
诸葛尚叹气说:“我父子受到国家重恩,不能早日斩杀黄皓,让国家受辱人民遭殃,才导致今天的失败,还活着干什么!”于是诸葛尚策马冲入魏军阵中战死
5、张遵
张遵是张苞之子,张飞的孙子,在灭蜀之战时,他奉命随诸葛瞻一起前去抵御魏军的进攻。他虽不如爷爷张飞那般“万人敌”,但是作为张飞之孙,他对国家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诸葛瞻父子战死后,张遵与李球和黄崇各自率领一支部队突入魏将邓艾军中,力战而死。
6、傅佥
傅佥是蜀汉将领傅肜之子,蜀汉后期主将将领之一。傅佥长于谋略,并颇有胆勇,姜维非常喜欢他。
傅佥的父亲傅彤在夷陵之战时,为给刘备断后,拼死力战,面对吴国将领的劝降,破口大骂,最终奋战至死,令人为之动容。
傅佥
与父亲相比,傅佥也不遑多让。灭蜀之战的时候,傅佥防守阳安关,与其同守的副将蒋舒却暗自投降了曹魏。在敌军已经杀入关内,大势已去的状况,傅佥也没退缩,而是奋勇杀敌,直至兵败战死。他这种忠肝义胆,连魏国人都佩服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