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字本初,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大军阀,出身于当时很有名望的“汝南袁氏”家族。他长得帅,个子高,气质好,是那种在人群里一眼就能认出来的人。年轻的时候,他在朝廷里做过官,因为家族背景显赫,所以人脉很广。
后来,天下大乱,袁绍就趁机扩大自己的势力。他先是当上了冀州牧,后来又陆续拿下了青州、并州和幽州,基本上控制了北方的大部分地区。手里有了兵,袁绍的野心也大了,他开始想着怎么统一天下。
不过,袁绍这个人吧,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威风,但其实性格上有不少缺点。他有时候犹豫不决,不够果断,而且对手下的人也不是那么信任,经常听信谗言。这些性格上的弱点,最终在官渡之战中暴露无遗。
官渡之战是袁绍和曹操之间的一场大决战。曹操虽然兵力不如袁绍,但是用计谋和策略打败了袁绍。袁绍在这场战役中输得很惨,势力大减,没过几年就病死了。
总的来说,袁绍是那种典型的“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人物。他有资源,有人脉,有地盘,但就是没能好好利用,最后输给了曹操,没能实现自己的霸业。
手下派系之间的争斗尤为严重,也是袁绍失败的主要原因,下面看看他手下的八大谋士都是啥派系的:
冀州派
田丰
:字元皓,是钜鹿(今河北巨鹿一带)人,是个挺有主意的人,他来自河北,是袁绍的智囊团成员之一。他是那种有啥说啥的直性子,不会因为怕得罪老板就藏着掖着。在官渡之战前,田丰就劝袁绍别急着跟曹操干仗,说咱们应该慢慢来,稳固一下后方再说。但袁绍没听他的,结果战败了。袁绍一败涂地后,不仅没反省,还怪田丰乌鸦嘴,一气之下就把他给杀了。田丰的死,挺让人唏嘘的。
沮授
:
字巨高,广平人,
也是个聪明人,他和田丰一样,也是袁绍的谋士。沮授看问题看得远,他也是建议袁绍别急着跟曹操决战,应该先巩固自己的地盘。但袁绍那时候自信满满,没把沮授的话当回事。官渡之战后,沮授被曹操抓了,曹操挺欣赏他的,想让他跳槽,但沮授忠心耿耿,不肯背叛袁绍,最后也被曹操杀了。沮授的忠诚,还是挺让人敬佩的。
审配
:
字正南,魏郡阴安(今河南清丰北)人,
是袁绍手下的另一个谋士,他以忠诚和果断著称。袁绍死后,审配支持袁绍的小儿子袁尚继位,并且坚决抵抗曹操的进攻。即使在袁绍的大本营邺城被曹操围得水泄不通,审配还是死守城池,不投降。最后城破了,审配被抓,但他还是不屈不挠,最终也被曹操杀了。审配的这种忠诚和勇气,还是挺让人佩服的。
豫州派
许攸
:字子远,是南阳人。他年轻时就和曹操、袁绍是好朋友。后来,他成为了袁绍的谋士,但袁绍不太听他的意见,这让许攸很不爽。官渡之战的时候,许攸的家人犯了法,被袁绍的人抓了,许攸一气之下就投奔了曹操。他给曹操出了个主意,偷袭袁绍的粮仓乌巢,结果曹操大胜,袁绍大败。但是许攸这人有点骄傲,老觉得自己功劳大,说话没分寸,最后惹毛了曹操,被曹操杀了。许攸的一生,可以说是成也智谋,败也性格。
逢纪
:字元图,也是南阳人。他和许攸一起投奔了袁绍,袁绍很赏识他的智谋。逢纪在袁绍手下出了不少计策,比如他曾经建议袁绍联合公孙瓒,一起对付韩馥,结果袁绍成功占领了冀州。官渡之战后,逢纪和审配一起,伪造了袁绍的遗命,立袁尚为继承人,搞了一系列的政治斗争。后来,袁谭因为逢纪不支持他,一怒之下把逢纪给杀了。逢纪这人,智谋是有的,但最后也没能善终。
郭图
:字公则,来自颍川,是袁绍的重要谋士之一。他早期在袁绍的帐下出谋划策,参与说服韩馥将冀州牧让给袁绍。郭图在官渡之战中力主偷袭曹操的营地,但这个计划失败了,导致袁绍的军队崩溃。战后,郭图为了逃避责任,诬陷了张郃和高览,导致他们投降曹操。最终,郭图在袁绍死后继续为袁谭效力,但也因内斗而被杀,结局悲惨。
辛评
:字仲治,也是来自颍川的谋士,最初是韩馥的部下,后来跟随袁绍。他与哥哥辛毗一起为袁绍效力。袁绍去世后,辛评支持袁谭继位,但与审配等人关系紧张。最终,审配因怀疑辛评的忠诚,派人杀了辛评全家,辛评的死反映了袁氏内部的权力斗争。
荀谌
:字友若,是东汉末年的一位谋士,来自颍川颍阴(今河南省许昌市)。荀谌最有名的事迹是在初平二年(191年),他受袁绍的命令,用巧妙的辩才说服了韩馥,让韩馥把冀州让给了袁绍。这一举动让袁绍得以兵不血刃地拿下了冀州,为袁绍后来的扩张打下了基础。
荀谌在袁绍的阵营中地位很高,官渡之战前,他被袁绍任命为谋主,与田丰、许攸等人并列。他的智慧和策略在袁绍的军事行动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官渡之战后,荀谌的记载就很少见了,他的最终去向和结局在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可以说是一位神秘消失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