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溥仪,清朝最后一个皇帝,一生软弱无助又可欺,总是成为这个或者那个代理人手中的一个工具。晚年因病去世,此时已是平民百姓的溥仪,死后的骨灰却能够迁入皇陵,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国破家亡烽烟起,生于末世帝王家。
溥仪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溥仪曾经三次登临大统,三次被迫逊位,三次仓皇退位,生命历程可谓是一波三折,跌宕起伏。
1908年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相继死去,皇位空悬,年仅三岁溥仪成为继光绪帝后的清朝第12位皇帝,改元宣统。因其年幼,隆裕太后和其父醇亲王载沣摄政。在位三年,1912年颁布《清帝退位诏书》,这标志着一代皇朝之终结,中华两千年封建王朝之终结。
而溥仪因清室优待条件,“尊号”不废,仍居紫禁城。民国六年,不满12岁的溥仪在紫禁城内登基。此事的导演者就是安徽督军张勋。张勋带领他的“辫子军”和满清的遗老遗少拥护前清废帝溥仪登基。后在全国上下一片反对声中,这场闹剧宣告结束,溥仪在位十几天后,又急匆匆地退位了。
1924,溥仪被废除清帝称号,驱逐出宫。后移居天津的日本租界。在战争爆发后,溥仪被日军从天津被裹挟到了东北,成为伪满洲帝国的傀儡皇帝。抗战胜利后,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被押赴苏联,1950年,他重新回到中国的土地上,成为新中国的一位普通公民。
他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人物。从登基,退位,被逐,称“帝”到被囚,遇赦,似乎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他的人生便是悲凉的。
新中国,新的人生开端
新中国建立后曾就战犯的问题进行讨论,特别是对于这位前清的皇帝,“不杀溥仪,给以他生活的新出路,使他能够改过自新”溥仪在获得特赦之后,国家仍然十分关心他的生活,也将溥仪的转变和进步介绍给了许多外宾,还曾经设宴招待溥仪。
溥仪虽然做三次皇帝,仿佛一直在政治中心里面,却从来没掌握过实权,一直被裹挟,永远是别人手中的扯线木偶。傀儡皇帝溥仪在新中国建立后终于结束了他任人摆布的一生。可以说,新中国给了他一个新的人生起点。
此时的溥仪在户口申报时无法填报自己从小长大的家,因为紫禁城现在是被保护文物,进去还要买票。婚姻状况一栏填的是“离异”;学历一栏填的是“初中”;溥仪十分喜欢民间美食,还去街头去买烧饼吃,第一个月60元的工资很快就花得干干净净。
溥仪还在皇宫的时候,为了骑自行车把门槛给锯了,但是重游故地的时候却摔了一跤,问道:“谁又把门槛了!”有的太监遇到溥仪喊了“万岁爷”,溥仪躲到屋里彻夜未眠。北京大型的群众性集会,游行示威,溥仪几乎一个不落,全部都参加。游行队伍经过天安门城楼的时候溥仪也跟着高喊“主席万岁!”
此时的“宣统帝”溥仪也渐渐习惯了普通人的生活。他有了一份普通的工作,植物研究所的工作人员,工作十分勤恳。经人介绍结识了他的第五任妻子,李淑贤,婚后的二人,彼此呵护,俨然是一对普通的恩爱夫妻。
以前的溥仪可是以残酷体罚出名,但是在结婚之后,对她十分温柔体贴。这种平淡但自由的生活是几十年前的溥仪想都不敢想的。但是,因为长期患病,溥仪还是因尿毒症晚期而病逝在北京的人民医院里,享年61岁。正是溥仪在特殊身份的原因,让他死后的安葬问题成了大问题。
落叶归根,辗转迁回清陵
溥仪三岁承大统不久就按照清朝丧葬之制选定陵址。清西陵泰东陵附近的一处地方,被溥仪选作自己死后的陵寝。但“废帝”溥仪葬入清陵是不可能实现的,溥仪逝世后遗体被火化。国家尊重溥仪家人的意见,骨灰由爱新觉罗家族的人决定如何安放。
最终,这位“宣统帝”溥仪骨灰被寄存在八宝山人民公墓骨灰堂。要知道在八宝山人民公墓中的人,都是为了新中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而献出生命的先烈们,只有这样的人,才有资格进入八宝山革命公墓,所以,溥仪的骨灰能安葬在此实在是他的一大幸事。
骨灰被葬到八宝山公墓13年后,1980年,溥仪骨灰暂存在了八宝山革命公墓的骨灰堂的15年期限只有两年了。溥仪生前一直想迁入清西陵,原来清西陵是雍正帝所选的墓地,安葬了自雍正时起四位皇帝。李淑贤为了实现溥仪的遗愿,七十岁老人为此四处奔走。
此时一位商人张世义来到了李淑贤的住处,恳切的表示想让溥仪的骨灰迁入华龙皇家陵园。这位眼光独到,他看中了光绪皇帝崇陵北边,面积约为300亩的地方,建立了一座华龙皇家陵园。
为了提升陵园的名气,他想将溥仪的骨灰迁入自己的陵园。为此找到了李淑贤并且对其承诺:溥仪迁入华龙皇家陵园一切费用由他承担。并且皇后婉容的衣冠冢也和“祥贵人”的墓也设立在旁。
为了满足溥仪的遗愿,而且因为爱新觉罗家的人也确实希望能够将溥仪这个末代皇帝安葬在皇陵中。而现在有这样一个机会,他们自然也就同意了。1995年1月26日,溥仪的骨灰从八宝山公墓迁出,安葬于华龙皇家陵园。
溥仪的墓碑上没有铭文,只镌刻着“爱新觉罗·溥仪”,碑首有龙。作为皇帝来说,溥仪的墓,无疑是朴素的,一眼看上去很干净、整洁。与祖先的墓的奢华相比,溥仪墓很小,放置了两座华表,表明他曾经为帝王。
华龙皇家陵园在清西陵之内,溥仪的墓地与光绪帝陵相距不过几百米。虽然比不上先祖墓地的奢华,但是他最终回到了自己的家族墓群,也算落叶归根。
溥仪曾经两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作为末代皇帝,他亲眼见证了清朝的灭亡,军阀的混战,以及新中国的建立,他一生的经历可谓是波澜壮阔,最终死后迁入清西陵,也算是圆了溥仪的一桩心愿。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