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看,19世纪上半叶西方读者知道哪些中国古今人物
迪丽瓦拉
2024-11-03 05:38:46
0

原标题:猜猜看,19世纪上半叶西方读者知道哪些中国古今人物

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不绝,对世界文明贡献巨大,得益于不断与其他文明交流与融合。丝绸之路的开辟连接了东西,不仅向西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引进了众多异域珍品。从东汉的白马寺到唐代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文明互鉴绘就“汉唐盛世”。明清时期的东西互动,既为欧洲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支援和理论准备,也推动了中华文明“由传统走向现代”。

在19世纪上半叶“东学西渐”的历史进程中,由西人在华创办的《中国丛报》(The Chinese Repository)具有样本意义。作为首份面向西方社会介绍中国的综合性英文月刊,它向欧美发回中国的现场报道,成为西人了解当时中国的重要窗口,成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的重要载体。

东方哲学,儒家经典——

通过对四书五经的总体评介,对《孝经》《尔雅》等其他经典以及《小学》《三字经》《千字文》等传统蒙学教材的译介,《中国丛报》向西方社会展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强调了道德理念和社会礼仪的重要性。

《中国丛报》很清楚孝道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它通过译介《孝经》,鼓励西方读者了解中国人的习俗、礼仪、道德和宗教,并通过译介《二十四孝》让西方读者了解中国人对孝顺之心的重视。

《中国丛报》还探讨了朱熹哲学,特别是理气论和太极思想,为西方学界提供了理解中国传统宇宙观和自然哲学的新视角。《中国丛报》主编裨治文于1849年发文呼吁更多地收集和翻译中国古代文献,以便深入介绍中国哲学家的思想。随后,便刊出了长达30页的介绍朱熹生平与著作的专文。

《中国丛报》第11卷第3期(1842年3月)对华夏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及其造字六法的介绍。

中华法系,律例典制——

《中国丛报》在中法西传方面作出了显著贡献。特别是通过对《大清律例》的深入解读和译介,帮助西方读者全面了解当时中国的法律条文和司法制度。它不仅介绍具体的刑事法典、法院程序、监狱制度及刑罚执行等,还通过连载文章详细展示法律的应用和执行情况,使西方读者能够直观感受中华法律体系的复杂性、独特性。

《中国丛报》还通过援引《大清律例》中的具体条款,如关于祭祀、秘密会社、禁止邪术以及对鸦片贩卖的惩戒等,展示了对社会秩序维护的重视。同时,不失公允地介绍了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措施,如对孤老、废疾人士的优抚政策以及对海难遇险者提供救助的人道主义措施。

《中国丛报》的译介还丰富了西方社会对清朝行政法规和政治制度的了解。特别是关于西藏政治制度、宗人府和朝贡制度的内容,展现了中国封建社会法律体系的完备性和管理的细致性。

华夏历史,古今人物——

《中国丛报》采用西方读者易于理解的方式来划分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对中国神话传说时代到清代的史事和重要人物进行大纲性评述,并介绍著名史家及其作品,为西方读者提供了一个系统了解中国历史的框架。

《中国丛报》还注重向西方读者介绍中国的古今人物,得到特别关注的有孔子、盘古、三皇五帝、武则天、朱元璋、诸葛亮、和珅和陈化成等,涵盖圣贤、神话人物、帝王、名臣和英雄。

语言文学,小说演义——

《中国丛报》刊发专题文章全面介绍汉语的特性,如“原生性”、方言多样性与语言的稳定性等,既讨论了西人学习汉语的挑战,又肯定了汉语独特的美感与表达的精练简洁。

同时,有些文章关注书面语言,介绍汉字的造字法、字体、部首分类法及四声等基本知识,有些文章关注发音,对注音方案、声调和语音起源予以深入讨论。

1842年之后,随着来华西人越来越感受到掌握汉语这一沟通工具的重要性,中文研究著作随之增多。与之相伴,《中国丛报》对汉语的探讨和研究亦逐渐从语言层面的理解和表达深入文化概念移植的层次。

作为最早向英语世界译介中国小说的刊物,《中国丛报》为《三国演义》《红楼梦》《聊斋志异》等中国古典文学的海外传播奠定了基础。尽管对这些小说的译介比较粗糙,如将《红楼梦》中的宝玉描述为女性,或是对《聊斋志异》进行带有宗教价值导向的叙事重构,但这些早期译介尝试开启了中国文学的西方之旅。

《中国丛报》对《平南后传》《洪武全传》《大明正德皇游江南传》和《南宋志传》等历史演义小说持较为欣赏的态度。历史演义小说的译介让西方读者可以更直观感受到生动的叙事、丰富的人物刻画,助力中国故事的传播。

天文地理,博物农学——

《中国丛报》通过译介《书经·尧典》中的观象授时等内容,向西方社会介绍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早期记录,并在注解中提供了二十八宿度数和十二地支方位列表。

同时,通过解读获得的中方地图和地志信息,以进一步满足西方读者对商业、政治等信息的需求。其中,参考频率较高的一幅地图是广州道士李明彻采用西方技法绘制的《大清万年一统经纬舆图》。《中国丛报》首卷便借助此舆图,全面介绍了清朝的疆域和地貌。

《中国丛报》还推荐董立方和李兆洛的《皇朝一统舆地全图》以及作为“中国军事地图样本”的《江苏省舆地营伍全图》,刊载24篇关于中国各省和地区的地志文章,引用《乾隆府厅州县图志》《钦定大清会典图》和各地通志等资料,并首次将边疆地区方志的代表性作品《卫藏图识》译介至英语世界。

《中国丛报》通过连载博物学文章,对西方社会了解中国的自然科学作出了贡献。文章以《本草纲目》为主要参考,介绍鳞鲤、麒麟、凤凰等多种动物,又以博物类的蒙书《幼学琼林》为参考,介绍中国人使用的自然谚语和比喻。

此外,《中国丛报》综述了中国农业及特定作物的种植加工方法,如《农政全书》中的棉花栽培、《蚕桑合编》中的蚕丝生产技术,为西方读者提供了关于中国农学和丝织业的宝贵资讯。

概而言之,《中国丛报》的文章和报道尽管存在西方视角的偏见,但在东西方知识与智慧共享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成为中西文明互鉴的重要一环,丰富了全球文化的多样性。

(作者:华东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潘苏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武... 梁山泊一百零八将,鲁智深与武松分列十三、十四位。细观前十二位好汉之星号,如天魁宋江、天罡卢俊义,彰显...
专家共论刘醒龙新作《听漏》:打... “这是2024上半年最重要的作品”,“有深沉的历史感,也有敏锐的现实感”,“在小说里写考古,让社会热...
原创 群... 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强大、最繁荣、最具魅力的王朝之一,一直让人心生向往。如果我们能够透过时光的长河...
原创 太... 1863年,外国摄影师拍下了一张罕见的合影照片,在这张合影照片中,站在正中的是湘军将领刘典,右边的是...
原创 刘... 时局形势 在策反英布之后,刘邦便改变了对项羽作战的计划,他将战区划为了四部分: 正面战场:刘邦自己在...
原创 此... 人们一直都喜欢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可惜当遇到一些特殊事例时,却往往又脱离了“道”,转进到“不以...
朱虹:积极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是我国“十四五”时期深入推进的重大文化工程,肩负着保护长征文物、讲述长征故事、传承长...
原创 朱... 建文四年(1402年),建文帝朱允炆得知叔父朱棣的大军已经攻入皇城,绝望的朱允炆一把火点燃了宫殿,等...
原创 大... 海瑞,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 他是严党眼中,不懂和光同尘,油盐不进,认死...
原创 大... 语言是把刀,可制敌,可自保。 看《大明王朝1566》你会发现,会说话,会“吵架”有多么的重要。 在无...
原创 李... 千百年来,英雄与爱情始终是艺术作品歌颂的主题,后者让人们体会到世间的美好,而前者则被赋予了更多的壮烈...
原创 大... 在《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是一个极其有意思的存在。 你说他昏庸无能吧,满朝悍臣都被他玩弄于股掌之...
郑和下西洋:不带年轻女子,为何... 点上方↑“中小学生阅读”关注更多资讯 ! ●拥有书籍就是教养的证据吗?果然如此,谁在教养上足与拥有满...
原创 国... 大别山是红色基地,但这红色却来之不易,是千千万万的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大别山自古以来都是战略要地,...
回顾:清华才女不顾阻拦远嫁非洲... 在九十年代,如果有人同时拥有北京户口和高校学历,那他就是妥妥的“人生赢家”。 但就有这么一位被上天眷...
原创 三... 众所周知,古代的帝王非常注重臣子的忠诚。无论其才干如何,最重要的是不背叛,毕竟内斗是最忌讳的。对于那...
原创 二... 1945年8月15日,战争终于结束了。但此时此刻,那些饱受摧残的慰安妇们,却没有一点劫后余生的欣慰,...
原创 唐... 有一天晚上,王珪陪着唐太宗李世民用餐,忽然看见李世民身边有一位容貌艳丽的女子在殷勤侍奉,他不禁感到疑...
原创 秦... 初露头角——颛顼大帝的后裔 重峦叠嶂,云雾缥缈,在这青山环绕、绿水悠悠中,一名女子正在院中织布。突...
原创 6... 1949年,64岁的周作人在监狱里待了3年,被保释出狱。51岁的丰子恺出于同情,为他提供了工作。岂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