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何朱瞻墡被称为明朝最牛皇叔?历经七朝六帝的他有着怎样的一生
迪丽瓦拉
2025-08-20 08:02:49
0

他是朱棣的孙子、朱瞻基的亲弟弟,是明朝最会自保的人。他3次被推上皇位,3次全身而退,历经7朝,享藩王的最高礼遇,高寿而终。

他就是朱瞻墡,又被称为明朝“最牛皇叔”。

父亲是朱高炽,母亲是张皇后,在家中兄弟排行中,他排第五。

1424年,18岁的朱瞻墡,被爷爷朱棣册封为襄王。此时,朱棣钦定的太子,是父亲朱高炽,而朱棣中意的皇位继承人,是哥哥朱瞻基。

朱瞻基是皇太孙,自小备受宠爱。

朱瞻墡也受宠,但从排行来看,皇位似乎与他没有半点关系。

可命运就是眷顾他,给了他无数次当皇帝的机会,但朱瞻墡不仅一次都没争取,反而跑得特别快,好像皇位是烫手的山芋一样。

临危受命,2次监国

按照明朝的规矩,非储君不可监国。

朱棣很喜欢皇太孙朱瞻基,便时常让他监国。而对于朱瞻墡而言,哥哥地位稳固,自己只要当个安稳的藩王,过逍遥日子即可。

但变故总是来得很突然。

1424年,朱棣去世,朱高炽登基,立儿子朱瞻基为太子。

之前,朱棣为了守国门,将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但南京还有很多遗留问题,比如,中央机构突然搬迁,南方权贵和地方豪强都需要安抚。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朱高炽不顾大臣劝阻,执意把太子朱瞻基派去了南京监国。

在朱高炽的计划内,他希望儿子在外建立功勋,回来后就能稳坐皇位。

但他低估了自己的身体,称帝不到1年,他就重病不起,突然去世。

此时,朱瞻基还在南京,收到消息,火急火燎往回赶。但此时,汉王朱高煦想要夺位,预谋半路截杀朱瞻基,自己当皇帝。

而更为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国不可一日无君。

朱高炽去世后,朱瞻基没回来,此时,国家朝政,谁来处理?

荣登为太后的张皇后,当机立断,定下了自己的五儿子,也就是本文的男主人公——襄王朱瞻墡。

大学士杨士奇记载:“仁宗宾天,夏忠靖公受顾命。时宣宗为皇太子,监国南京,中外汹汹,有汉庶人之忧。太后以公东宫旧辅,凡军国事悉命公裁处。公密谋急迎驾还京。驾将至,群臣出迎,太后密命公留佐襄王监国。

为了稳固朝堂,张太后做了2件事:

第一,封锁朱高炽的死讯,暗中通知太子朱瞻基回北京。

第二,授意襄王朱瞻墡监国,处理国家朝政。

张皇后有3个亲儿子,当时,除了朱瞻墡,还有三儿子朱瞻墉也在京城。但太后没有选择朱瞻墉,可见,襄王朱瞻墡应该有过人之处。

不过,说实话,张太后的处理方式,并不高明。

在明朝,“监国”非储君不可为,此外,藩王有自己的领地,若是再监国,极有可能威胁皇位。

另外,此举极容易引起朱瞻墡兄弟不和。

不过,事急从权,当时可能也没有其他的好办法。

不久,朱瞻基逃过汉王追杀,回到北平登基称帝,而朱瞻墡则退回藩王的位置,开开心心当自己的逍遥王爷。

朱瞻基没有对五弟表示任何怀疑,甚至非常信任他。

后来,朱瞻基决定平定汉王之乱,再次任命朱瞻墡监国。

朱瞻墡恪守本分,遇到机密的事,都会快马加鞭,请示朱瞻基,只有最着急的事情,需要马上做出决断的时候,他才会表达自己的态度。

《明史》宣德元年八月,宣宗平汉,命郑、襄二王居守。

朱瞻基大胜归来,将2岁的长子朱祁镇立为太子,并将弟弟朱瞻墡的封地改为长沙,自此,藩王各就各位。

按照历史的发展,朱瞻墡的一生,应当和皇位无缘。

但事实上,他却实打实卷进皇位风波整整3次。

按理说,卷进皇位风波,要么功成名就,要么舍身成仁,但朱瞻墡每一次都安稳下床,保住了一生的荣华富贵。

他是怎么办到的?

第一次皇位之战,上奏表示自己“无德无能”

公元1435年,朱瞻基突然驾崩,年仅38岁,此时,太子朱祁镇只有9岁,还是个智力、身体的发展都略慢于同龄人的孩子。

这样黄口小儿,要怎么当皇帝,治理国家?

就在这特殊时期,有人提出,应当采取“兄终弟及”的方式,让湘王朱瞻墡登基为帝。甚至有传言,这是张太后的意思,毕竟,襄王朱瞻墡可是她的亲儿子,文才武略不输朱瞻基。

一时之间,大臣们诚惶诚恐,也不拥立太子了,而是明哲保身,等着太后发话。

此时,只要张太后有意拥立儿子朱瞻墡,这皇帝之位,大概率就要落到朱瞻墡的身上。

但最后,张太后诏令群臣,直接指着朱祁镇说:“这就是大明的新天子!”朱祁镇这才坐上的皇位。

《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宣宗崩,英宗方九岁,宫中讹言将召立襄王矣。太后趣召诸大臣至乾清宫,指太子泣曰:“此新天子也。”君臣呼万岁,浮言乃息。

而远在长沙的朱瞻墡,也听闻这一风波,他连忙上奏,表示自己无德无能,不敢觊觎皇位。

等他的诏书送达京城时,朱祁镇早已登基。

虽然叔叔没有觊觎皇位,但朱祁镇还是有所怀疑,便下令,将他的封地从长沙,改为襄阳。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太皇太后张氏下的命令,毕竟,她活着时,军政大权都把握在自己手里,一直到张氏去世,明英宗朱祁镇才掌控皇权。

对于迁移的安排,朱瞻墡没有丝毫怨言,乖乖去了封地,并且尽可能少参与朝政,关起门来,依旧过着逍遥王爷的生活。

第二次皇位风波,滴水不漏,不得罪任何人

自从太皇太后去世,朱祁镇就仿佛脱缰的野马。

他想当战神,一心效仿太爷爷朱棣、父亲朱瞻基北征。结果,这一北征,就在土木堡一战中被瓦刺俘虏走。

堂堂大明朝的皇帝,居然成了瓦刺的人俘虏,这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当时,瓦剌太师也先,想要用朱祁镇的性命要挟大明朝给钱赎人。但孙太后(朱祁镇的亲生母亲)一口回绝:“别想威胁我大明!”

此后,孙太后带着群臣,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并商议另立新帝。

那么,到底拥立谁当皇帝呢?

此时,已经成为皇叔的朱瞻墡,再一次被推了出来。

他是先皇朱瞻基的胞弟,也是正统嫡出,素来有贤德的名声,在宗室之中也有很高的威望,是成为新皇帝的最好人选。

这是朱瞻墡距离皇位最近的一次,但得知消息,朱瞻墡吓得魂都没了。

他连忙上奏:“英宗有儿子、有弟弟,立我与礼不合,不如立皇长子为皇帝,让朱祁钰来监国,然后请有勇有谋的人,去救英宗回来。”

《明史》英宗北狩,诸王中,瞻墡最长且贤,众望颇属。太后命取襄国金符入宫,不果召。瞻墡上书,请立皇长子,令郕王监国,募勇智士迎车驾。

皇叔就是皇叔,这奏折写得滴水不漏,没有得罪任何一方,还表达出自己无心皇位的意思。

你看,朱祁镇的弟弟郕王监国,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当太子。

这样,两不得罪,也不会招致明英宗朱祁镇的怨怼。

而事实上,最终,孙太后又答应于谦,把郕王朱祁玉立为了皇帝,即明景帝。

这一次夺位风波,朱瞻墡靠着写奏折,把自己择得干干净净,保住了荣华。

第三次皇位风波,靠掘皇后墓,保住性命

朱祁玉即位后,瓦刺太师见占不到便宜,把朱祁镇带回蒙古。

由于也先的母亲是汉人,是被也先父亲虏来的女子,后来,也先争气成了首领,她也就成了瓦剌地位最高的女人。

当她得知,儿子居然把明朝皇帝抓了,当即要死要活,要和朱祁镇同生共死。

也先没办法,只能好吃好喝供着朱祁镇,后来,他干脆把朱祁镇给放了回去。

但在蒙古没受虐待的朱祁镇,一回大明,就遭到了弟弟朱祁钰的折磨。

他被尊为太上皇,但实际上被朱祁钰软禁了起来。

当年,朱祁钰称帝时,答应孙太后,绝对不动侄子朱见深的太子位,可最终,他还是改立了自己儿子朱见济为太子。

很可惜,朱见济寿命太短,早早夭折。

景泰八年,朱祁钰病重,依旧没有合适的皇储,但他又不愿意让哥哥的儿子朱见深当太子。

这一次,皇叔朱瞻墡再次成为皇位的候选人。

甚至,朱祁钰直接放出话,要把皇位传给皇叔朱瞻墡。

被软禁的朱祁镇,彻底被激怒了:“你都没有儿子了,居然还不把皇位传给我儿子!”

这一年,朱祁镇发动了夺门之变,从太上皇变为了皇帝,成功再度坐上皇位。

他登基后,把朱祁钰的一干心腹大臣全部下狱,而无端被卷入皇位之争的朱瞻墡,也受到了怀疑。

《明史》英宗复辟,石亨等诬于谦、王文有迎立外籓语,帝颇疑瞻墡。

朱瞻墡知道,这一次,可能和以前任何时候都不同了。

朱祁镇经历了土木堡之变,又在南宫被囚禁了好几年,早就已经是惊弓之鸟,宁可错杀,不愿放过。

为了保命,朱瞻墡开始了神操作。

一方面,他派人把以前写的折子找出来,让朱祁镇看见,自己曾经拥立过他的儿子为皇帝;

另一方面,他开始上奏,称明景帝朱祁钰的杭皇后,墓葬规模太过,有违祖制,应当被处理掉。

《明英宗实录》:(襄)王还,上章言郕王葬杭氏,明楼高耸,僣拟与长陵、献陵相等。况景陵明楼未建,其越礼犯分乃如是,臣不胜愤悼!

杭皇后,是《女医明妃传》中谈允贤的原型,也是明景帝朱祁钰的第二任皇后。

早夭的太子朱见济就是她的儿子。

她是民间女子,几年时间,就成了皇后,生下的儿子也被册封为太子。她去世时,明景帝破例让她先入太庙,为她修建规模庞大的“寿陵”。

本来,明英宗朱祁镇犯不着和女人过不去。

但杭皇后的儿子朱见济,抢了他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就算朱见济早夭,朱祁镇心中这口气也没消。

为了给朱祁镇消气,朱瞻墡便想了这么个阴损的招数。

果然,看了朱瞻墡的上奏,朱祁镇下令,废掉杭皇后“肃孝皇后”的谥号,毁掉杭皇后的陵墓。可怜的杭皇后,不仅陵墓被毁,就连尸骨都找不到了。而在史书中,她的皇后地位也不复存在。

打扰一个死人,终究不是什么高明的法子。

但朱瞻墡此举,彻底让朱祁镇相信他是自己人,相信他对皇位没有心思,自此对他信任有加,几度重用。

临别之时,皇叔朱瞻墡嘱咐朱祁镇,希望他“少刑狱,少税敛”。

其实,在皇叔朱瞻墡心中,当不当皇帝,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百姓是不是过得好,国家是不是长治久安。

公元1478年,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已经当皇帝14年,朱瞻墡去世,享年73岁。

【写在最后】

在朱家的血脉中,皇叔朱瞻墡是罕见高寿之人。

他的父亲朱高炽,48岁去世;他的大哥朱瞻基,36岁去世;他的三哥朱瞻墉,35岁去世;他的四哥朱瞻垠,15岁去世;他的六弟朱瞻堈,47岁去世;他的七弟朱瞻墺,37岁去世,他的八弟朱瞻垲16岁去世,九弟朱瞻垍30岁病逝,十弟朱瞻埏22岁去世……

两个侄子朱祁镇、朱祁钰也都没活过他,朱祁镇37岁去世,朱祁钰29岁去世。

或许,他长寿的秘诀,就在于心平气和守规矩,从未妄想皇位。

史书对他的评价很高:

“王小心清慎,笃于孝敬,尤为诚孝昭皇后所钟爱。然能守礼法,远嫌疑,故虽有异议,不为上下所疑,卒能安荣寿考以终其天年。”(取自《明宪宗实录》)

不存非分之想,安安心当个闲散王爷,谨守立法,这或许是朱瞻墡的保命法则吧。

安安分分当个闲散王爷,富贵荣华,衣食无忧,也未必比当皇帝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邓... 邓艾终结了蜀汉政权,然而为何他的名声远不及姜维?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邓艾的战绩是否真的如...
原创 历... 历史上最后一位王爷,2004年才去世,现在王府已经旅游景地 清朝的时候已经就流行袭爵了,随着隆裕太...
原创 晚... 纵观整个民国的人物关系谱,你会发现每一股势力之间就像一个圈子,彼此之间都有着关系。 少帅张学良的红颜...
原创 卖... 他是黑龙江省绥化市的市委书记,他是中国最大卖官案受贿贪官,他的名字叫马德。 在马德的仕途之路上,他逐...
原创 蜀... 提起诸葛亮,大多数人都会赞一声神机妙算,毕竟他未出隆中,便作隆中对,定下了天下三分之计,并完成了这一...
原创 生... 《生是日本人 死为中国魂》 记日本八路——小林清 作者:小林陽吉 第十一章 奇袭龙须岛日本海军陆战队...
丽水缙云:“县域中国·人民历史... 2月6日,“县域中国·人民历史”烧饼口述史启动沟通会在丽水市缙云县河阳乡村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召开。...
原创 开... 开元盛世:破强虏王晙立奇功,任良相美政纪开元 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八月,虏相坌达延驱众十万,入...
原创 崇... 明思宗朱由检(1611年—1644年)崇祯是年号 公元1644年,也是农历三月十九。在位十七年的崇祯...
原创 莫... “俄罗斯虽大,但我们已经无路可退,因为我们的身后就是莫斯科。” 这是苏联红军某部连指导员克洛奇科夫·...
原创 赵... 常山赵子龙大家都知道,他本是公孙瓒旗下的将军,后来被刘备从手下借走,然而这一借便再也没有归还。 赵...
原创 围... 事件《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是讲战国时期齐国与魏国的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欲释失中山的旧恨...
原创 小... 张观根 微信版第1669期 上海小三线在绩溪存续时间前后长达二十年之久,鼎盛时期将近有二十个单位和...
原创 当... 汉朝在中华民族众多王朝中,也可算得上是鼎盛王朝了。因为它不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而且还拥有强大的军事力...
原创 秦... 大家好,我是读者。让我们继续探索秦始皇时期的文化历史,上一讲我们聊到秦始皇东巡时的一些冒险经历,而今...
原创 绝... 许多人因为林徽因与徐志摩的感情故事知道她,也有人因为她与梁思成金岳霖的感情纠葛才被吸引,但其实林徽因...
原创 大...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的朝代,是由战国后期一个诸侯王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
原创 魏... 诸葛亮死后,蜀军按照诸葛亮生前的遗命,大军撤退,而此时,魏延主动要求带兵继续与司马懿作战,慷慨激昂,...
原创 她... 清朝十二帝皆以“爱新觉罗”为姓氏,这个姓氏要一分为二来看,“爱新”是族名,满语中“金”的意思。“觉罗...
原创 1... 权威资料来源:《中国工人“赴苏援建”问题的历史考察(1954-1963)》 1955年,中国准备在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