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密切关联着一个地区——荆州。与近现代的徐州类似,荆州同样是战略争夺的焦点。曹操、孙权和刘备都心存占有之意,而在这三位中,刘备与荆州的关系最为紧密。
刘备确实获得了荆州的一部分,但对于此事,他的两位军师诸葛亮和庞统却持有不同的观点。
必争之地
三国时期,有许多故事以荆州为中心,充分体现了其在三国中的重要地位。荆州具有独特的战略价值,因此无论是曹操还是孙权,都非常重视并渴望获得它。
首先谈谈孙权,大家都知道他控制的是江南地区。然而,荆州位于长江、湘江和汉江的交汇处,长江形成了天然屏障。如果孙权能够占有荆州,就能够有效地保卫东吴。
长江作为一道屏障,使得曹操南下的难度大大增加。此外,曹操的军队中多数士兵水性较差,主要来自北方。因此,如果曹操想要攻打孙权,必须经过谨慎的权衡。
荆州的一大优势在于其肥沃的土地,这有助于东吴的农业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增长。由此可见,曹操同样渴望获得荆州,因为一旦掌握了荆州,他就能畅通无阻地南下直接攻占东吴,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曹操若能掌控荆州,治理起来相对容易。在战乱时期,北方很多逃难者纷纷涌入荆州,选择在此安居。人越多,城市的发展也就越有可能,这一点与东吴的情况相似,都能推动自身的进步。
两人都怀有这样的野心,刘备自然也想要分一杯羹,但刘备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想法,关键在于一个人——诸葛亮。
隆中对
当年刘备依附于刘表时,遇见了司马徽。司马徽向他推荐了两位才人——卧龙与凤雏。然而,最开始刘备对此并不在意,直到徐庶也向他推荐诸葛亮,他才开始重视这位人才,并最终促成了请诸葛亮出山的事情。
毫无疑问,听再多的故事不如亲自去看。当刘备见到诸葛亮时,两人就当前的时局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也正是通过这次交谈,刘备深刻领悟到了诸葛亮的才能。在这次谈话中,诸葛亮为刘备描绘了未来的蓝图,即“三分天下”的局面,这些内容在《隆中对》中都有详细阐述。
诸葛亮认为曹操的势力已达到巅峰,且是蜀汉最大的对手,因此刘备可以考虑与孙权联手,共同抵抗曹操。尽管刘备此时流浪不定,诸葛亮还是强调刘备应尽快巩固自己的根据地。
诸葛亮根据地形提出了两个重要地区——荆州和益州,只要刘备获得这两个地方,就能够依靠这两座城市参与到争夺天下的浪潮中。这番分析立刻赢得了刘备的赞赏,之后刘备也始终按照诸葛亮为他规划的路线前行。
由于诸葛亮的计划,刘备对荆州产生了强烈的执念,他必须得到荆州。此外,他曾经依附于刘表,对荆州也颇为熟悉。即使后来有人劝他放弃荆州,也无法改变刘备早已做出的决定。
不同看法
尽管庞统常常与诸葛亮齐名,但他的仕途却比诸葛亮要波折得多。庞统初出茅庐时鲜有人关注他,要不是司马徽提到的“卧龙凤雏”,庞统的前途恐怕仍然是个谜。
尽管庞统获得了这样的赞誉,他的仕途依然波折不断,从东吴辗转至蜀汉。当庞统抵达蜀汉时,刘备已占领了部分荆州。即便是刘备,也难免以貌取人,他仅为庞统安排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官职。
由于庞统未能受到重用,他每天都在度日如年。后来在鲁肃和诸葛亮的推荐下,刘备才开始对庞统一改以往的态度。得到重视后,庞统希望发挥自己的才能来协助刘备,但他最初提出的观点却与蜀汉的整体方向存在差异。
庞统与诸葛亮和刘备等人看法不同,他不认为荆州是个理想之地。他希望刘备能放弃对荆州的追求。虽然荆州确实是兵家必争之地,且有其自身的优势,然而在东汉后期,荆州曾是最富裕的地区,但如今的情况却发生了变化。
经过曹操和孙权等人的反复争夺,荆州遭受了严重的打击,早已不再是从前的模样。战火对城市造成的影响不言而喻,另外,由于战乱,许多百姓也纷纷迁往其他安静的城市生活。正如前文提到的,荆州对曹操和孙权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荆州位于两人之间,曹操在北边,孙权在东边。如果刘备占领了荆州,就等于被两人包围。因此,在庞统看来,荆州根本不适合作为一个良好的根据地。相比之下,庞统对益州更为看重。
庞统的构想是围绕益州的扩展,旨在利用益州来支持刘备集团的未来。显然,他的观点与诸葛亮截然不同,后者则希望大力发展荆州,并将其视为自己的主力。这两者的想法截然相反,当然也反映了他们各自的军事才能。
庞统的到来让人感慨不已,早在他之前,诸葛亮与刘备已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规划,因此刘备此时也决定听从诸葛亮的建议,认真治理荆州。实际上,庞统早就预见到荆州难以守住,最终也如他所预料的那样,荆州遭到突袭,关羽被杀,荆州也随之失守。
在此之后,接连发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关羽被杀,刘备决定出兵为关羽复仇,结果战败而逃,自己也因病去世,这对整个刘备集团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这也表明,考虑到蜀汉的实力,荆州确实不应当插手,最终导致了如此巨大的损失。
众所周知,诸葛亮一直推崇与东吴联手对抗曹魏。在他心中,刘备最大的对手是曹操,因此应当与东吴维持良好的关系。然而,在三国时期,谁又没有自己的野心呢?孙权对荆州早就虎视眈眈,早在刘表尚在世时,孙权就已经有意插手了。
尽管两人此刻面临着共同的敌人,但东吴与蜀汉之间依然存在敌对关系。就如同刘备不愿意将当年从东吴借来的荆州几个郡归还一样,东吴也不愿意将这些郡让给刘备。
庞统深知孙权对荆州的企图,因此他从未将蜀汉与东吴视为盟友或朋友,而是始终把东吴视作蜀汉的另一个敌人。
庞统心中认为东吴和曹魏是同一阵营的对手,这实际上是在暗示刘备不要过于依赖东吴。东吴不会轻易放弃荆州,只要他们与荆州的关系未解,刘备就永远无法与之和谐共处。同时,庞统也在提醒刘备,北伐时孙权极有可能会采取行动。
庞统对东吴敌人的认知显然更为深刻。在战争时期,根本不存在朋友这个概念。而且刘备掌控的荆州与益州相距甚远,早在关羽被杀时,刘备就无法及时提供支援,这一点可见一斑。
将荆州与益州视为蜀汉共同发展的依据并不切合实际。在古代交通不畅的背景下,若荆州发生战事,益州可能无法及时提供支援。
很有可能最终冒着巨大的风险与代价,却仍无法守住荆州,反而导致了蜀汉惨重的伤亡,结果不就是如此吗?
结语
实际上,庞统当年也为刘备指引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以益州为基地,积极发展,最终攻克凉州,仿效他们的祖先刘邦的统一之路。可惜的是,历史从来没有“如果”,一失足可能就会造成千里之遥的损失。
#深度好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