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波斯版“元朝”:蒙古四大汗国之一伊尔汗国历史
迪丽瓦拉
2025-08-20 10:06:11
0

1264年,

忽必烈

在跟同宗

阿里不哥

的内战中胜出,自称为蒙古大汗。但西北蒙古诸王均不承认忽必烈的汗位,察合台汗国起初支持忽必烈,但在金帐汗国的武力胁迫下也转而反对忽必烈。

而窝阔台大汗的后人

海都

金帐汗国

察合台汗国

支持下成立了

窝阔台汗国

。然后金

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

三国在中亚怛罗斯城会盟。三大汗国瓜分中亚,并坚决拥护蒙古传统,相当于将忽必烈从黄金家族正统当中给开除出去。

然后在忽必烈眼里这三国又是叛乱者,《元史》里都把他们算成“

西北诸王之乱

”,实际上西北诸王势力加一起都比他大,所以看上去蒙古的叛乱者的忽必烈。

不过统一中国的元朝也不是完全处于被孤立状态,统治大半个中东的

伊尔汗国

跟元朝关系就铁得很

伊尔汗国领土包含今天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部分巴基斯坦、俄罗斯、阿富汗。伊尔汗国鼎盛时期,

罗姆苏丹国(土耳其前身)、格鲁吉亚王国、亚美尼亚王国

东罗马帝国

向其称臣。

在忽必烈刚刚取得大汗位置时,伊尔汗国创立者旭烈兀就选择支持忽必烈,《草原帝国》评价伊尔汗国第二代可汗阿八哈仅认为是忽必烈的副手。

基本上伊尔汗国每代可汗都接受元朝名义上的册封。伊尔汗国的伊尔就意味着“

臣属

”。直到1289年时,伊尔汗国可汗

阿鲁浑

致信法国国王

腓力四世

时都强调忽必烈汗是自己的宗主,令忽必烈的名声响彻西欧,甚至连欧洲最西端的

英格兰

都知道忽必烈。

伊尔汗国支持元朝不止是名义上的,还有付出了实际行动。蒙元平定南宋战争中,对坚城襄阳久攻不下。事情直到1273年出现了转机,

色目人阿老瓦丁和亦思马因

为元军打造了重型攻城器材——回回炮,元军就用色目人打造的回回炮攻破了号称“天下第一坚城”的

襄阳

阿老瓦丁

是今天

伊拉克摩苏尔人

亦思马因

是今天

阿富汗赫拉特

人。这两个地方当时属于伊尔汗国统治,这两位色目人也正都是伊尔汗国人,是当时伊尔可汗阿八哈派来帮助忽必烈攻取襄阳的。

《新元史》:世祖至元八年,(忽必烈)遣使徵炮匠于宗王阿八哈,以阿老瓦丁、亦思马因应诏。首造火炮置于五门前,帝命试之,各赐衣段。

《新元史》:阿老瓦丁,西域木发里(摩苏尔)人…命阿老瓦丁往,破潭州、静江等路。十五年,授管军总管。十七年,入觐,赐钞五千贯。十八年,屯田南京。二十二年,改元帅府为回回炮手军匠上万户,以阿老瓦不为副万户。

《元史》:亦思马因,别马里斯丹(赫拉特)人。人大兵攻襄阳。亦思因置炮于城东南隅。机发,声震天地。守将吕文焕惧,以城降。授回回炮手总管,佩虎符。

元军在襄阳之战获胜的关键回回炮技术是由伊尔汗国提供,

而不是西方编造的马可.波罗献炮故事

。不然怎么叫

回回炮

呢?“回回”正是指昔日阿拉伯帝国统治的地区,即当时伊尔汗国。

除了阿老瓦丁和亦思马因,伊尔汗国还派出了许多大臣万里奔赴中国帮助元朝皇室。最著名的当属忽必烈的丞相

伯颜

伯颜是伊尔汗国人

,但不是当地民族,也就是非色目人。伯颜是出生于波斯境内的蒙古族,但却他不信仰伊斯兰教,而是信

聂斯脱里教

(基督教的一个教派)。

《元史》:伯颜长于西域。至元初,旭烈兀遣入奏事,世祖见其貌伟。

伯颜这位出生于波斯的蒙古人为忽必烈乃至元朝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最大的一件莫属统率大军征服南宋。他击溃了南宋百万大军,攻入宋都临安,俘虏了宋恭帝。结束了自唐末以来近五百年的大分裂时代,使得中国再次统一。

当时汉族人

姚枢

对伯颜迅速征服南宋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伯颜济江,兵不逾时,西起蜀川,东薄海隅,降城三十,户逾百万,自古平南,未有如此之神捷者。”

尤其是“

自古平南,未有如此之神捷者。

”这句称赞伯颜历代北方政权征服江南,如西晋灭吴,隋灭南陈,宋灭南唐都不如伯颜灭南宋,

姚枢侧面想说明伊尔汗国人伯颜战绩强于杜预、杨素、曹彬

讲到这里,可能会有人疑问为何伊尔汗国坚定的支持所在中国的元朝,甚至派来不少人才协助元朝灭宋,而不像其他汗国那样反对元朝呢?

有人会说因为元世祖忽必烈和伊尔创立者旭烈兀都是拖雷的儿子,所以关系亲近。不像

术赤、察合台家族

那样排斥忽必烈。但忽必烈的竞争对手阿里不哥也是拖雷的儿子,和旭烈兀也是亲兄弟呀,但金帐汗国等汗国却支持阿里不哥。很显然伊尔汗国和元朝关系亲近原因与君王都是

拖雷家族

无关。

笔者分析伊尔汗国和元朝关系亲密有以下原因;首先忽必烈拿地盘换取旭烈兀的支持。要知道

旭烈兀西征

的性质和

拔都西征

是不一样的,窝阔台汗规定这次西征打下的地盘都归拔都,同样随拔都西征的蒙哥、贵由等宗室不参与战后分封。

而蒙哥当大汗时规定旭烈兀西征打下的地盘是算蒙古本部的。也就是

归蒙哥自己所有

,所以旭烈兀攻下巴格达后,将城内财宝大部分都运到远东,上交给蒙哥。蒙哥时期旭烈兀只是臣子,而不是像拔都那样的藩王,就像当时忽必烈那样。

1259年,蒙哥因染疾病逝于征战途中后,黄金家族陷入内战,也就是开头提到的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之争。当时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拉拢过旭烈兀,

但当时旭烈兀选择的是中立

,有说法旭烈兀其实更偏向阿里不哥些,毕竟阿里不哥是黄金家族大多数人推举出来的大汗。

《元史》:戊午秋,宪宗伐宋,由西蜀以入,已未夏,驻合州之钓鱼山,军中大疫,咸议班议。

《续资治通鉴》:(蒙哥)自因顿兵日久,得疾而死。

忽必烈夺取汗位后,为了换取旭烈兀的承认,所以许诺蒙哥时期旭烈兀打下的地盘归他自己所有,这才有了伊尔汗国,旭烈兀这才开始支持忽必烈的,说到底是两人利益所驱。

其次,有句话叫

远交近攻

。早在蒙哥执政时期,金帐汗国的别儿哥就看旭烈兀不爽了,蒙哥病逝后。别儿哥就率军南下打旭烈兀,从而开始伊尔汗国和金帐汗国的百年战争,上面提到察合台汗国也是亲金帐汗国的,察合台和伊尔汗国也没少打。伊尔北面是金帐,东边是察合台,伊尔汗国已经腹背受敌了。所以没必要再得罪元朝了,于是伊尔每代可汗

远交近攻

,保持和元朝良好关系。

蒙古文化从未影响俄罗斯文化

第三,忽必烈不但前任大汗蒙哥的地盘波斯划给了旭烈兀,还把自己的地盘大半个河南划给旭烈兀当封地。算上之前

窝阔台大汗

赐予旭烈兀的

河中、陕西、部分西藏

封地,旭烈兀乃至伊尔汗国在中国境内的封地共有三处,封地内所有税收和人口都归伊尔汗国,而不归元朝。除了赏赐封地元朝每年还给伊尔汗国一百锭银子,段三百匹。

《元史》:睿宗子旭烈大王位:岁赐,银一百锭,段三百匹。五户丝,丁巳年,分拨彰德路二万五千五十六户。延祐六年,实有二千九百二十九户,计丝二千二百一斤。

《新元史》:太宗二年,旭烈兀伐宋,拔安丰。赐河中、陕西诸路为分地。

*太宗指的元太宗,即窝阔台汗。

《论西藏政教合一制度》:1239年,萨迦联系了王子阔瑞,帕木竹巴和雅桑噶举两派向王子旭烈兀投诚。

也就是伊尔汗国疆域其实还包含部分中国。言归正传,

伊尔汗国亲近元朝说到底是利益所需

和元朝关系最铁伊尔汗国是几大汗国中军队战斗力最强的一个,至于原因,事实已经证明,伊尔汗国对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可是按着打,

金帐可汗别儿哥因为与伊尔汗国交战失败而气死,另个金帐统治者那海眼睛被伊尔军队射瞎

。至于元朝,连察合台汗国都打不过,元朝最初是有南疆的,因跟察合台交战失利而被夺取。

但蒙古四大汗国中最早灭亡的也是伊尔汗国(窝阔台汗国是小汗国)

,在14世纪中叶就亡于内部分裂。主要原因有伊尔汗国穷兵黩武,不光是与金帐、察合台战争,

对抗埃及马穆鲁克王朝的代价最大

,历代伊尔可汗亲征马穆鲁克皆惨败而归。

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骑兵却始终无法战胜这支西亚劲旅

比如1271年在土耳其境内的埃尔比斯坦,马穆鲁克第二次歼灭了伊尔大军,蒙古族士兵尸体就留下

7000具

,都堆积如山了,

阿八哈看到这一场景忍不住当场气哭了

《新元史》:比拔而斯自将攻罗马,阿八哈遣图古斯、倭而洛克图、杜丹三将统十一队以援之。罗马之配而斡乃亦以兵从。配而斡乃,译言宰相也。遇于阿白拉斯丁城,比拔而斯先登陷阵,图古司、倭而洛克图皆战没,兵士死者六千七百馀人。配而斡乃潜通埃及,遣使贺捷。比拔而斯不敢久留,即班师。阿八哈闻兵败,自将大军继至。比抵罗马,则埃及人己先一月去矣。经阿白拉斯城,见尸骸山积,大哭。

*罗马指的是安纳托利亚高原,今天土耳其

1281年,阿八哈集结八万大军(其中五万蒙古族,三万各国盟军)在叙利亚境内的

霍姆斯草原

与马穆鲁克决战,伊尔汗国又一次兵败,八万大军全军覆没。

霍姆斯惨败后,忽必烈的好侄儿阿八哈直接气死,享年48岁。

《新元史》:敌兵追至希姆斯城下。待后军不至,侦之,则中、左两军俱溃,亟退,埃及人逐于后,渡哀甫拉特河,多溺死,有逃入沙漠者亦暍死。阿八哈自为后援,未及渡河,而前军败,亦退。

十九年,归至哈马丹,愤恚而卒,年四十八。

*希姆斯指霍姆斯,霍姆斯其实是草原,而非城池。

定居西亚的蒙古族数量原本有二十万人,这些蒙古族大部分都倒在了和马穆鲁克的战斗中。伊尔汗国靠蒙古立国,与马穆鲁克接连作战失败直接导致伊尔汗国衰亡。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昔日的巴比伦、阿卡德、亚述、赫梯、吕底、波斯等上古文明都在伊尔汗国版图之内,尽管这些古文明已不存在,但已经影响了后来的西亚乃至整个地中海,以当时蒙古人那套落后的体制无法支配西亚这片古老而又文明土地,就像元朝蒙古人无非汉化那样,即使不发动与马穆鲁克的战争也会走向衰亡。

参考书目

《元史》

《新元史》

《续资治通鉴》

《草原帝国》

《蒙古帝国》

中亚民族大学《蒙古族古代战争史》

徐良利著《伊尔汗国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前言 中国古代,为何无人敢伪造圣旨? 国之大事,托何人之手?世间至宝,又系谁言而生? 中国古代蕴含无...
原创 他... 前言 在清朝最残酷的皇室之争势必是“九子夺嫡”,这一场关于皇位的较量直接将无数的皇子和大臣拉入深渊...
原创 唐... 科举制度,作为封建时期官吏选拔的历史巅峰,是一项源自隋朝并在唐朝逐渐完善的制度。其公平性是其独特之处...
原创 孟... 孟子学成之后,为了宣传儒家学说,他也像孔子那样,带领学生去各国游说。孟子先后游历过齐、宋、滕、鲁、魏...
原创 砥... 1951年2月,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激战正酣,邓华对攻打砥平里决心已定,参谋们在唠叨时,他正伏在桌上起...
原创 根... 孙权很会用人,他继承了父兄留下的大量人才,自己又挖掘了更多的人才。 我们按孙策的经历,由时间顺序,来...
原创 1... 前言: “ 他一个人就顶几个师! ” 熊向晖的一生就如同他的名字一般充满光辉时刻,他就像一头蛰伏在敌...
原创 本... 拥有万夫莫当之勇的秦始皇开创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大秦帝国,他大刀阔斧的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及创新,让他带领的...
原创 西... 自古以来深宫多怨女,后宫里从来不缺的就是女人,可是皇帝只有一个人,他不仅要管理朝政,还要制衡前朝和后...
原创 历... 历史上的农民种地挣钱吗?为什么说现在农民种地不挣钱了?其实挣得不比打工少,我们一起来看看古代农民和现...
原创 清... 李鸿章是晚清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位人物,他长期处于清政府权力中枢,也是大清的裱糊匠,哪里需要去哪里,而...
原创 《... 在历史的长河中,隐藏着许多精彩而令人惊叹的故事,而其中有些故事却默默被埋没在岁月的尘埃之中。今天,让...
原创 “... 他被称为横扫世界的“上帝之鞭”,是西方人眼中的“全人类的帝王”。 他一生都在征战, 只用50年,就让...
原创 从... 在历史的烟云中,三国时代无疑是个波澜壮阔的画卷。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这三巨头似乎成了那个时代的象...
原创 1... 开国大将许光达主动要求降衔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其实,同为大将的徐海东也申请过降衔,而且理由比许...
原创 三... “讨伐董卓”是《三国演义》中一个重要桥段,讲述了曹操刺董失败后逃到陈留,聚集兵将并矫诏天下诸侯共讨国...
回来才发现,曹县不玩梗,只玩真... 从“北上广曹”的戏谑到“国潮之都”的崛起,山东曹县用实力证明:汉服产业,从来不是一场网络狂欢,而是一...
原创 一...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那么些令人震惊的预言不时浮现。这次,让我们将目光投向一个百年前的日本预言家——王...
原创 秦... (前言:直到今天,百味给老友的作品下面留言,有很多老友依然看不到,无法跟老友们互相沟通。如果老友们看...
原创 洪... 洪秀全、孙中山都是广东人,他两为推翻封2000多年的建统治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洪秀全,1814年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