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8年,汤和主动向朱元璋请辞,朱元璋开心答应。谁知此时,汤和却提了1个要求,“请陛下赏我100个美人吧。”朱元璋听后大笑,“你可注意点身体吧,就10个吧。”不料,汤和却小声嘀咕,“这也太少了。”
汤和,出生于1326年,“幼有奇志”。后来长大后,身高七尺、长相俊美、机智非常。担得上那句,“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26岁时,汤和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他英勇善战,总是立功,很快就得了千户的职位。
此时,他想起了自己的发小,远在皇觉寺出家的朱元璋。
朱元璋听了汤和的话,跑来投奔,虽然长得不好看,可手底下是有真本事的,屡屡立功,很快这职位就比汤和高了。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入了郭子兴的眼,甚至将自己的养女马氏嫁给了他。
汤和见状,很为好友高兴。
即便其他人都不服气,还因为朱元璋的出身低瞧不起他,但汤和却没有丝毫不满,一直对朱元璋很是恭敬。
后来,汤和就跟着小自己3岁的朱元璋,鞍前马后,立下了汗马功劳。
一次,在追击陈野先时,汤和被箭射中大腿。他顿时一身冷汗,可却迅速用手抓着箭,一咬牙,就将箭拔了出来,随后,又加入战斗,最终活捉了陈野先。
随后,汤和又紧忙跟随徐达攻克镇江、又攻克了常州。
后来,汤和被提升为枢密院同金,镇守常州。
要长相有长相、要战绩又战绩,还有发小罩着,汤和这人生到这里可算是闯出来了。
但是,汤和却非常喜欢喝酒,喝完酒就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嘴,甚至因为他酒后失言,给他在官场生涯,留下了隐患。
一次,汤和有事求朱元璋,但朱元璋却没答应。
汤和很不高兴,于是酒跑去“借酒消愁”,没想到多喝了2杯,就开始抱怨,“左顾则左,右顾则右”。意思就是,我可以忠于你朱元璋,但是也可以投奔其他人。
但是,这句话却传到了朱元璋耳朵里。朱元璋虽然念及发小之间的感情,但是他多疑的性格还是起到了主导。
之后汤和平定中原、伐蜀归来,朱元璋不仅不给他论功行赏,还当面数落他的错处。汤和每每都非常恭敬地磕头谢罪,这才让朱元璋这无名火散掉了。
但朱元璋还是在将汤和进封为信国公时,将他地过失,刻在铁券上。
朱元璋60多岁时,想将皇位传给太子朱标。但朱标性格温柔,心思单纯,他怕儿子拿捏不住这些有功之臣,于是便开始替儿子扫除障碍,甚至连“明朝开国六公爵”李善长、徐达、邓愈等人都遭到牵连。
汤和顿时察觉到了朱元璋地意图,于是,在上朝时主动提出,“陛下,臣年事已高,愿得归故乡,为容棺之墟,以待骸骨。”
朱元璋听后,为汤和的识趣点了点头。
谁知此时,汤和却提了1个要求,“请陛下赏我100个美人吧。”
朱元璋听后一愣,随即大笑,“你可注意点身体吧,就10个吧。”不料,汤和却小声嘀咕,“这也太少了。”随后想了想,便高兴地磕头谢恩了。
汤和儿子知道后,“父亲,您这样实在让人羞愧,这以后汤家还怎么在外面混?”
谁知,汤和看了看他,直接搂着美人回家饮酒作乐了。
隔天,朱元璋地贴身太监就跑来为这些美人验身,没想到这10个美人竟没有一个完璧。
不仅如此,汤和还抱着这些美人,日日寻欢。朱元璋听到后,哈哈大笑。
但是,朱元璋这多疑地性格,这手段恐怕也职能让他放松一段时间。
这不,即便汤和告老还乡了,朱元璋还是每年让他过来和自己见一面。即便是生了病,不能说话、不能走路了,朱元璋也会派人将他接来“聊天儿”,汤和只能支起身子不停地磕头。
看着汤和的样子,朱元璋有些动容,于是便赏赐了很多金银布帛。
1395年,汤和去世,享年70岁。朱元璋知道后,追封他为东瓯王,赐谥“襄武”。
【宛若讲故事】
汤和这一生,与朱元璋是发小、是战友、是上下级,是君臣,按理说,在朱元璋创建大明朝后,他应该是顺风顺水的。
可是,在建功立业之后,汤和的日子却过得如履薄冰,只因为4个字——功高震主。
但汤和是机智的、有智慧的,他知道该放权时不贪恋、该身退时不留恋、该演戏时不眷恋,这样的人生智慧,也许就是他得以善终的原因吧。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古籍里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