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皇室红带子能获得什么封爵?黄带子和红带子待遇上有何不同?
迪丽瓦拉
2025-08-20 10:34:26
0

清朝的皇室宗亲被分为三类,分别是黄带子的宗室和红带子的觉罗以及紫带子的特殊皇室成员。清朝如此划分当然是因为亲戚也是分为亲疏远近了,黄带子的宗室这都属于是近亲,红带子觉罗那就是远亲了,至于紫带子属于是清朝皇室中的特殊身份下面会单说一下,那么清朝皇帝在对待近亲和远亲的待遇方面有何区别呢?

其实区别大了去了,毕竟换作咱们普通人对待亲叔叔和表叔也不是一个态度啊,更何况皇帝了,下面就来说说清朝皇室的近亲黄带子和远亲红带子的待遇有何不一样。

清朝在皇族管理制度上其实算是有区别于其他朝代,主要区别就在于清朝在皇室宗亲中设置的黄带子、红带子、紫带子的身份区分。

在清太宗皇太极继位之后大力推行女真人的制度各方面汉化,他效仿明朝皇室姓氏制度,制定了清朝的皇室姓氏为爱新觉罗氏,他还特意区分了皇室近亲和远亲。他以爷爷塔克世为分界点,塔克世的后人都属于是皇室近亲称之为宗室,塔克世平辈和长辈的后人都属于是皇室远亲称之为觉罗。

在满语中觉罗的含义为远方,引申出来就是远房亲戚的意思,因此皇太极会称这些远亲为觉罗。

但实际上从爱新觉罗的姓氏就能看出来,其实爱新觉罗氏才属于是满洲爱新部的远房亲戚,在塔克世受封为明朝建州女真左卫指挥之前,爱新觉罗家族一直是满洲爱新部的边缘家族。

再说回黄带子、红带子和紫带子,皇太极规定宗室可以佩戴皇帝才能戴的金黄色腰带以彰显身份高贵,所以民间称之为黄带子,而远亲觉罗可以佩戴朱红色的腰带以显示身份区别,所以民间称之为红带子。

而皇室家谱《玉牒》也是严格按照远近亲身份记录,《玉牒》分为《玉牒·觉罗》和《玉牒·宗室》,两本册子的封面就是以红黄区分,《玉牒·觉罗》为红色,《玉牒·宗室》为黄色。

至于清朝皇室的第三种身份紫带子属于是特殊皇室成员,其实这些人就是犯了法被革除皇室成员身份的人。

其实在清初时期,皇室成员如果被革除身份,那么他们的身份与普通旗人无异,其子孙后代姓名也不能记录于《玉牒》之中。到了康熙时期,康熙规定皇族同姓不得通婚,因此那些被革除身份的皇族成员血统也是爱新觉罗血统,康熙为了避免出现同姓本家通婚的事,因此让被革除皇室成员身份的人佩戴紫带子。

而皇室成员被革除身份获得紫带子也是有讲究的,通常情况下宗室犯事,不是特别严重时,会被从黄带子降级为红带子,而如果是特别严重,比如威胁到了皇权,像清世宗雍正皇帝的那些弟弟胤禩等人,他们是直接被革除皇室成员身份,从黄带子直接变成了紫带子,红带子如果犯了事,那就是直接变成紫带子了。

不过不管是黄带子、红带子还是紫带子,这些都是一般人不能佩戴的,这是皇家身份的象征,如果一般人戴了那就属于是犯了僭越之罪。

但是清朝却允许一位外姓家族佩戴紫带子,这就是满洲圣人觉尔察·达海家族。达海完善了满洲的文字和风俗,

被皇太极赐号为巴克什,其含义就是圣人,因此达海在满洲人心目中就如同汉人的孔子一般,所以在康熙时期,康熙特意允许达海家族佩戴紫带子,其家族女性成员和皇室家族成员一样不用参加宫廷选秀。

身份象征不同,那待遇自然不同,清朝的黄带子和红带子在待遇上的区别是非常大的。

首先就是封爵待遇上,清朝的封爵分为宗室爵位、外臣爵位和蒙古爵位,宗室爵位就是只册封给黄带子宗室的爵位,外臣爵位是册封给有功的外姓大臣封爵,而蒙古爵位则是用来怀柔笼络蒙古王公贵族的封爵。

清朝的宗室爵位分为十二等,分别是

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一二三等镇国将军、一二三等辅国将军、一二三等奉国将军以及奉恩将军。

这些爵位都是给皇室近亲的宗室册封的,也就意味着红带子觉罗是获得不了这些封爵的,而红带子也得不到蒙古封爵,因此红带子想获得封爵就得和外姓大臣差不多要去建功立业拼搏起来才能获得封爵。

而外姓大臣的封爵分别是为公、侯、伯、子、男、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外姓大臣立下大功还能封个公爵或者侯爵,但是纵观整个清朝历史上,红带子的觉罗家族连获得伯爵的人都非常稀有。

清朝的宗室想获得封爵通常有四种路径可以走,分别是

袭封、恩封、考封、功封。

所谓袭封就是指儿子继承老爹的爵位,清朝的宗室爵位承袭规矩是世袭递降,就是每传承一代人,承袭爵位时就得降一等承袭,直至降到四等之后不会再降。只有极少数获得世袭罔替待遇的家族才能不用遵守世袭递降的制度,这些家族也被民间称之为铁帽子王家族。

在袭封这一点上来说,红带子觉罗家族去拼搏外姓大臣封爵几乎都是不需要递降的,当然了,外姓大臣的封爵待遇要比宗室封爵待遇低很多。

恩封则是皇帝单纯的喜欢这个人,就想给他没理由的封个爵位,这就叫恩封。最典型的就是雍正对十三弟胤祥极为喜爱,继位后直接册封胤祥为怡亲王,这就是恩封。当然,恩封这种情况只出现在皇室近亲之中,只有皇室近亲才能受到皇帝的关注和喜爱,一般的宗室远亲也轮不到见皇帝,而远亲中的远亲红带子觉罗更没资格了。

考封就是指皇家科举,通过考察

满汉文翻译水平、骑马射箭和步行射箭三项,然后根据参考者父亲的爵位为基础,再授予参考者相对应的低等爵位。考封其实主要针对非嫡长子的皇室成员,一般在清朝只有嫡长子才能有资格继承父亲的爵位,那其他的儿子想获得封爵就得走考封之路。

就看考封的考试科目就知道这个皇家科举比较简单,参考者要比参加正常科举容易很多就能获得封爵。但就是这么简单,参加皇家科举的人就只能是黄带子宗室,红带子觉罗是没有资格参加皇家科举的。

功封就是指立下战功才能获得封爵,比如清初时期很多皇子都是靠开国立下战功才获得的封爵。就功封这一点来说宗室和觉罗差不多,觉罗想获得封爵,就得通过和外姓大臣一样立下战功去拼一个外姓大臣封爵。

纵观整个清朝历史,红带子觉罗家族中就属爱新觉罗·拜山家族靠战功获得封爵算是最高了,拜山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爷爷觉昌安的五弟包朗阿的曾孙,在清朝开国时期与明朝的松锦之战中拜山战死,皇太极追封他为三等男爵,并让他的儿子顾纳岱承袭了男爵爵位。

后来顾纳岱为清朝入关立下战功,晋升为二等子爵,最后顾纳岱在攻打抗清将领

金声桓时阵亡,被追封为一等子爵,由他的儿子莫洛浑承袭爵位。而莫洛浑最后又在攻打郑成功时阵亡,在康熙时期被追封为三等伯爵,其堂弟诺尔逊承袭伯爵,至此拜山家族就是靠着三代人在战场上血拼立下战功才换来了一个三等伯爵的爵位。

所以相比之下红带子觉罗想获得爵位比黄带子宗室困难多了,他们得和外姓大臣一样去战场上血拼,靠战功获得封爵,然后才能让子孙后代承袭。

再说说二者获得封爵之后的收入待遇,黄带子宗室最高可获得亲王爵位,清朝的亲王爵位每年是1万两俸银和1万斛禄米,同时还可以向宗人府申报一个儿子成为亲王世子,每年亲王世子还有6000两俸银和6000斛禄米。

而红带子觉罗最高可以获得一等公爵位,而清朝的一等公爵位俸银是每年700两,如果在京城的话,会再给700斛禄米,如果不在京城就没有禄米。

要知道清朝红带子觉罗几乎就没有获得一等公爵位的,只是存在理论上会获得一等公爵位,拜山家族所获得的三等伯爵已经红带子觉罗中算顶级了,而三等伯爵年收入是只有460两俸银,因此红带子觉罗即便获得封爵这待遇与黄带子宗室待遇差距也是非常巨大的。

所以这也造成了到清朝中期时,很多闲散觉罗生活都难以维系,他们的日子比普通人过得还惨。

在清初时期不管是黄带子宗室还红带子觉罗只要无官无职无封爵,他们几乎和平民百姓差不多,只是身份地位高于平民百姓,并且清朝的所有的皇室成员都不受官府律法约束,如果清朝皇室成员触犯律法,需由官府移交宗人府审判。

因此这也造成了在清朝中期时,很多闲散宗室和闲散觉罗落魄之后,仗着特殊身份不受官府律法约束,欺压百姓去发财。而即便一些人品正派一些,没有去欺压百姓,但他们也不事生产,生活的很落魄。

清高宗乾隆中期时,乾隆皇帝考虑到这些闲散宗室和闲散觉罗要么欺压百姓要么生活落魄,不管哪一个都对皇室声誉影响不好,因此乾隆决定每年给这些闲散皇亲发放养赡银,并严格约束他们的不法行为,这样这些闲散宗室和闲散觉罗才稳定下来。

乾隆制定的养赡银规矩也是按照红黄带子区分的,黄带子的闲散宗室每年可以从宗人府领取

36两银子42斛米;红带子的闲散觉罗每年可以从宗人府领取24两银子21斛米。

这笔收入在当时算是什么概念,根据史料记载,乾隆时期京城的五口之家每年花销大概在二十两银子左右,所以乾隆个规定的这笔养赡银数目是足够红带子觉罗在京城养家糊口了,但是谈不上有多么富足,只能是勉强糊口,因此这笔钱也可以看作是乾隆给这些闲散皇族成员发放的低保。

而同时皇族的婚丧嫁娶等人生大事,宗人府也都会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同样还是按照红黄带子区分,比如黄带子宗室娶亲可领取三十两白银,嫁女可领取二十两白银,而红带子觉罗娶亲可领取二十两白银,嫁女可领取十五两白银;黄带子宗室嫡妻病逝,可领取五十两白银,而红带子觉罗嫡妻病逝,可领取三十两白银。

就这来看红黄带子之间的经济待遇区别就非常大了,但是乾隆制定的这些收入待遇并没有维持太久,清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后,此后国力日落西山,别说对这些闲散皇族成员的经济补助断了,连基本的低保到后来也都断了,所以晚清时期很多闲散皇室成员过得十分穷苦潦倒。

所以这就能看出来红带子和黄带子虽然在清朝都属于皇室成员,但是他们的待遇差距还是非常大的,当然,毕竟皇帝也是知道亲疏有别的。

相比之下清朝比其他朝代在对皇族的封爵和收入方面还是限制的比较合理,清朝设置这些规矩也是为了限制皇族成员对国家财政造成的负担。

在清朝灭亡时,据资料统计,清朝的皇室成员没有封爵的人占比达到

93.7%,因此清朝对皇族的区分对待做法,要比其他朝代好一些,有效的遏制了后期庞大的皇室家族成员对国家财政造成的负担。

#妙笔生花创作挑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 在历史的长河中,隐藏着许多精彩而令人惊叹的故事,而其中有些故事却默默被埋没在岁月的尘埃之中。今天,让...
原创 “... 他被称为横扫世界的“上帝之鞭”,是西方人眼中的“全人类的帝王”。 他一生都在征战, 只用50年,就让...
原创 从... 在历史的烟云中,三国时代无疑是个波澜壮阔的画卷。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这三巨头似乎成了那个时代的象...
原创 1... 开国大将许光达主动要求降衔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其实,同为大将的徐海东也申请过降衔,而且理由比许...
原创 三... “讨伐董卓”是《三国演义》中一个重要桥段,讲述了曹操刺董失败后逃到陈留,聚集兵将并矫诏天下诸侯共讨国...
回来才发现,曹县不玩梗,只玩真... 从“北上广曹”的戏谑到“国潮之都”的崛起,山东曹县用实力证明:汉服产业,从来不是一场网络狂欢,而是一...
原创 一...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那么些令人震惊的预言不时浮现。这次,让我们将目光投向一个百年前的日本预言家——王...
原创 秦... (前言:直到今天,百味给老友的作品下面留言,有很多老友依然看不到,无法跟老友们互相沟通。如果老友们看...
原创 洪... 洪秀全、孙中山都是广东人,他两为推翻封2000多年的建统治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洪秀全,1814年出生...
原创 海... 他是清朝的第一任海军司令,对中国近代海军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心系人民疾苦,乐善好施;他的...
原创 孙... 公元212年,孙权命其妹孙尚香回归东吴,宣告她与刘备短暂的婚姻走向终点。而刘备与孙尚香的关系,从一开...
原创 东...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东汉末年官员、名士、文学家,为孔子的二十世孙。 孔融能诗善文,为“建安七子”之...
原创 “... 自古以来,文官总是容易不受人待见的。相比较于武官在外征战沙场,建功立业而言,文官更多的是在朝堂上督促...
原创 美... 我们都知道,美国的历史只有短短的两百多年。而且是以殖民者的身份建国,所以大家都很好奇——美国人是怎么...
原创 3... 种族问题,从古至今一直都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其中蕴含的范围之广,力度之大,时间跨越之久,都令人十分...
原创 为... 前言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家族因为一时的风光而备受瞩目,然而,也有一些家族在辉煌之后却黯然失色,如同...
原创 他... 引言 抗日战争时期,很多优秀的青年在时代的号召下参军入伍,投身拯救国家与民族的事业当中,比如今天我们...
原创 中... 吴其轺,一位抗战时期的国军飞行员,是那个英勇抵御日寇侵略的时代的见证者。在日本投降后,他作为一名在战...
原创 康... 人们对清朝的认知大多数都是积贫积弱,难以联想到清朝会有什么作为,其实清朝的一些举措也曾造福过人类上百...
原创 曾... 晚清时期,虽然是中国封建王朝的余晖,但还是出现了比较有名的大臣,其中最出名的便是“晚清四大名臣”,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