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读者。让我们继续探索秦始皇时期的文化历史,上一讲我们聊到秦始皇东巡时的一些冒险经历,而今我们将继续追溯这段令人着迷的历史。
秦始皇东巡后,他并没有因为在博浪沙的惊险遭遇而减弱对文化的热爱,相反,他重走了海滨度假之旅,并经过上党返回咸阳。上党曾是韩国的北方大郡,因当时韩国上党军民请求赵国接纳而引发了著名的长平之战。对于新兴的秦朝来说,这片领土可能令人担忧,因此有必要着重关注。
然后,《资治通鉴》进入秦始皇三十一年(前216年),这一年的记载简短得令人费解:“使黔首自实田。” 这句话似乎难以理解,成为历史研究的焦点。值得注意的是,《史记》中在三十年(前217年)的记载很简单,只有两个字:“无事。” 这或许是说明当年相对风平浪静,岁月宁静。然而,为何在三十一年却出现了如此不同寻常的记录呢?
对于“使黔首自实田”这句话,不仅来历不明,而且意义模糊,存在多种解释。一些学者认为可能与土地制度和税收有关,暗示着百姓应向当局报告土地价值,意味着土地私有制在全帝国成为既成事实。然而,这仅是可能的解释之一,我们仍未对其真正含义有确切把握。
在这一年的重要事件中,一项较为惊悚的事情是秦始皇首次开创了微服私访的先河。仅携带4名武士,他夜晚在咸阳城逛街时遭遇了盗贼,差点被袭击。尽管武士最终击毙了盗贼,但此事件的戏剧性令人印象深刻。这次微服私访的目的是寻求民间真实状况,然而,与博浪沙事件相似,这一事件也在20天后悄然无声。
在《史记》中,这一年还有两个引人注目的事情,一是将腊改称为“嘉平”,意味着庆祝天下太平,标志着秦朝实现天下一统,不再打仗,值得庆祝和纪念。另一是政府向基层行政单位“里”发放福利,每个“里”得到6石米和2只羊。虽然这一福利可能主要针对关中地区,但它反映出政府对百姓生活的关切。
这一年还发生了大米价格暴涨,一石米卖到了1600钱。与其说这是通货膨胀,不如说是粮食歉收所致。考虑到秦始皇销毁全国武器铸造十二金人的举措,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百姓面临吃不上饭的困境。秦政府此时对农业问题的关注也从另一角度印证了这一点。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在一些著作中,“使黔首自实田”这句话被认为与农业有关,暗示着政府在解决农业问题上进行了某种尝试。然而,这仍然是根据不确定的文献解释得出的结论,我们对这一历史迷团仍未了解透彻。
至此,我们得知在秦始皇三十一年,政府在面对国内经济问题时进行了一系列行动。从福利发放到对农业的特殊关注,这反映出政府在一国统一后对于百姓生计和国家繁荣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