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豫州鲁国有一个人名叫刘琰。他具有名士风流,善于清谈,但性格有些偏执。
刘备在豫州期间,因为刘琰跟自己同宗同姓,又有仪表风度,所以刘备非常喜欢他,并征任他为从事。
从此,刘琰就一直跟着刘备,主要的任务是交际应酬。
公元214年,刘备占领益州,让刘琰担任固陵郡太守。
223年,刘备去世,刘禅继位。
刘琰继续身居高位,排位仅次于拖孤重臣李严,被封为都乡侯,车骑将军。
刘琰虽然官阶很高,但并没有具体的国政事务,只是给诸葛亮提些批评性的建议。
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因粮草不济而失败,负责运送粮草的李严有很大的责任。
于是诸葛亮和群臣一起上书,请求皇帝刘禅罢免李严。在上书的公文中,刘琰在诸臣中排列第一,从中可以看出刘琰的地位。
232年,刘琰跟魏延吵了一架,他说的话荒诞狂妄,非常难听,诸葛亮严厉地责备了他。
刘琰向诸葛亮写了一封检讨信,信的内容大致如下:
我本来无德无能,还有好酒的恶习,所以人们对我一直有非议。承蒙您知道我一心为国,且能宽恕我的恶习,使我能有现在的爵位。
近来我喝醉酒说了不该说的话,您又宽容了我,不把我送去审判,保全了我的性命。我以后一定改正错误,以死报国。
这次事件,刘琰的官位虽然没有变,但他深感自己不得志,精神也变得恍惚起来。
234年正月,刘琰妻子胡氏奉诏向太后祝贺新年,太后将胡氏留下来,过了一个月,才让胡氏回家。
胡氏长得非常漂亮,她在宫中呆了这么久,刘琰就怀疑她与刘禅有染。
胡氏回家后,刘琰让人责打胡氏,还用鞋抽胡氏的脸,最后他休掉胡氏,并将她赶出家门。
胡氏感到非常冤屈,就向司法部门控告刘琰。
执法官员认为刘琰对妻子是滥施私刑,于是将他逮捕入狱并处以死刑。
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处以这么高的刑罚可真是够重的。
再说像刘琰这样身居高位的人,谁能判其死刑呢?那只有刘禅和诸葛亮了。
刘琰的罪名虽然是滥用私刑,但人们都可以看出来,诸葛亮判他死刑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皇室的正面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