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人物,他首次为李世民征战时,创造了非凡的功绩。然而,在之后的二十多年中,李世民却再未赋予他任何职务,仿佛将他抛诸脑后。然而,后世对他的评价却颇为赞赏。
这位被李世民遗忘的勇士叫什么名字?他是如何与李世民产生冲突的?他为大唐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将门虎子归山林
苏定方,原名苏烈,字定方,是贞观初期的一位杰出将领。之所以称他为这一时期的名将,是因为李世民仅在贞观初年让他显露头角。
事实上,苏定方在战场上并非新手。十五岁时,他已随父亲征战南北。那么,苏定方的父亲究竟是谁呢?
苏定方的父亲叫苏邕,虽然他只是个普通百姓,但在隋朝末年的动乱时期,平民也有机会成为地方领主。
苏邕就是这样一个人。尽管他召集了数千名士兵,但他并不走割据称霸的道路。他喜欢与兄弟们一道,四处征战,讨伐敌贼,尽管他们自己其实也是贼。
年轻的苏定方随父征战,掌握了许多战斗技巧,赢得了众人的敬仰。
因此,在苏邕去世后,苏定方便直接接管了父亲的军队。
然而,苏定方并没有指挥大军征战全国,他选择留在故乡。如果叛军胆敢在家乡肆虐,苏定方必定会将他们驱逐得远远的。
然而,苏定方的队伍仅有几千人,在华北平原上,这样的人数差异是无法通过战术来弥补的,因此他决定投奔窦建德。
窦建德是苏定方的前辈,同时也是农民起义军的先驱。在追随窦建德之后,苏定方终于不再担心受到欺凌。然而,这样的好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窦建德很快去世了。
窦建德去世后,苏定方失去了依靠,于是前往投靠窦建德的助手刘黑闼。然而,刘黑闼却执意与李世民对抗,不久便遭人杀死。
苏定方见到自己两个头领都被唐军击杀,便认为自己无法归顺于唐朝。因此,他带着部队回到了故乡,开始过上了悠闲的生活。
一战成名归寂尘
苏定方在家里忍耐了四年,这段时间过得非常不快乐。因为自小跟随父亲征战,苏定方仅掌握战斗的技能,让他去田里务农实在是难为他了。
因此,苏定方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克服了内心的障碍,决定投靠李世民,加入唐军,成为了一名折冲。
此时的苏定方已过三十,正值精神焕发之龄。在贞观四年,李靖接到李世民的指令,要求他率军向北出征,攻打东突厥。
突厥与汉朝时期的匈奴类似,是一个令人头痛的国家,他们多次侵犯唐朝的边界,惹得李世民十分愤怒。
由于李世民自身有一半的鲜卑血统,因此他在大多数情况下对这些少数民族的态度相对友好,然而,当面对突厥人时情况则有所不同。
李靖出征的时候,苏定方也在军队中,但那时他只是个普通士兵,李靖对此并不熟悉。
尽管李靖不熟悉他,但苏定方凭借自己的才能,不会担心被忽视。他经历了这么多的战斗,难道还要像个普通士兵一样吗?
苏定方凭借丰富的战场经验,迅速赢得了李靖的器重,成为李靖最为得力的将领之一。然而,受到上级的青睐并不总是一件好事。
这一天,李靖悄悄地把苏定方召入营帐,并赋予了他一项重要的使命。
李靖的斥候发现了东突厥的一处明显比其他驻地更为奢华的营地,因此他们怀疑东突厥的可汗可能藏身于此。
经过几天的侦查,他们终于找到了突厥可汗的踪迹,并确认了这一情况。
苏定方的使命是带领两百名弓弩手,利用夜晚的黑暗和浓雾对敌军营地进行突袭,活捉东突厥的可汗,实施一次“斩首行动”。
这个任务非常艰巨,风险也相当高,然而苏定方并没有感到恐惧,他立即接受了这个任务,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好了相应的准备。
几天后的一个夜晚,苏定方带着两百名弓箭手骑马直冲敌营,李靖则在后方指挥大军紧随其后。
苏定方作为前锋部队,需悄然推进,幸运的是此刻浓雾四起,为他们的顺利行动提供了掩护。
然而,当他们走到离敌军营地不足一里的位置时,浓雾突然消散了。
失去了大雾的遮掩,苏定方面临困境,不知道该如何前进。他注视着敌军的营地,突厥可汗的帐篷已在他的视野中变得十分清晰。
于是他下定决心,对着那两百名弩手喊道:“跟我来!”紧接着他骑马冲入了敌军的大营,身后的两百名弩手也紧随其后。
这场战斗让东突厥的可汗惊慌失措,竟然不知所措地冲进了李勣的包围圈。他试图逃跑,却被唐朝的一位将领生擒。
按理说,作为先锋的苏定方应该无所畏惧,单枪匹马闯入敌营屠杀敌人无数,理应会被重用。然而,战后苏定方却直接休息了二十多年。
花甲之人立奇功
二十多年后,苏定方已经五十九岁,成为了一位老人,而李世民却未能活到这个年纪。
李治继承皇位后,立即着手解决邻国的动荡局势。他首先关注的是朝鲜半岛上新罗、百济和高句丽三国之间的冲突。
在这三国中,新罗最为薄弱,因此正面临着来自另两国的围攻,局势非常危急。
李治再次召回了这个在沉寂中度过了二十年的苏定方,命令他率军入侵百济。
苏定方凭借一场战役,令百济受到重创,不再敢轻举妄动,新罗因此勉强得以存活。
在处理完东边的事务后,苏定方立刻前往西北战场,与程咬金共同对抗西突厥。然而,由于唐军内部的争斗,此次出征的成效并不显著,未能彻底击败西突厥。
然而,仅仅过了两年,苏定方再次出征,这次他彻底击败了西突厥,将这个国家彻底消灭。
在西北的西突厥被征服后,东面的百济又开始躁动不安。苏定方亲自率军逼近百济的都城,令百济王感到恐惧,迅速投降,并发誓不再与新罗为敌。
另一个与新罗对抗的国家高句丽遭到了大唐名将薛仁贵的严重打击,甚至国家也被灭亡。而在那片土地上,还设立了唐朝的都护府。
在处理完东北的事务后,西南的吐蕃又开始捣乱。自从文成公主进入藏地以来,吐蕃与大唐之间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友好关系。
然而,松赞干布去世后,他的臣子们开始进行扩张活动,甚至想要侵占大唐的利益。李治对此十分愤怒,指派苏定方再次前往西南惩戒吐蕃。
苏定方在前线奋战了四年,然而他始终担任后援角色,并未与吐蕃展开正面交锋。尽管吐谷浑持续进攻,四年的斗争仍未能取得胜利,最终导致七十六岁的苏定方在战场前线病逝。
李治得知此事后深感忧伤,但此时的苏定方已然入土为安,他无能为力,最终只能为苏定方封赏谥号“庄”。
苏定方战绩卓著,实乃历史上有名的将领。至于李世民为何对他有所压制,或许是因为他识得苏定方的才华,但又担心他过于张扬,因此将其视为"压箱底"的猛将,留待自己的继承人李治使用。
李世民的眼光无误,苏定方的确表现出色,成为李治时期最为关键的将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