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留下的遗产就在你我身边
迪丽瓦拉
2025-08-20 20:05:03
0

本报记者 宋浩

2025年2月6日上午,著名学者、敦煌学家项楚先生追悼会在成都举行。四川大学师生、四川学界以及来自杭州、上海、北京、陕西、黑龙江等各地的学者赶到现场送别,北京大学等各高校机构致唁电。

2月4日,项楚离世,享年85岁。

祖籍浙江永嘉的他,1957年考入南开大学中文系,1962年进入四川大学读研,师从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庞石帚教授,攻治六朝唐宋文学。1976年,先生被借调到《汉语大字典》编写组工作,至此开始了与敦煌文献、俗文学结缘的一生。

敦煌学在世界各国崛起,始于1900年敦煌藏经洞的发现。第一代学者王国维、罗振玉开启了中国敦煌学研究的大门。项楚先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接触敦煌学,是继姜亮夫、季羡林等学者之后第三代敦煌学者中的杰出代表人物,他在敦煌文学、佛教文学等领域深入钻研,取得了瞩目的成就,尤以对敦煌俗文学、佛教文学的研究享誉国际。他的主要学术成果,已汇编为《项楚学术文集》八种11册,500多万字,“致广大而尽精微”。

项楚先生的学生、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张涌泉从杭州飞抵成都,在追悼会上发表致辞。

以下是致辞全文,潮新闻·钱江晚报经授权发布——

今天,乌云低垂,锦江呜咽,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送别我们敬爱的老师——四川大学杰出教授项楚先生。

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敦煌学家、文献学家、语言学家和文学史家。他的研究领域以敦煌学为核心,涵盖了文学、语言学、文献学和佛学等诸多方面,其中以对敦煌俗文学的研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享誉国际学坛。

先生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先生学在名校,师出名门,但他淡泊名利,不求闻达,孜孜矻矻潜心治学。我们每个学生都知道,为了读懂敦煌变文,当年先生把图书馆里100巨册的《大正藏》读了一遍又一遍,从而为他的敦煌语言文学研究打下了宽博而又坚实的基础。老师说:“我们要做些笨学问,花些时间读经典,慢慢涵泳、体会。把握到它的精神,那才是真正读懂了。”老师用行动告诉我们:“所谓灵感,不是幸运之神的眷顾,而是日复一日的阅读与思考,知识不断累积,问题不断碰撞,在那一刹那,终于融会贯通。”老师用他的言传身教,为我们树立了“读书人”的光辉榜样。

先生是一个卓越的学者。先生本是搞文学的。他研究生时学的是六朝唐宋文学,任教的是唐宋文学教研室。他的《敦煌变文选注》《王梵志诗校注》等著作,不仅填补了敦煌俗文学研究的空白,更让国际学界惊叹“敦煌学在中国”。但他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文学的狭小圈子之内,而是广览博采,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他的《敦煌文学丛考》,其中多数内容是研究语言文字的。他的《王梵志诗校注》《寒山诗注》,最令人折服的是他对字词校释的准确到位、词语探源溯流的晓畅自如。他也是第一块沉甸甸的中国社科院“青年语言学家奖”一等奖奖章的获得者,是《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的入选者。搞文学的他,一不小心却成了“著名语言学家”,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敦煌学家、文献学家。老师用他的卓越成就,为我们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先生是一个“身正”“学高”的名师。先生为人正直,品行高洁,提携后学,诲人不倦。他对学生的培养,重在“言传身教”,注意“因材施教”;既重“无征不信”的朴实学风,亦倡“融通文史”的宏阔视野。“敦煌文献选读”课上,硕士生、博士生、青年教师同堂听先生讲解敦煌俗文学作品疑难字词的情景,我们依然历历在目;成都近郊农家乐,老师、师母与学生一次次欢聚的情景,是弟子们心中最温暖的回忆。老师用他的学品、人品、风骨,赢得了学生们的敬仰和爱戴,他无愧于“老师”这一崇高的荣誉。

十年前,已过古稀之年的先生,毅然领衔承担了“敦煌变文全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十年来,先生不顾年高体弱,带领我们一拨学生和后学,日以继夜,努力推进这部大书的整理研究工作。今年1月19日上午,先生亲笔在项目结项申请书上签了字。我们正期待春暖花开的季节,回母校参加项目结项评审会,再次聆听恩师的教导。然而昊天不吊,歼我哲人,吾等遽失恩师,哀何可言!痛何可言!

敬爱的老师,您辛苦了。您放心吧,我们一定会继承您的遗志,好好读书,当好老师,努力完成您未完成的工作,把您开创的中国俗文化、俗文学、俗语言研究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您没有走远,您会永远在我们心中!

敬爱的老师,您安息吧。

张涌泉教授提到,项楚先生《王梵志诗校注》等著作,在敦煌俗文学研究方面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在学术界、文化界的普及下,唐代诗人王梵志也渐渐被更多公众了解。比如陈尚君教授的《唐五代诗全编》就把敦煌发现的王梵志的诗收录其中。

不同于李白、杜甫等人的诗集以刻本流传到今天,王梵志的白话诗(俗文学)主要通过敦煌文献流传至今。王梵志的诗歌对文学史很有影响,比如他的《城外土馒头》诗,南宋诗人范成大就很喜欢,化用这首诗,写下了“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意:纵然是千年的世家大族,最终也是一个馒头一样的坟头)。再后来,曹雪芹也很喜欢,《红楼梦》中“铁槛寺”“馒头庵”的来历就是这里。

而之后的寒山、王维、白居易、皎然等诗人更是受王梵志的影响。而对于王梵志的研究,项楚先生堪称第一人,要了解王梵志,项楚先生的研究成果必读。

除此之外,项楚先生还曾整理《寒山诗注》。寒山是唐代长安人,后寓居浙江天台山国清寺,是著名的诗僧,也是中国唐代少有的几位白话诗人之一,他的白话诗深受王梵志影响。

寒山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比如今天很多中小学生都能背诵的《杳杳寒山道》: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在王梵志、寒山等诗人的研究之外,项楚先生在敦煌“变文”研究方面投入了毕生最多的心血。

“变文”即敦煌文献中的唐代、五代时期的俗文学、说唱文学文献,多具有佛教背景,比如“降魔变”。

从早期的《敦煌变文语词札记》(1982年)《敦煌变文选注》(1990年),到晚年先生牵头的“敦煌变文全集”,都展现了他的学术成果。

项楚先生去世后,学术界纷纷表示哀悼。

北京大学教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荣新江表示,“项先生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敦煌学的中坚力量,在王梵志诗、敦煌变文、敦煌诗歌等多个领域成就卓著。他对年轻一辈的成长也关怀备至,我虽然和他不是同样专业,但曾拜受过他几乎全部著作,学恩浩荡,感念不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历... 历史上最有可能穿越来的人,一人影响了上千年,下落至今成谜 在历史上有两个人他们的做法令现代人都称奇,...
十大元帅中谁最懂人情世故?陈毅... 人情世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个善于处理人情世故的人,不但可以在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原创 他... 他归顺大唐,皇帝大喜称其为天赐神将,唐朝江山最终却毁于此人之手 公元八百八十年,大唐王朝再度陷入危机...
21岁亲政,只用10年连灭6国... 嬴政在21岁时即位,接手了一个权力纷杂、政治动荡的国家。几年后,他率领秦国攻灭六国,创建了中国历史上...
重大发现!南昌李渡古窑遗址断定... 新闻荐读 李渡酒庄2024年11月21日 修建停车场时, 意外发现疑似唐代洪州窑遗址。 此前报道↓ ...
原创 北... 北宋十大将军通常指的是北宋时期最杰出的十位军事将领,这些将领在北宋的建立和维护国家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
原创 原... 如果说对于跛子帖木儿来说什么是人生的追求的话,那就是在世界各地建立傀儡政府,将真主的光辉撒向世界,共...
原创 周...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率领大军开赴洛阳郊外,在周天子眼皮底下举行盛大的阅兵式。当使者被问及象征王权的...
原创 单... 三国时代,袁绍手下有河北四庭柱,曹操手下则有五子良将,刘备麾下拥有五虎将。演义中,关羽、张飞、赵云、...
原创 公...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公主那是金枝玉叶,天生富贵,享受极致的荣华富贵。而古代要跟皇族攀亲,那娶个公主做上...
原创 不... 作为一个不成功的刺客,荆轲拥有很多炫目的光环。是他,让刺客这个不光彩的事业,闪现人性的光芒。 他是赵...
原创 刘... 01.刘邓大军的历史背景 刘邓大军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和地方武装。抗...
原创 原... 九子夺嫡中,他一直帮扶雍正上位,死后第二天雍正亲自去祭奠。如果大家之前对和清代有关的历史做过详细了解...
原创 到... 东周时间跨度较大,分割阶段乃是研究所需 东周持续的时间大致在五百年左右,如此长的时间如果作为一个政权...
原创 三... 三国最歹毒的昵称,他连杀两位义父,叛变三位主公,盖棺定论很难,成王败寇而已,我们不好评价。 吕布(?...
原创 舜... 《远别离》曾言:“尧舜当之亦禅禹。”远古时代中,尧、舜、禹三位帝王,得世人敬重,其诸多传奇政举,促社...
原创 精... 明朝在历史上是非常硬气的王朝,当时没有出现过割地赔款、没有和亲等不平等的政策,三百年来的明朝人们都是...
原创 刘... 在三国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刘备这个名字一直与仁德、忠义紧密相连。然而,在这位蜀汉开国皇帝光鲜亮...
原创 为... 最近又在播放三国演义的电视剧,不禁又想到三国的一些故事。当年刘关张三人结拜兄弟后,发誓共生死,为完成...
原创 原... 清朝末年由于闭关锁国,被西方列强关起门来吊打。尤其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天朝甚至输给了刚维新不久的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