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小名香孩儿、赵九重,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北宋开国皇帝。
王立群教授对位列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之一的赵匡胤有一句特别中肯的评价——
历史选择了赵匡胤是中华民族的幸运
。因为他的胸怀,因为他的大度,因为他的宽容。
陈桥兵变兵不血刃、势不易肆地夺取政权之后,最难得的是他对前朝小皇帝柴宗训和前朝皇后以礼相待,只是让其移居西京,生活待遇不变,而且保留前朝宗祠,不但允许其按时祭祀,还要求本朝官员同去祭祀。并对柴氏赐下丹书铁券予以保护。仅凭这一点,赵匡胤的胸怀和大度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斩草除根思想统治下的古代,明成祖朱棣对自己的亲侄子建文帝尚且不杀不休,何况在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乱世对前朝皇帝能做到不杀还大力保护的,中国历史上,大概仅此一人吧。
不仅如此,
赵匡胤还为后世子孙立下太祖誓碑,其中第二条明确要求后世子孙厚待柴氏后人,柴氏后人有罪也不得用刑,即使谋反大罪,也只能让其狱中自尽,不得当街斩首示众
。可以说,柴宗训的结局是历史上最好的末代皇帝。
在太祖的默许下,柴宗训的弟弟柴熙谨被北宋大将潘美收养,柴熙诲被卢琰收养,后都在北宋做官,繁衍生息,都得善终。这在暂草要除根不留后患思想统治下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几乎绝无仅有。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几乎成了开国皇帝对功臣的定律。刘邦诛杀韩信,朱元璋清洗功臣都淋漓尽致地演绎了这一规律。
与此相比,太祖皇帝的方法就温和地如同母亲的乳汁。他只是举办了一次酒会,让功臣都主动交出了兵权,并给予他们高官厚禄,还与之结为儿女亲家,让这些功臣们都平平安安的做一富家翁,安稳终老。不能不说,太祖皇帝的胸怀少有比肩者。
翰林学士王著在朝廷酒会上哭祭柴荣,在当朝酒会上哭祭前朝皇帝,这几乎是任何君王都不能容忍的大逆,御史也上书要严惩。但赵匡胤只是一笑了之,说,他只不过是个酒鬼而已,不用理他。如山的胸怀,如海的气度都在这一笑之中了。
在太祖誓碑中,赵匡胤还明确规定后世子孙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者。这就为大宋理性的统治定下了基调。
赵匡胤雪夜定策,先南后北,结束了中国长达五十四年,多家割据的乱世,使经济文化都在宋代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只可惜,天不假年,太祖49岁就崩于烛光斧影之夜,让英雄的落幕永远地成为了历史之谜。也让收复燕云统一全国的宏愿,成为了终生的遗憾。
宋朝的黄陵与前面的唐朝后面的明清相比,是最寒酸的。即使和同时期的辽朝相比,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我去参观过赵匡胤的陵墓,真的是荒冢一堆草没了。让人有英雄日暮之感。一个古代的帝王,能不在古人特别重的陵墓上劳民伤财,实属难得。
历史选择了赵匡胤的确是中华民族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