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揭开蒙古铁骑的军事密码,背后藏着怎样的战略智慧?
迪丽瓦拉
2025-08-21 08:04:06
0

成吉思汗统一草原蒙古西征时有铁甲骑兵吗?关于蒙古大军西征互联网上存在两种说法,第一种是蒙古骑兵善于骑射,多是轻骑兵,依靠“放风筝”的战术纵横欧洲的。第二种则是蒙古大军有着大量重装骑兵,且比欧洲骑兵更重,所以才能击败欧洲人。

蒙古轻骑兵确实存在且是游牧民族传统优势,即“控弦之士”。其作战方式多样,可迂回包抄近战、利用机动优势形成局部数量优势、布置在两翼迂回包抄等,在侦察、袭扰等任务中作用显著。但骑射有精度与射程劣势,在特定地形或失去机动空间时受限。

骑射的真正优势是优秀的机动力和负重能力,是能用灵活的作战方式掌控战场的主动权。当面对肉搏士兵,他们可以在安全距离上进行单方面打击,甚至是“五步射面”,而面对远程兵种,他们又可以化身冲击骑兵去单方面碾压。

骑射手可以便捷地实现射击与冲击转换。而步兵在18世纪刺刀和燧发枪这一组合普及前,却很难同时肩负肉搏和远程攻击的任务。骑射手有局限性,重骑兵的出现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早期蒙古人便有甲胄作战习惯。《元史・太祖纪》载莫拿伦因儿子无甲而担忧不能胜敌。据《蒙古秘史》,铁木真统一蒙古时战士已着战甲并携长枪、环刀与弓矢,还会用绳索挽长矛于胳膊。南宋彭大雅《黑鞑事略》记载,长矛铁颈有可勾人下马的钩子,类似钩镰枪。

与金、西夏、南宋作战后,蒙古获大量金属资源与工匠,骑兵装备大幅提升。擅长骑兵的民族若有资源必走向重装化,蒙古骑兵精华“侍卫之士”即“控弦之士”的重装升级版。皮甲升级为铁甲,有甲、盔、盾全套甲胄,防护力强可御弓矢,伐金时期重骑兵基本成型,野狐岭之战与墨谷口之战均有蒙古长矛重骑兵冲阵记载。

《加里西亚-沃伦编年史》记载1252年德国人对鞑靼人武器惊讶,马戴铁面具、披皮革护甲,其团队地位高因武器闪亮。《札兰丁传》记载攻克奈撒时所有鞑靼人皆着盔甲夜冲堡垒,可见蒙古骑兵成为草原霸主向外扩张时着甲率高。

蒙古特色皮甲分长短两种,短甲无披膊,肩部用皮带连接,类似裲裆甲;长甲有披膊,披膊处有皮领,且皮甲中间嵌钢丝。蒙古还有铁皮复合的罗圈甲,内衬六层牛皮,外层为铁甲,甲片连缀如鱼鳞。

蒙古人还装备布面铁甲与西方式锁甲,短兵武器以轻薄锋利略弯的环刀为主,骑兵作战常用斧头、骨朵等。其战马配备豪华,蒙古草原马匹资源充足,攻金时又掠夺金国群牧监,战马储备居当时之首,蒙古骑兵平均3至5匹坐骑,以便常换保持快速调动。

战马配备马甲,据柏郎嘉宾《蒙古行纪》记载,马头、背两侧、屁股及前胸均有护甲包裹。蒙古士兵靠喝马奶生活,减轻了军队食物供应负担,增强了机动性,而机动性是蒙古骑兵强大武器之一。

俄国史学家记载,蒙古大军征服北俄罗斯日均行军85到90公里,南俄时日均55到60公里,跨越290公里积雪山路仅用3天。这与蒙古马特点有关,其矮小多毛,持久耐劳且适应地形能力强,即便在险恶地形也能保持快速度,如源自蒙古马的鄂伦春马冬季山地森林负重100公斤以上,能以日均75公里速度跑两三天,负重150公斤可按每日35至40公里速度持续行程一个多月。

蒙古骑兵也不会墨守成规,在体型较小的蒙古马无法负担更重的甲时,就会将蒙古马与更高大的波斯马种结合来更好地负担重甲与兵器。和甲胄一样,蒙古军队择优而用,不抱偏见。蒙古骑兵善于骑射,有大量的轻骑兵,蒙古马优秀的耐力也足以支撑“放风筝”的战术。蒙古也有大量的重装骑兵,史书中有很多精锐铁甲骑兵冲锋陷阵的记录。

蒙古首次入侵欧洲有莱格尼察与蒂萨河两大战役。莱格尼察之战,蒙古轻骑兵佯撤诱敌,后与重骑兵反击,分割敌骑兵步兵,因联军步兵多为无训民兵矿工,被轻骑兵围歼,骑兵亦遭轻重骑兵围击而覆灭。蒂萨河之战,蒙古先锋攻桥失利,主帅拔都令部分军黎明前强攻作佯攻,自率三万精锐趁夜从南面涉水绕敌侧翼身后突袭,匈牙利大军受前后夹击溃败覆没。

蒂萨河之战

从两场战役看,蒙古骑兵取胜关键并非仅骑射,莱格尼察之战中基督教联军骑兵败于蒙古精锐重骑兵。《黑鞑事略》记载蒙古攻坚靠披甲重骑,以纵队冲阵,依敌阵反应反复冲击,包围后以哨声协同冲击。迦勒迦河之战,蒙古军连退9天引敌入圈,靠大量蒙古马耐力与机动优势拉扯。入圈后,利用骑射与重骑联合优势败库曼骑兵,重骑冲缺口,侧翼骑兵围敌破阵取胜。

虽重骑冲锋常定乾坤,但诱敌佯攻不可忽视。蒙古胜利多基于骑兵机动性与战术运用,如莱格尼察后撤诱敌、蒂萨河佯攻、迦勒迦河诱敌,还有骑射冲锋配合、正侧面联合攻势等。其灵活运用轻、重骑兵与多变战术才是制胜关键,军事实用主义成就蒙古骑兵伟业。

蒙古骑兵绝非是天下无敌,在蒙金战争后期,他们就数次被金国的忠孝军击败,在埃及的马穆鲁克也多次遭遇战败,但他们重视军事技术的吸收与运用。蒙古骑兵会在征服途中积极吸收降兵降将,掳自中原的汉人与中亚的工匠组成攻城部、南宋降将为蒙古提供海军知识、亚美尼亚与格鲁吉亚人为蒙古提供重骑兵部队等。

蒙古大军擅长在其多元的人员构成中精准发掘适宜的战士,遴选合适的武器并制定契合的战法,以此巧妙地应对各式各样复杂多变的战况。与此同时,辅以严明苛刻的纪律要求,以及统帅卓越非凡的战略谋划,在政治与军事两大关键领域双管齐下、协同配合、相得益彰,此乃蒙古帝国成就霸业的核心要诀所在。

那种笃定宣称“某某必然吊打某某”的片面之词,实则仅仅留存于网络的虚幻言论以及人们主观臆断的错误认知之中。对于战争中那些真正身临其境的参与者而言,他们所必须直面的唯有淋漓的鲜血以及残酷的生死考验,而所谓稳操胜券的奇妙计谋、无往不胜的精妙战术,在现实的战争画卷里,从来都不过是缥缈的泡影,未曾真实地存在过。

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蒙古骑兵的故事只是其中波澜壮阔的一章。它提醒着我们,在看待军事力量与战争胜负时,应摒弃片面与绝对的观点,深入探究背后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战术战略等多方面因素的交织影响。

唯有如此,我们才能从过往的历史中汲取真正有价值的经验与智慧,以更加客观理性的视角去理解人类在战争与和平进程中的发展轨迹,避免陷入简单化、理想化的认知误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到博物馆来一次唐朝Citywa... 与唐代文物面对面,看李白与杜甫举杯对饮,在含元殿参加唐代宫廷盛宴……春节假期,逛博物馆又有了新玩法。...
原创 靖... 在《琅琊榜》这部作品中,犹如躲猫猫般藏匿着许多高手人物,而在这些人物中,麒麟公公高湛无疑是名副其实的...
原创 古... 10、斛律光 大家都知道金庸武侠里的郭靖是“射雕英雄”,其实真正的“射雕英雄”是斛律光。 斛律光,北...
原创 隋... 高句丽之地,原属孤竹国。“周代以之封于箕子,汉世分为三郡,晋氏亦统辽东”。隋文帝时期,高句丽想联合靺...
原创 原... 本人有幸拜读过孙皓晖先生的长篇巨著《大秦帝国》,可以说在文学作品上,这本书还是相当不错的,但唯一美中...
原创 英... 英国,这个曾经的“日不落帝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军事和经济影响力难以忽视。从亚洲到非洲,从美洲到大洋洲...
原创 原... 在北宋的嘉佑年间,公元的一零六三年四月三十日,北宋国的仁宗皇帝驾崩了,享年五十三岁。根据史料的记载,...
原创 封... 112年前,大清帝国的最后一个冬天里,东北爆发了一场持续六个月,席卷整个东北的大瘟疫。眼看着疫情就肆...
原创 清... 清末,照相技术已经很成熟,如我们所知道的慈禧太后,晚年也沉迷其中,为后世留下不少照片。而看过这些照片...
原创 细... 在苏联,尽管宣称实行平等的社会主义,却存在着由苏共党政军等重要职位的人员构成的特权阶层。他们享受着超...
梁山“百胜将”韩滔:从战场骁将... 百胜威名初起:东京武举的辉煌开端 在北宋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东京城的喧嚣中,一位怀揣着壮志的年轻人...
原创 秦... 为了巩固这个前所未有的封建大国,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
原创 项... 说起项羽来,想必大家对西楚霸王有所了解。在秦始皇进行第五次出巡的时候,他来到了楚国,当时项羽就在他巡...
原创 苏... 二战结束之后,苏联一跃成为超级大国,率领社会主义阵营跟西方势力对抗。苏联在跟美国争锋过程中,曾一度占...
原创 考... “玛雅文明如此神秘,那些宏伟的建筑、先进的天文知识,在古代人类的科技水平下几乎难以达成,这难道不是外...
原创 秦...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文化历史导游。上回我们说到秦始皇结束了他的峰山之行后,竟然召集了鲁地的70名儒生,...
原创 原...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合力击败后,在诸葛亮的妙计下向东吴巧借了荆州之地,至此刘备军才终于有了落脚点,但是...
原创 胡... 胡适之父胡传(号铁花)。 1895年,清政府割让台湾,胡适父亲胡传时任台东州知州,胡适回忆说其父因刘...
原创 高...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搬运必究! ...
原创 原... 文/寂寞的红酒 太平天国运动是我国晚清时期一次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农民起义。在这次起义中,洪秀全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