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是我国近代史上改革的先驱者,是一个民族英雄,他被称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他用血肉为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用自己的生命来浇筑革命鲜花。
一、谭嗣同的革命生涯
谭嗣同从小就学习刻苦,但是他对于传统的八股文并不感兴趣,甚至有些反感,觉得这是禁锢人民思想的工具,但是他的文采却特别好。于是他一直到青年的时候都在访问名师,向他们学习知识,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观赏当地的风土人情,和与自己志趣相投的人结交。
谭嗣同从小就爱国,喜欢劫富济贫的大侠,于是他长大之后也是和很多这样爱憎分明的人结交,但是他这样的性格最突出的就是对于自己执着的事情一定会坚持到底,就比如改变旧社会的现状,将改革贯彻到底。
二、砍断的头颅、砍不断的执着
谭嗣同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利用自己的力量在和旧社会旧制度作斗争,在自己学成之后,开始写成为改革派的一员。在学堂中将自己的思想讲述给学生听,还不断传播革命思想,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也是不断推行新政策,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这也让湖南成为当时进步最快的地方。
但是随着改革失败,谭嗣同的生命也即将走到了终点,光绪皇帝无法提供支持,在清朝政府的打压下,维新派变成了街上的耗子,人见人打。虽然维新派逃的逃死的死,但是谭嗣同并不害怕这些,他想用自己的生命来唤醒百姓心中的火苗。
当时的维新派只有康有为逃跑了,剩下六个人全部被抓,而谭嗣同本身有逃跑的机会,但是他自愿留下来赴刑场。于是这六位维新派人物,被称为“戊戌六君子”,六君子一起上了刑场,当时的刑场有很多的百姓观看,君子们面对台下黑压压的人群,心里想的是什么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知道的是谭嗣同一直高高地抬着头,他仿佛看到了自己以前四处奔走传播维新思想的身影,在这一刻他心中也无悔了吧,将自己的心血奉献给革命,让自己的生命绽放出最鲜艳的花朵,只不过他才33岁,有点可惜了。
而台下的观众们,则是像以往一样来刑场看热闹,他们可能有的人认识维新派,有的人不知道,他们也不知道台上六个人身上流淌着怎样炽热的血液,不知道这些人眼神中流露出来的伤感代表着什么。
在行刑前,官员特意给刽子手打招呼要认真用刑,但是到了谭嗣同这里,居然砍了很长时间才将这一颗倔强的头颅砍断,可见当时的场景有多么惨烈,虽然谭嗣同已经死了,但是他大无畏的精神值得后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