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清朝的历史上,贤德、有才的皇后比比皆是,但要说在女子中,能够撑起整个清朝重担的唯有孝庄文皇后莫属。
13岁的蒙古少女,嫁给了大她20岁的女真部贝勒皇太极,而后顺治即位,她“母凭子贵”被尊为皇太后,又在康熙年间,被尊为太皇太后。
1687年,孝庄的生命走到尽头,不成想她去世三天后,一向敬奉她为皇祖母的康熙,却并未将她安葬,甚至还砸了孝庄生前最爱的佛堂。
孝庄文皇后,名为博尔济吉特·布木布特,她出生在科尔沁草原上,是一个恣意潇洒的蒙古族的女子,13岁时,她就接下了家族的重担,嫁给了素昧谋面的女真部的贝勒皇太极,成为了他的第四位妻子。
满蒙联姻,不过是以女子的婚姻,作为一种政治手段,达到壮大自己力量的目的,而皇太极也不止娶了她一个蒙古女子,自然她也不是皇太极最爱的女子。
但孝庄不是一个只知道安于后宫的女子,在皇太极即位期间,她便凭借自己的智慧劝降了明朝忠臣洪承畴,为大清朝立了大功。
而后皇太极猝然崩逝,朝野上下一片混乱,八旗之间的矛盾不再隐藏,唯恐天下不乱,在关键之际,是孝庄利用皇太极生前的兵权,联合重臣,拥立她生下的顺治帝顺利即位,保证了皇权的统一。
顺治帝上位后,她被尊为皇太后,为了加强皇权,孝庄再次以满蒙联姻巩固顺治的帝位,稳定了大局。
不曾想,18年后,顺治帝因天花而亡,孝庄当机立断,否认了由成年亲王继位的意见,选择了自己的嫡孙玄烨继承大统。
只一点,玄烨已经得过天花,不会在因为这病亡故,为此,孝庄一手扶持玄烨,为他保驾护航,但从没有垂帘听政,只是在背后为玄烨出谋划策。
而当初年仅14岁的玄烨能够智擒鳌拜,自然也少不了孝庄文皇后的操持,她用心培育康熙的帝王才能,如此在平定三藩和一众叛乱中,康熙皇帝才能顺风顺水,巩固皇权。
在玄烨的印象中,从幼时起就是祖母在身边教导自己,身为帝王的坐相,祖母都亲自纠正,更何况品行三观,可以说玄烨的开蒙多亏了他这位祖母。
由于孝庄的言传身教,玄烨自小便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且立志要做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遇到不解的问题,他从来不会拘泥于身份,总是向身边人虚心求教。
而孝庄太后也总是不遗余力的传授他政治经验,从未独揽大权,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康熙才真正掌握了朝廷大权,在收复台湾后,清朝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
而对于这位祖母,康熙也是十分孝敬,他常说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我的一切,他将把所有的恩情都回报给祖母。
康熙每日除了解决国家大事以外,最重要的一件事,便是“亲旨慈宁问起居”,且“晨昏敬睹慈颜豫”。
在南巡途中,打到的第一只猎物必须是进献祖母,到了孝庄晚年的时候,她患上了一种皮肤病,康熙便亲自陪她去温泉治疗洗浴,一路上精心照料,不曾懈怠半分。
途中路遇颠簸,他还会亲自“扶辇整辕、随驾歩行”,甚至还会亲自到前方探查道路,以确保祖母安全。
后来,在孝庄病重期间,康熙帝顶着寒风亲自歩行到天坛,为祖母祝祷,他求着满天的神佛,不过是想以自己的寿命来换孝庄的寿命,可那时康熙不过几十岁,作为一个皇帝,能够做到如此份上,可见孝庄于他来说,是最亲的人。
可惜,他们这对祖孙终究来到了分别的时刻,1687年,孝庄太后病逝,康熙痛哭不已。
在孝庄太后临终前,她曾嘱咐康熙帝:“太宗文皇帝梓宫,奉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言下之意便是不想与皇太极合葬,康熙帝含泪答应。
虽然安葬之事并未写进告谕,但是康熙却下令,将孝庄生前最爱的慈宁宫之东的五间殿拆除,并在孝陵附近选择吉地修建暂安奉殿,而这五间殿恰恰是孝庄礼佛的地方。
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孝庄太后会在临去世前,和康熙如此说?依照中国古代传统帝后合葬的习惯,孝庄应该是与皇太极合葬才对,或者葬在皇太极的陵墓旁边,意为夫妻圆满。
为此,民间纷传流言,有人说是因为孝庄不受皇太极的宠爱,死后不愿意见到他;也有人说孝庄只是想陪伴在自己的儿孙旁。
这些都是人们的猜测而已,回想当年博尔济吉特·布木布特也只是政治联姻的“牺牲品”,并不是皇太极最爱的女人,多年的冷落可能在孝庄心里也有一个心结。
但不与先帝合葬,可给康熙出了一道难题,不下葬不合规矩,下葬又不合孝道,按照清朝的规矩,“年内丧事,不令跨年”,也就是说应该在年前就发送出去,但是康熙执意不肯,大臣们劝不动,也就只好作罢。
康熙为了他这个祖母,连祖宗规矩都能打破,可见康熙对孝庄的感情有多深,他不忍心在年前草草将祖母安葬,这才冒着“不孝”的风险,将孝庄的梓宫一直留在了暂安奉殿。
那时,众人皆以为将孝庄太后留在“暂安奉殿”是一时的,不成想这一停便是三十余年,停留这么久不建地宫,大部分也是因为康熙不愿意离开祖母的缘故。
后来,直至雍正三年,孝庄太后才被葬入了昭西陵地宫,可昭西陵地宫同其他后陵相比却很小,但不管怎么说,终究孝庄太后没有与皇太极合葬,也算后世子孙完成了她的遗愿。
孝庄太后这一生身不由已,只一纸婚约就困住了她的前半生,为了家族她不得不嫁给一个大她20岁的皇太极。
皇太极去世后,她孤立无援,身边群狼环伺,她一个女人无兵权无支持,只能联合自己的姑姑孝端文皇后和满洲两黄旗大臣,将自己的独子推上帝位。
可摄政睿亲王多尔衮权势滔天,他们孤儿寡母只得韬光养晦,好不容易等到多尔衮身死,她的独子顺治帝也英年早逝。
孝庄不得已成长为一个“弄权”的女政治家,如果没有孝庄对康熙的扶持,大清王朝的未来还不知会走向哪里,可以说能够辅佐两位帝王的孝庄太后,无疑为清朝政权的统一和强盛做出了不得磨灭的贡献。
参考资料:康熙数十年不葬孝庄的隐情--人民资讯
祖孙情深的孝庄太后与康熙皇帝--陈宜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