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曹操一生共有多少个女儿,这一点史书并未有明确记载,据《三国志》和《后汉书》的记载来看,曹操至少有7个女儿。
在这7个女儿中,竟有3位都嫁给了同一个人。古往今来,娶妻、嫁女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可这“三女共侍一夫” 却实属罕见。
那么,此人究竟是谁?为何曹操会对其如此看重?亦或是这背后,是否真的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深意?
此人便是汉献帝刘协。天子娶妻、丞相嫁女这并不奇怪,毕竟寻常百姓家也是行这“娶妻嫁女”这一套。
在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自己的三个女儿曹宪、曹节、曹华一起“打包”送给了汉献帝。
这还真不是在胡编乱造,这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三女共侍一夫”,这些从史料中即可探寻。
你以为到这就结束了吗?并没有。除此之外,曹操又将目光转向了自己其他女儿的身上。
只不过,余下的女儿们太过年幼,考虑到这一点,曹操也就没有将其送进宫内,但与汉献帝却订下了“娃娃亲”。
曹宪、曹节、曹华三姐妹在入宫之时,就是“夫人”, 仅仅一年的光景,这三位姐妹便携手晋升为“贵人”,一时之间,她们的地位在宫中显赫无比。
关于曹氏三姐妹的资料,历史上并无过多的记载,唯一有些许记载且较为著名的,便是曹节。
汉献帝的原配皇后为伏皇后(伏寿),她十分看不惯曹操的种种专制行径,于是她一封密信寄给了父亲,想着寻个机会将曹操秘密除掉。
却没成想,还未实施之际,计划就惨遭泄露,此事也就传到了曹操的耳朵里。想也知道,曹操可不是一个忍气吞声之人。
在曹操的干涉下,汉献帝没有办法,只能将伏皇后打入冷宫,伏皇后被废,皇后之位也就空缺了出来。
曹操借此机会,将自己的二女儿曹节选为汉献帝的新一任皇后,汉献帝不敢言,文武百官也就更不敢出声了。
最终,在215年,曹节被正式册立为正宫皇后,史称为“献穆皇后”。
其实,从这简短的叙述中,我们不难窥见曹操背后的深意,他真的看重汉献帝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在寻常百姓家中,娶妻嫁女亦是人生大事,但在权力的游戏里,这却是曹操权谋布局的开始,汉献帝与曹氏三姐妹,不过是棋盘上的棋子罢了。
提起刘协,你最先会想到什么?是“懦弱”、是“无能”还是“傀儡”?
实际上,在影视剧中,汉献帝刘协也常常被打上这样的标签,毕竟自他登基后,就是被控制和利用。
就拿刘禅来举例,刘禅虽也有个“扶不起的阿斗”的标签,但也算是傻人有傻福,在位期间有权在手,也并没有被利用、操控一类。
反观刘协,从上台到下台,哪一步不是被人控制?因此,许多人对他的第一印象的“傀儡”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如果深入了解就会发现,刘协绝不是一个“懦弱无能”的典型,他一直是被世人误解的,他的身上有着明君的特质。
他不想去努力吗?并不是,他努力了,只可惜在这波谲云诡的时局中,他最终还是未能成功。
刘协的母亲,是汉灵帝的宠妃王美人,尽管汉灵帝十分宠爱他,可这份宠爱,却为他带来了多舛的命运。
后宫之争,尔虞我诈,何皇后也是其中之一。她嫉妒王美人嫉妒地快要发疯,尤其是刘协出生后,何皇后心中的恐惧更甚。
她害怕王美人会“母凭子贵”,自己直接跌落高位,她不想看到,也不愿看到,更不允许这种事情的发生。
于是,便使计毒杀了王美人,这个时候的刘协,甚至还没有满月。
爱妃的离世让汉灵帝又难过又焦虑,他担心孩子也难逃一劫,于是便将刘协养在了董太后的身边。
何皇后有一子,名为刘辩,出于对爱子的保护,刘辩一直在宫外的一个道士家生活。
相比于自幼成长在宫中的刘协而言,刘辩的身上就少了些许的端庄之气,多了几分轻佻,这也是汉灵帝迟迟未立他为太子的原因。
实际上,汉灵帝是想将江山交给刘协的,岂料汉灵帝病死后,何皇后抢先一步将自己的儿子刘辩扶了上去。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这句话在刘协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一时期,出现了一个关键人物——董卓。
董卓在控制住朝廷后,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换立皇帝,就这样,刘协便上了位。
董卓能做到这一步,就足以可见其背后的野心,他根本就没将刘协这个皇帝放在眼里。
他行事嚣张跋扈,凶残暴虐,肆意妄为,仿佛这世间的一切都要按照他的意志来运转。
不仅惹得广大百姓对其怨声载道,就连文武百官也都对他恨得牙痒痒。甚至还想篡位称帝,所幸被王允给设计除掉了。
但这“善后”的工作,王允却没有做好,导致其余党杀入长安,最终王允被斩杀。
鉴于刘彻的影响,西凉军留了他一命,就这样,朝廷再度回到了西凉军手中,刘协也被控制了起来。
即便是成为了如此局面,刘协也仍旧宽待臣子、仁德待民,这一点在194年关中大旱中即可体现。
当时,长安聚集了大批的灾民,刘协见状,立刻拨粮赈灾。可刘协却发现,明明已经拨粮了,灾民们应有的吃才对,怎么饿死的人越来越多?
于是,刘协便亲自去查,这一查果然查到了那些官员贪污的证据,在刘协的干涉下,贪官得到整治,灾民们也得到了救济。
之后,贼子被曹操所灭后,自封大将军武平侯,后为丞相。刘彻这才意识到,自己好像看错了人,好似又回到了之前那般模样。
当时,朝中的一切大务,都是要去先禀告曹操,在曹操了解过后,刘协才知晓。
除此之外,曹操还会不顾刘协的意愿,杀死对自己有威胁的大臣,也就更别提刘协的原配伏皇后的悲惨命运了。
从“曹操嫁女”一事,不难看出,女儿是他的棋子,是服务于他的政治筹码,是巩固曹氏势力的重要因素。
他将女儿嫁给刘协并在伏皇后被废后,强行将自己的女儿曹节立为新皇后,这“一废一立”恰是他那“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高明手法。
这并非偶然,显然是曹操早已暗中部下的棋局,他是一个自私自利之人,他考虑的只有自己,在他眼中,女儿的幸福不过是他操纵局势的工具。
这场充满政治因素的婚姻,真的属于爱情吗?
从当时的复杂局势来看,汉献帝刘协与曹氏三姐妹都如同棋盘上的棋子,他们的命运根本由不得自己做主,只能被迫接受既定的安排。
刘协若胆敢违抗曹操的意志,那等待他的,将不仅仅是伏皇后的牺牲,恐怕连他自己的性命也会难以保全。
他身陷囹圄,无力反抗,只能屈服于曹操的威压之下,乖乖地成为曹操的“乘龙快婿”。
曹操将三位如花似玉的女儿“打包”送给刘协,其目的昭然若揭:一是为了继续实施他那“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谋;
二是借此机会将女儿们安插在刘协身边,时刻监视他的一举一动,直至将这位名义上的皇帝彻底架空。
如此一来,曹氏三姐妹便不可避免地背负上了“卧底”的身份。刘协对她们又能有多少真心呢?恐怕只会时刻提防、处处戒备吧。
曹氏三姐妹在夫家受到冷淡与忽视,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可以想象,这场被政治裹挟的婚姻,注定难以幸福美满。
据《三国志》记载,曹宪出落地十分漂亮,也是一位极具思想的女性,她嫁给刘协后,一生无子。
在夫家的日子愈发苦闷难熬,她终于提出回娘家长住。直到刘协被迫退位后,曹宪才得以回到故乡亳州,最终在那里香消玉殒。
而汉献帝刘协被废黜后,曹节的皇后之位也随之烟消云散。她所承受的社会的冷漠与旁人的白眼,可想而知。
从《后汉书•皇后纪》中对曹节的记载便可窥见一斑:她在这场政治婚姻中痛苦挣扎、满心愤恨,空有皇后之名而无皇后之实。
除了这三位不幸的女儿外,曹操的其他几位女儿也同样难逃政治联姻的厄运:
为了笼络大将夏侯惇,曹操不惜将爱女清河公主下嫁给夏侯惇之子夏侯㮊。这场婚姻使得曹氏与夏侯氏的关系更加紧密无间。
安阳公主则被曹操许配给了荀彧的长子荀恽。荀彧作为曹操麾下的重要谋士,深受曹操敬重与倚重。曹操自然要通过联姻来加强与荀家的联系。
金乡公主的命运同样可悲,她被嫁给了曹操的养子何晏。何晏本是何进之孙,因其母尹氏改嫁曹操而成为曹操的养子,备受宠爱。
然而,这场婚姻同样是一场赤裸裸的政治交易,与爱情、幸福无关。
不论是安阳公主还是金乡公主,她们的婚姻都是曹操为了巩固权势而精心安排的。
在曹操的眼中,什么爱情、什么幸福,都不过是浮云罢了。只要对方是有权有势、有名望的大人物,就足以成为他的联姻对象。
据《三国志•诸夏惇传》所载,清河公主与夏侯㮊的婚后生活并不如意,两人甚至反目成仇、形同陌路。
夏侯㮊对清河公主毫无感情可言,常常冷落她、忽视她,转而在外寻欢作乐。这使得曹、夏侯两家的关系也变得极为紧张与微妙。
从“曹操嫁女”中,我们可以深刻洞察到曹操作为一代枭雄的权谋与算计,以及这一行为背后所隐藏的复杂政治动机。
曹操将女儿嫁给汉献帝,并非出于对女儿幸福的考虑,而是将她们当作了巩固自己权势的政治筹码。
这一举动,不仅彰显了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野心,更体现了他对权力的极度渴望与追求。
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牺牲女儿的幸福,将她们推入了一个充满政治斗争与权力倾轧的漩涡之中,不免让人唏嘘。
参考资料
《三国志》、《后汉书·卷十下·皇后纪第十下》
解密:曹操为何让三个亲生女儿共侍一夫.华声在线
曹操的女儿及其婚姻考辨- 杨皑
曹操的妻妾及其女婚事之论析- 魏宏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