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司马古道和张仪古道
迪丽瓦拉
2025-08-21 21:33:25
0

惠文王灭蜀是秦国完成统一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正是因为有了巴蜀这个重要的战略大后方,秦国统一加快了步伐。在伐蜀与伐韩的问题上,秦惠文王组织了一次非常著名的辩论会,司马错与张仪作为两位主角为后世留下了难得的精彩论战,最终司马错的伐蜀主张被秦王采用。

非常巧合的是,司马错和张仪竟然都是同一个地方的人,司马错是黄河西边的韩城人,张仪是黄河东边的万荣县人,这两个地方在战国初期又都属于魏国。更巧合的是,韩城的黄河东岸有一座司马迁祠,祠前有一条司马古道,万荣的黄河西岸有一座后土祠,祠后也有一条古道张仪古道,现地都用一条古道纪念历史名人。

张仪古道最早是一条官道,不知道以前的名称,而张仪古道是后来的名称,什么时候改名叫张仪古道,也没有确切的记载。现存的一段古道与后土祠有莫大的关系,这条古道从著名的秋风楼下穿过,秋风楼因为汉武帝后土祠祭地所做《秋风赋》而名扬天下,汉武帝在后土祠祭地并没有张仪古道的记载,那么张仪古道的名称应该在汉以后才出现。

从后土祠的介绍来看,汉代美女王昭君当年出塞时,从张仪古道经过,也即王昭君远嫁匈奴时走的就是这条道,那么至少在汉代,这条官道还是山西重要的交通要道。张仪的故乡就在后土祠不远处,村名就叫张仪村,可见万荣人对张仪这位前辈还是非常推崇的,用座村名和一条古道名来纪念,张仪作为纵横家代表,在秦国统一的大舞台上展现了卓越的个人魅力,享受这样的荣耀并不为过。

万荣县建国后由万泉县和荣河县合并而来,历史上名人辈出。后河津通化镇也划入万荣县,那么隋代著名的教育家王通的故里也是万荣了,相传他是唐初著名宰相房玄龄等人的老师,但他的孙子唐初四杰之道的王勃更加为人熟知,河东薛氏更是群星灿烂,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和薛稷就出此万荣薛氏家族,即使在名人群中,张仪的光辉依然无法被掩盖。

万荣县还有一个非常闻名的物产,笑话。为此万荣著名景区李家大院旁还修建有笑话城,传说万荣县招待重要宾客时有一项仪式,就是讲笑话,这可能就是今天脱口秀的前身了。万荣为什么能将笑话发展成一种产业,与张仪有没有关系呢?张仪一生就凭一张嘴大杀四方,强过千军万马,正如史书所载,张仪曾张口问人,看看我的舌头还在吗?如果在,天下没有什么能挡住张仪,能难住张仪。这种语言艺术可能就是万荣笑话的最早来源。

和张仪在万荣受重视的程度相比,司马错在韩城的地位就显得有点尴尬了。从历史贡献和个人能力来说,司马错并不比张仪差,甚至他的实际功绩要高于张仪,他的军事能力比后来的秦国名将白起王剪辈还高出一个层次,但是因为他的八世孙司马迁的知名度太高,所以司马错的光芒被掩盖。

司马迁祠建在韩城市南芝川镇的黄河边,天气晴朗时,站在司马迁顶,可以远远望见黄河对岸的后土祠。而司马迁祠前的这条古道司马坡,历史上也是一条重要的官道,至少在西周时期就是韩城通往长安的交通枢纽,名韩奕坡,坡的起点就古芝川镇南门外。后来改名司马坡,有人认为是因为司马迁死后安葬在古道旁,但我更愿意相信,它是为了纪念韩城历史上最著名的司马家族,司马迁不仅是司马家族的杰出代表,更是韩城最为自豪的历史名人。

在韩城,关于司马错的历史遗迹并不是很多,由于司马迁的原因,韩城人对司马家族的尊敬和万荣人对张仪的态度相比,要含蓄许多。目前除了史书记载的司马错墓,与司马错联系最密切的恐怕就是华池村的司马书院了。

相传司马错曾在韩城驻军,期间为了家族子弟的教育,修建了司马书院,也即是家族私塾学校,聘请教师对家族子弟进行教育,从此他的后代成就不凡,直至司马迁成为一代史圣。按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家族公元621年从离开晋国都城迁入少梁即韩城后,非常低调地生活,再一次出现的历史上的就是司马错了。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人才最高产的时代,而战国时期的魏文侯聘请卜子夏等为师,任用李悝等率先实行变法,造就了一大批非常优秀的人才,魏国依靠变法成为战国时期的强国,可惜,魏国后来的人才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继承,所以许多魏国的优秀人才都西行进入秦国,在秦国实现了自己的抱负,司马错和张仪正是这样的代表,虽然他们两人对具体的事件认识有分歧,但从理论体系来说,后人都将之归结为纵横家也不是没有道理,不过两人的特长又不同,张仪更善于用外交手段解决问题,而司马错则善于用军事手段解决问题。

秦晋之好是中国和平的发展的一种成功模式。这一模式并不仅限于通过通婚避免战争,更是通过交流实现共同成长,在交流的过程中形成利益共同体,更在交流中实现文化教育水平的共同提升,为人才成长提供了更佳的环境,司马错和张仪这两位秦王帐下的哼哈二将竟然出自同一地区,正是黄河两岸文化发展的见证。

历史来到了1937年。这一年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时期,也是中国人民团结搞日的重要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主力,从韩城司马迁前的司马古道,经过芝川古渡东渡黄河出题搞日,渡过黄河踏上的正是张仪古道,两条古道,一个古渡,为八路军东渡抗日又留下了一段佳话,

时至今日,韩城与万荣交流合作的势头依然不减,秦晋之好的内在动力依然强劲。同饮黄河水长大的两岸人民,虽然也有竞争,但他们更希望加强交流合作,这对两地的发展都非常有利。两地前几年曾规划有加强合作的重头戏,既共建韩城太史大街延伸至万荣的黄河大桥,让韩城至万荣变绕行数百公里到隔河握手,虽然有一定的困难,但合作的趋势一直都在。有困难不怕,有争议不怕,只要有共同的目标,就总有解决问题的办法。

韩城是工业新城,万荣是农业大县,韩城有司马古道,万荣有张仪古道,不同的发展方向意味着互补,意味着更强的吸引力,两条古道连接成一条新道,一加一的结果一定大于二。

秦晋之好呼唤司马错,也呼唤张仪。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1932年,陈独秀被国民党逮捕,国内外各界人士纷纷想方设法施救,蒋介石甚至接到了爱因斯坦的致电:“陈...
原创 北... 不吹牛,不说暗话,就让我们来评断宋朝是不是大一统。 要说中国的统一,恐怕在秦王朝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
原创 母... 引言 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原创 司... 司马懿死后其陵墓为何从未被盗,只因其临终时留下“六字真言” 司马懿20岁被曹操任用,他留给世人最大的...
原创 原... 雍正是历史记载的清朝非常勤勉的一个皇帝,在位13年,励精图治,他留下的政治经济遗产使得他的继承者乾隆...
“剃刀将军”东条英机:陆军普信... 以下文章来源于循迹晓讲 ,作者三喵先生 说到东条英机,相信哪怕不熟悉二战的朋友也有所耳闻,这位甲级战...
原创 历... 这是一个历史谜团! 据《史记》等典籍记载,黄帝“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 意思是说,黄帝手下的百官都...
原创 史... 史料中有关铜人的称谓很多,大概有以下几种:钟鐻、金人、钟、金狄人、翁仲、铜人等。将铜人称作"钟",那...
清虚道德真君为何要派黄天化下山... 黄天化是黄飞虎的长子,清虚道德真君的徒弟,周营四大先锋之一,死后被封为三山正神炳灵公,在封神演义里是...
原创 清... 这张照片拍摄于清朝晚期,相传是大清新军,也是1900年大清朝最后的希望,只可惜那时的清朝已经如同大厦...
原创 晚... 引言 《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国家遭遇战火,最受苦的永远是百姓。清末,西方列强用坚船...
原创 聊... 相信很多熟读三国历史的朋友都会诧异,张邈这么一个士族名士、这么一个曹操的铁杆哥们、这么一个和袁绍、曹...
原创 原... 今年的数学特别简单,就是剩下的140分有点难。数学是一门极其高深的学问(对普罗大众来讲),但历史上总...
原创 汉... 刘弗陵,西汉第八位皇帝,汉武帝刘彻小儿子,八岁登基,二十一岁驾崩,在位十三年间,史称汉昭帝。 对于汉...
原创 耿... 耿飚:一位酷炫之人 耿飚,共产党战士,从小就身临困境,但他从未放弃,逆袭成为战场上的勇士,以及外交...
原创 如...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很多人经常会在生活中不如意以后去幻想如果当初。然而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如果当初呢...
原创 最... 历史爱好者或民众通常认为大明王朝的皇帝是最有血性和骨气的,“天子守国门”、“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
原创 古... 小希登场,必有回响,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小希。我们平常在电视上很喜欢看一些战争片,现在的武器装备以及资...
原创 《... 当甄嬛悟出,安陵容最后那句“皇后杀了皇后”的深意后。 端妃说了一句:“以她的心机,倘若真恨,大可以自...
原创 曾... 晚清名臣曾国藩及其他很多优秀的大臣,曾力挽狂澜的想要拯救破败的山河,让大清恢复到以前的繁荣强盛,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