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的魁宝,比如俗语“新官上任三把火”就出自这本传世经典。这句俗语里的典故就是,三国时期(书中),诸葛亮当了刘备的军师,在短时间内,连续三次火攻曹操。故事很经典,但只是对于文学和艺术而言,对于历史真相,就不好评价了。
三把火之第一把:火烧博望坡。事件起因是刘备从徐州败逃,投奔刘表,屯兵新野。建安七年曹操北上讨伐袁尚,刘备趁曹操出征,发兵奇袭许昌,结果曹操调大将夏侯惇、于禁、李典反击刘备,敌众我寡,刘备军后撤至博望坡。
演义里面,诸葛亮献上火攻之计,大破夏侯惇十万兵马,其实这就很假好么!首先,博望坡大战发生在公元202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的时候是公元207年;其次,曹操北上伐袁尚,夏侯惇还能有十万兵马么?就算加上民夫和辅兵,也不可能有十万。
其实在历史上,这完全是刘备个人的功劳,《三国志蜀志先主传》和《三国志魏志李典传》都记载了:刘备详攻夏侯惇、自烧军营、伪装撤退,半路设下伏兵,夏侯惇与于禁中计,最后命好被赶来的李典所救,刘备看敌军来援,不得不撤退。
所以此战,诸葛亮当时还在草庐里焚香睡觉,而刘备有勇有谋,自己放的火,自己打败夏侯惇。
三把火之第二把火:火烧新野。这出戏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回“蔡夫人议献荆州,诸葛亮火烧新野”,在小说中刘备和曹操两军在新野发生了三次大战,可是在历史上公元202年刘备屯兵新野;公元207年,刘表去世后,刘琮降曹,刘备屯兵樊城,所以地点上符合历史事实。
曹操亲征,刘备可是一路逃啊,并且带着十数万民众,还能有闲心跟曹仁大战、玩埋伏?所以演义里面说,诸葛亮在新野使出空城计,让曹仁和曹洪轻松入城,然后水淹火攻一顿招呼,使得十几万人(为什么又是十万?)几乎全军覆没。假的离谱,完全不符合逻辑。
三把火之第三把火:火烧赤壁。此战,百万曹兵惨败,最后跟随曹操逃出去的,只剩27人,这个故事就不用编者多说。而且之前编者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赤壁之战中诸葛亮的作用,其实在赤壁之战中,诸葛亮基本上可以说没什么作用。火烧赤壁的计谋是黄盖献给周瑜的,并且黄盖作为卧底,跟周瑜里应外合,自己亲自带头实施,后来落水,还差点被吴兵杀死,而当时诸葛亮在孙刘联军里面,完全就是路人甲。
赤壁之战,论作用诸葛亮只能算第四,黄盖和鲁肃都比他功劳大
所以总的来说,《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的这三把火,要么是别人功劳被罗贯中张冠李戴给诸葛亮,要么就是凭空捏造的故事,不是真正的事实。里里外外,都跟诸葛亮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