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胡适:拥有三十六个博士学位,看当时人们怎样评价他?
迪丽瓦拉
2025-08-22 00:06:17
0

胡适,原名嗣穈,1891年生于江苏川沙(今上海浦东),曾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北京大学校长等职务。他一生共拥有三十六个博士学位(包括名誉博士),是世界上拥有最多博士学位的人之一。

胡适在文化界的地位举足轻重。但是当时人们对他的看法却各不相同,甚至会截然相反。

一、陈之藩

陈之藩,1925年出生,河北省霸县人,大学修电机专业,硕士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读理学,博士在英国剑桥大学修哲学。著有电机工程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系统导论》及《人工智能语言》。

青年时期的陈之藩的文字功底就已经很深,胡适说陈之藩的文字写得极美。当年胡适在北大当校长的时候,陈之藩曾经在北平见过一面。陈之藩对胡适印象非常好,觉得他“大派”。他们常常通信,陈之藩承认胡适对他的影响非常大。陈之藩到台湾后,一次见到胡适,胡适便资助他去美国留学。这样,陈之藩才能够在后来成为科学家。1962年胡适去世的时候,陈之藩写了九篇文章纪念他。

二、牟宗三

牟宗三,1909年出生,新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他的老师是著名的哲学家熊十力。

抗战初期,牟宗三被困在昆明,非常困顿,生活上靠人接济。一次,有朋友告知云大有一个讲席的空缺。牟宗三欲就,“终不成”,此职位被燕大毕业的朱宝昌得到。熊十力便写信给汤用彤问原因,汤先生答以胡先生通不过。牟宗三非常气愤,“

时胡氏在美,早离北大,犹遥控校事,而校中人亦慑服于其淫威下,而仰其鼻息。

”他对于胡适的评价有些话差不多是人身攻击了。

彼等堕落而歪曲了北大,乃是北大之罪人,篡窃了北大。吾焉得不悲。当年蔡元培先生气度恢宏,培养学术自由、思想自由,能容纳有真性情、真生命之学人,藏龙卧虎,豪杰归焉,虽驳而不纯,荡而无归,然犹有真人存焉。而今胡氏辈排除异己,竟谓北大当年何故请熊十力为教授。殊不知北大之所以为北大,正在其能请熊先生与梁漱溟先生诸人耳。庶孽无知,不但北大之罪人,亦蔡氏之罪人也。而彼恬不知耻,犹假“北大”以偷生。彼区区者何足道,正为其谬种充塞,瞎却天下人眼目耳。——牟宗三《我与熊十力先生》

三、乐黛云

乐黛云,1931年出生,著名的比较文学家。

乐黛云对胡适的印象相当好。1948年暑假后她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她说,“我们从远方来,都没有钱,到了冬天,吃饭也成问题,穿衣服连棉袄都没有。”后来学生们就找到胡适办公的地方。“胡适亲自出来接见我们,他说:大家都很辛苦,我一定帮你们想办法。后来都给我们每人一件棉袄,那件棉袄我穿了四年。最低的伙食费也给我们包下来了。所以当时我们对他的印象还很不错,他很和气,他穿个黑颜色的大棉袍,对人很温和的,好像很有亲和力的感觉。”

当年乐黛云的父亲乐森玮和胡适之意也有过一段渊源。乐森玮当年考北大英文系,笔试考过了,面试是胡适亲自面试的,胡适说你的英文口音太重了,念的英文不像英文,你补习两年再来考。可是,乐森玮却一直在北大旁听。后来乐森玮成了贵州大学英文系的教授。

四、王元化

王元化,生于1920年,著名文艺理论家。

王元化曾提起一则趣事:“胡绳和另一位大师讨论起胡适来,一个说胡适的思想学术很好,但是为人上面很差,另一个认为胡适是为人是很好的,但是学术上没有太多可传的,我同意后者的意见。”

五、邓之诚

邓之诚,生于1887年,著名的历史学家。

邓之诚常常讽刺胡适,他在讲课中间有时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现在有两个人,一个姓胡名适,一个姓傅名斯年。他们搞什么学问?胡适就是胡说八道,傅斯年就是附会。”后来,年龄大了,邓先生就不这么说了。

六、赵俪生

赵俪生,生于1917年,历史学家。

赵俪生说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批判胡适,“但批得不厉害,所以我也没有什么对不起胡适的地方。但是,最近这些年来,受了一些影响以后,我对胡适的印象还是比较好。”

七、温源宁

温源宁,生于1899年,著名的翻译家和外交官。

相对来说,温源宁对胡适的评价比较中立:

在少数人眼中,胡适博士不是老练的敌手,就是很好的朋友。在大多数人眼中,他是老大哥。大家都认为他和蔼可亲,招人喜欢,甚至他的死敌也这样看。他并非风流绅士,却具有风流绅士的种种魅力。交际界,尤其是夫人、小姐们,所欣赏的是“有一搭、没一搭,说些鬼话”的本领,看似区区小节,实则必不可少,在这方面,胡博士是一位老手。他有个妙法,能叫人在他面前无拘无束。傲慢的人,受到他的殷勤款待就高兴;愚拙的人,看他平等待客也觉得舒畅。他颇有真正的民主作风,毫无社交方面或才智方面的势力眼。——温源宁《胡适博士》

八、唐德刚

著名华人学者唐德刚生于1920年,和胡适是忘年之交,

有师生之谊。他对胡适的评价是最高的。

在这撑起传统世界文明半边天的中国文明中,起栋梁作用的东方文化巨人,自古代的周公、孔子而下的诸子百家,到中古时期的名儒高僧,到宋明之际的程朱陆王,以至于二十世纪的康孙梁胡,严格一点来说——也就是以胡适的文化阶层为坐标来衡量——其总数大致不会超过一百人。——唐德刚《胡适的历史地位与历史作用》

他称胡适为“东方文化巨人”,在中国文明中,起栋梁作用,从周公而孔子,其总数不超过一百人,而胡适是最后一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原... 清朝一直是满族统治的皇朝,为何在后期大量重用汉族大臣?清朝是一个满族人统治中原的朝代。一直以来,清朝...
原创 岳... 岳飞是抗金名将,他在南宋风雨飘摇的江山中立下了赫赫战功,给了南宋百姓一个安稳的生活,给了南宋朝廷一个...
原创 岳... 自古以来武将功高震主后都要受到主君的猜忌,在这方面能够善始善终的君臣并不多。武将一心在征战,对于官场...
原创 崖... 引言 崖山海战是宋朝与元军的最后大战,这一战结束后,南宋便已宣告灭亡。当时被元军抓获的文天祥曾写下了...
原创 原... 这次继续来和大家聊聊历史上有趣的人名吧,当然了,能被有观点大历史收录的自然得是作出一番成就的“大佬”...
原创 李... 李世民52岁就去世了,为何史书都不好意思记录呢?因为说出来都觉得很丢人! 李世民作为历史上鲜少的贤明...
原创 北... 【1】 大趋势来说,南北朝的发展,是北朝地盘不断扩张,南朝地盘不断缩水,最终,南朝被北朝(隋朝算是北...
原创 秦... 前言 傲立中的少年后背,是否也曾因久经战阵而微微颤抖?当他身披朝服,践踏上龙椅之时,在青丝之下,心中...
原创 太... 16岁的洪天贵福被凌迟,并不奇怪。清朝对太平军俘虏,一般都是凌迟。所谓凌迟,就是“割千刀”,受尽了屈...
原创 秦... 咱们所熟知的,春秋战国时代中华大地上诸国林立,秦始皇用十年的时间依次扫灭了,韩国、赵国、燕国、魏国、...
原创 揭... 标题:《乱局之谋:柴荣的权谋误差与继位后的迷局》 正文: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原创 溥... 1911年溥仪下台,清王朝宣告终结,同时也终结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溥仪成为中国的末代帝王。他虽...
原创 为... 唐朝是个盛产太上皇的朝代,数百年时间里出了4个太上皇(唐高祖李渊、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唐顺宗李...
原创 原... 佛教从古代传入中原以来就被中国人所喜爱和崇拜,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的形象也是深入每个人的心中,不管是高...
隋朝:灭亡的第一原因 提及隋朝的覆灭,人们脑海中往往会迅速浮现出穷兵黩武、滥用民力、骄奢淫逸、贪腐横行等诸多致使其衰败的因...
原创 北... 序言 北齐(550年~577年),南北朝时期的北朝政权之一,由东魏权臣高欢次子高洋所建,历经六帝。...
原创 张...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演义中,曹魏势力最大,同时战将也最多。前期,曹操手下有许褚、典韦、双夏侯、李典、乐进...
原创 如... 李如松(1549年—1598年5月8日),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今辽宁铁岭)人。祖上是来自朝鲜...
原创 北... 前言 乱世之中割据政权频繁发生,你争我夺,相互攻伐,但是不得不说,乱世之中建立的政权其实没有多少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