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代如何抗疫救荒?以隋朝抗疫救荒政策为例
迪丽瓦拉
2025-08-22 02:03:15
0

我国在古代神话中,就已经有了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抗击自然灾害的故事,我们的先民们筚路蓝缕、积极乐观地面对大自然带来的一切恩赐和劫难。在无数个危急关头,我们祖先发动起群体智慧,帮助自己渡过难关,华夏民族就此得以繁衍生息。

隋唐时期,是我国灾荒较为频繁的一个时代,那时的人们也丝毫没有被突如其来的灾难和疫情吓倒。在那个仅仅37年的隋朝,我们依然可以从史书上的字里行间看出那时人们的坚毅和官府组织救荒抗灾的乐观主义精神。

一、古代抗疫和救荒政策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幅员辽阔的国家,治理这样的国家除了要极力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还要有一个完整、系统的制度来面对一系列大型突发事件,比如人力难以抗衡的天灾、疫情等,在面对这些难以控制的不确定因素,我国的先民们仍旧以积极的面貌来面对他们。

我国古代的抗疫政策

都说隋唐时期的抗疫救荒是我国救灾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那个大一统王朝里,抗疫救荒政策已经更加系统化和全面化,不仅继承了早期的抗疫救荒政策,还在一定的基础上加以完善和整理。

对于疫情,我们远古时期的神话故事里就有“神农尝百草”的故事;先秦时期,政府就已经对疫情的突发和传播有了较为系统的应对方式,尽管当时的科技手段并不发达,人们面对疫情的处理手段也相对显得稚嫩和落后,但是他们的抗疫政策放在今天也依然有可取之处。

按照《说文解字》解释,“疫”乃“民皆疾也”的意思。具体而言,中国古代对一些具体瘟疫的称呼较为复杂,有瘟疫、疠、疟、瘴疠、时行、注病、伤寒等。瘟疫带给人们的伤痛会永远被铭记在骨髓里,等到它下次来临的时候,先民们依然会坚强地面对。

在东汉末年,记录在案的瘟疫数量很多,汉灵帝时期至少发生五次大的疾疫,汉献帝建安年间,连年“大疫”更是造成了很多“阖门而殪”“覆族而亡”的人间惨剧,成为民族对疾疫痛切的灾难记忆。

在面对疫情的时候,朝廷主要有三种政策来应对当前复杂的局面。首先是统治阶级自省:皇帝罪己、移祸三公、改元更始,每当疾疫等灾异发生时,统治者往往进行自我反省,对此承担政治和道德责任。秉持着“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君主是代天来管理民众的,民众则是上天眷顾的对象。

在民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爱民如子是基本的政治伦理观念。所以如果出现民不聊生的情况,君主往往下诏自责,查找自己在为政和道德上的过失。尽管皇帝下诏罪己、求谏求贤是一种形式上的姿态,是做给臣民们看的。但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人们对政权的信心。

其次便是一种实际手段——赈济,赐赠钱粮、借贷物资、送死助葬。面对疾疫造成的生产和生活困难,统治者采取赐钱粮、借贷生产资料以及送死助葬等方式,给受疫情影响的人们提供救济与援助。

此外,官府在灾后重建方面也有相应的措施,除了生活物资方面的赈济,还对于因灾而流徙的百姓给予赈贷,以帮助其恢复农业生产。对于在疫情中死亡的百姓,政府也给赐葬具和钱物,安葬逝者。最后是减负:削减开支、轻赈薄赋、慎刑轻罚。除了给灾民赈贷生产物资、鼓励恢复生产的

开源措施,统治者还在节流上下功夫,采取削减官府开支、减免税赋徭役以及减轻刑罚等措施,降低疫区人民负担。

关于直接帮助疫区百姓的政策,便是送医送药、深埋死尸、隔离病人,政府不光会派遣太医抽调人手前去抗疫,还会妥善安排因病去世的民众的尸首以免造成更大的扩散。为了阻断疫情的传播,还会采用消毒杀菌、隔离病人的措施,来减少民众的损失和稳定混乱的局势。

2.我国古代的救荒政策

导致灾荒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战争频繁导致人口锐减无人从事耕种,或者是诸如水灾、旱灾、蝗灾等灾害导致的农收减产。这样的灾害会导致各种不同的后果,勇敢乐观的先民们在面对灾害的时候从不退缩,从不退让,并且还制定了相应的救荒策略。

首先必然是积极抗灾备荒,运用一切条件聚土积薪、疏通河道,或者抽调其他地方的人力或者物资来共同应对灾区的情况。至于备荒,就是在灾情发生之前所实行的防疫措施,主要内容大致就是储粮。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储粮备荒的政策就已经存在。如“修城郭,贬食省用,务穑劝分。”通过发展生产和勤俭节约的手段来储备粮食。

其次是安抚灾民、稳定灾区秩序,古代因为天灾疫情老百姓吃不上饭只能落草为寇的事情大有发生,为了避免他们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所以必须稳定灾区的情况。政府这个时候一般会采用稳定物价的方式维持百姓的日常生活。

除此之外,还要严惩不法分子的不法行为,再减免灾区人民的赋税钱粮使他们安稳度过这段艰难的日子,接着再通过工赈、粥赈、赈粮、赈钱等几种形式来保证灾民们可以维持生计。

最后是组织恢复生产,在灾情结束之后,农业的生产肯定大打折扣,于是政府会恤农赈贷,用以阻止灾区的人民进行重建和生产工作,还会招募流民来开垦荒地,进一步推进灾区的恢复工作。

以上这些手段,即便是放到现在也十分具有借鉴意义,不仅体现了人文关怀还有效地帮助完成了灾区的维稳、重建等工作,可见中国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二、隋王朝时期的抗疫救荒

隋王朝自建立以来,就处于一个对于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不仅开设了科举,还对救荒抗疫的制度进行了更加系统化、全面化的完善补充。在继承了前朝的抗疫政策和减灾政策基础上,向前一步发展。

隋代抗疫救荒制度

首先在灾害预防方面,隋代提高了气象灾害监测预防的精准度,完善了预测灾害方面的预测机制,从而有效地防控灾害。在兴修了大运河之后,不光有了防洪抗灾的基础,还加强了南北之间的交通往来,使得朝廷的赈灾物资可以到达全国各地,提高了之前陆路运输的效率。

对于水利的发展,使得交通往来更加方便,一些地区的水旱灾害得到了充分的缓解,除此之外还制定律法来进行水利工程的后续维护,若当地官员不修堤防便会遭到律法的惩处。

其次是减灾政策,隋代在减灾政策中充分考虑了生态破坏的因素,用法律和行政的手段保证减灾政策的施行。生态环境的破坏是导致灾害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对此,隋代便制定相关政策出台维持生态平衡。

再次是救荒制度,由于历来传统的重农政策和民本思想,隋代在荒政制度中采取多样化措施赈济灾民,抚恤百姓。隋代的仓储制度相较于前朝更加完备,国家大规模建设官仓并发展民间力量兴办仓储事业,起到了很好的备荒赈济效果。大运河的修建,疏通了漕运,解决灾害地区的粮食供应问题。

此外,政府还通过人口调动来促进农业的发展,由官府提供生产生活的工具用以鼓励人民的生产活动。还发动一些富商提供就业岗位来安置灾民,有效缓和社会矛盾。

2.隋代抗疫救荒政策的缺陷

隋代的抗疫救荒政策为后世提供了借鉴,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还是使得隋代的抗疫救荒政策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是地方官员赈灾的问题,隋代的政策规定,在疫情发生之后,只有当地官员将疫情上报之后,朝廷下令可以救灾地方官员才可以行动,在朝廷命令到达之前不可轻举妄动,这样的政策势必会导致一个结局,那就是延误时机。

对于灾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何况古代的车马轮船的速度都很慢一来去势必会导致一系列不可控的事情发生,灾情等不了,时机更是稍纵即逝。这样的救灾政策还是给当时的执行带来很大的问题。

其次是相关监管律法的不到位,当朝廷下令赈灾,由官府出资去安抚灾民,但无论是钱还是粮,都有被贪墨的可能,何况在当时大国刚刚兴建,法律一应制度还在完善阶段,所以没有相应的部门去监管朝廷赈灾手段的实施是否到位,所以真正发到百姓手里的粮食和钱就全看这个赈灾的大臣有没有良心了。

最后是国家的财富积累和国有资本,隋代相对来说还是一个比较富裕的国家,但是由于统治者对于财政问题的运用和解决不是十分符合刚刚建国这个情况,大批量的财政支出势必会导致入不敷出,如果他们懂得开源节流,适当放缓一些耗费巨资的项目,着重发展生产力,可能民间的财政税收压力也不至于如此紧张。

三、总结

尽管隋代丛建国到灭亡只有短短的37年时间,但是在这几十年的时间里,隋王朝还是为后世的很多法律制度奠定了基础,尤其是他们在抗疫救荒方面的完善和发展更是影响了后世许多王朝,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学习榜样。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抗疫史鉴》

2、《隋唐时期减灾政策与救荒制度》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慈... 我国的清朝晚期,四岁的光绪继位,由慈安和慈禧共同垂帘听政,后来慈安去世以后,慈禧一个人掌握了政治大权...
史上最懒皇帝?将近30年从不上... 在古代,一个皇帝是否勤奋是很重要的,因为皇帝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管理着全天下的事情。说到历史上勤奋的...
原创 李... 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和李元吉这四个名字,乍看之下只是历史书上的一行字,而他们共同的父亲——唐朝开国...
原创 蒙... 公元1206年至1259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及其继任者,率领其蒙古部族征伐世界,先后攻灭西辽、西夏、花...
原创 朱... 了解明史的朋友都知道 ,朱元璋最喜欢的儿子的大儿子朱标,不仅亲自教他,还早早地就把他立为了太子。可以...
原创 古... 全球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最发达的是中东地区;第二阶段欧洲南部、印度和中国赶了上来...
原创 民... 袁崇焕,大家都应该知道,明朝末年的将领,在我们的印象里,袁崇焕在明末的将领里是最开挂的将领,曾经在山...
原创 明... 明朝的衰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以下是一些导致明朝衰亡...
《三国志·战棋版》双形态切换攻... 哈喽大家好啊,新增了3个能上场的武将,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三棋首个可根据实战需求切换形态,两种形态分别应...
原创 河... 说起古代历史上的红颜祸水,苏妲己显然成为了最著名的几个人之一,而她在《东周列国志》中角色更是成为了经...
原创 晚... 身着铠甲的清军们抬着一口棺材气势汹汹朝前走着,最前面是一位年纪不小却一身正气的将军,他骑在马上,目光...
原创 他... 引言 路滑霜浓唤起前,老来离绪尚缠绵。别般滋味分明是,旧梦勾回二十年。——《赴鄂道中》 在古时候,学...
原创 彭... 彭乐,东魏名将,沙苑之战中受重伤,他把肠子塞回肚子后,继续拼杀,击败了宇文护。邙山之战,彭乐俘虏西魏...
原创 成... 时光穿梭,探寻蒙古帝国之迷 胡一舸 蒙古帝国,一段近乎传奇的历史。成吉思汗及其继任者的带领下,蒙...
原创 杨...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政权交接始于曹魏与东汉的权力交接,虽然当时汉献帝已经是傀儡皇帝,但名义上来说其还是汉...
原创 曹... 三国时期的枭雄曹操,因为比较容易怀疑他人,所以他不顾阻拦将“外科圣手”华佗杀害了。 对于华佗的医术,...
原创 朱... 作为最后一个大一统汉人王朝的开创者,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很难用一句话概括的君王。赞他的人认为他恢复了汉...
原创 明...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抗战史上的今天:2月12日 岁月无声,历史有痕。八十载光阴流转,抗战的烽火岁月依然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
原创 中...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我国进入全民族抗战阶段。当时的日本人极为嚣张,妄图以数月的时间彻底消灭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