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0月29日下午,彭德怀从黎城火速赶到武乡县蟠龙镇石门村,决定亲自坐镇,指挥对日军冈崎大队的围歼战斗。
当晚,彭德怀召集一二九师的师、旅干部开会,正式下达八路军总部的作战命令:由刘伯承、邓小平指挥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新编第十旅各一部,三八六旅旅长陈赓指挥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一部和决死第一纵队二十五、三十八团各一部,彭德怀亲自指挥总部炮兵团山炮连,于10月30日凌晨4时对日军冈崎大队发起攻击。
但是,战斗一打起来,情况就不一样了,八路军不光进攻受阻,而且伤亡很大,第一个提出暂时撤围另寻战机意见的,当然是在一线指挥作战的陈赓,他看到部队伤亡很大,便向彭德怀提出意见,但彭德怀根本不听,要求他必须执行命令。
接着,在前方指挥作战的刘伯承也看不下去了,他也是建议部队暂时撤围,另寻战机。但彭德怀仍坚持打下去。最后,刘伯承也有些生气,在电话里跟彭德怀吵了起来,但老彭根本不理,要求刘伯承必须执行命令。
刘伯承也气得扔下了电话,想到前方战士一个一个倒下,刘伯承忍不住心痛地掉下了眼泪。邓小平在一旁,忙接过电话,跟彭德怀讲,一二九师可以再想想办法。但彭德怀也没怎么给邓小平面子,大声吼道, “我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不消灭冈崎大队我决不答应!”
事已至此,再提任何建议都没有用了,邓小平放下电话,看着正在生气抹眼泪的刘伯承,问道:“怎么办?”刘伯承叹了口气,说,“服从命令吧!”
邓小平沉思了一会,走近刘伯承,轻声说道:“我认为,这一仗该打!”刘伯承感到意外,不解地看着邓小平。邓小平接着说道:“不打这一仗,政治上损失太大!”刘伯承扶了扶眼镜,疑惑地看着邓小平。邓小平接着说:“打仗嘛,说到底,是打政治仗。有些仗,看起来有便宜可讨,但政治上不利,有便宜也不能打!有些仗,明知道很难打,伤亡大,要吃亏,但政治上需要打,那也非打不可!我看关家垴战斗就属此类的仗。”
刘伯承一听,觉得有道理,便不再生气,心情也平静下来,不再提打与不打的问题了,而是亲自来到七六九团指挥所,和该团的几个团干部商量如何才能攻上关家垴。最终,战神刘伯承想出了挖暗道攻上关家垴山顶的办法,从而全歼冈崎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