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贞祐南迁:金国被蒙古打得只剩半壁江山,真的回天无力了吗?
迪丽瓦拉
2025-08-22 10:05:50
0

1211年开始,成吉思汗就对金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在双方的第一次交战中,蒙古的骑兵迅速突破了金国的长城防线,在野狐岭、浍河堡等地击溃了金国的精锐部队,并包围了中都。但由于蒙古缺乏攻城的器械和经验,无法攻破了中都。1211年末,成吉思汗被迫带兵北还,准备下次再发动进攻。

1212年秋天,成吉思汗带领大军包围西京大同,金国的西京留守抹尽忠据城坚守,让蒙古军难以攻破。这时候,金国派遣元帅左都监奥屯襄带领军队来救,成吉思汗就在墨谷口埋伏,引诱金国援军入围,最终奥屯襄的军队全军覆没。

此后,成吉思汗继续围攻西京,但依然久攻不下。成吉思汗本人也中箭受伤,被迫北撤。

从西京保卫战可以看出,金国当时依然是一个不可小视的大国,野狐岭之败尚未伤及金国的元气,如果金国继续顽强抵抗,那蒙古军队也难以很快取得突破。然而,金国早已腐化,国君没有进取之心,将相则争权夺利,没有将防御蒙古南侵视为重中之重,错失了一次次的反攻机会。

仔细观察金国的地图会发现,金国西北、东北两部分都和蒙古接壤,在蒙古大军出动南征时,金国完全可以在东北调动尚未腐化的女真人进攻蒙古本部,让蒙古人顾此失彼。

但是,金国现在还能调动东北的军队吗?就在1211年蒙古第一次大规模进攻金国的时候,金国将东北的军队大量调入关内保卫中都,导致东北兵力空虚。在这样的情况下,东北的契丹人在耶律留哥和耶律的哥带领下发动了反金战争,人数多达10万。

1212年,成吉思汗派遣军队进攻金国东北,耶律留哥就直接投降于蒙古了。金国派遣大军来进攻耶律留哥,成吉思汗派遣军队到辽西作战,将金军击败。1213年,耶律留哥就自立为王,建立了“东辽”政权,成为了蒙古的附庸。

可见,当时金国早已后院起火,东北已经有沦陷的危险,哪里能够调遣军队突袭蒙古呢?而契丹之所以会坚决反叛金国,这和金国实行的民族压迫政策有关。

金国灭辽之后,一方面笼络契丹人的上层贵族,一大批的契丹人得以进入金国朝廷为官。另一方,金国又对契丹下层实行高压的防范政策,例如将契丹人迁徙到辽东,规定一户契丹人要有2户女真人看管。极端时候,金国会对契丹人进行屠杀。

金国的政策导致契丹人要么怀望西辽,要么聚众反抗。许多契丹人不堪其苦,纷纷流亡到漠北草原。契丹人和蒙古族同属于鲜卑后裔,语言相通、习俗相近,因此能够很快融为一体。契丹人又带去了先进的技术、丰富的政治经验和高超的文化素养,这无疑会加快蒙古部落的进步。当成吉思汗统一草原后,契丹人就大批投降于蒙古了。

1213年,成吉思汗养好了伤,再次对金国发动了猛烈的进攻。蒙古大军一路攻城拔寨,到达了妫川(今河北怀来)。金国派遣术虎高琪镇守镇州,不久金国又派遣完颜纲带领10万大军增援缙山。如果二人齐心协力,那蒙古人攻破长城防线难如登天。但二人各怀猜忌,在蒙古人猛攻时,二人没有相互配合,导致大军崩溃。

蒙古军追到居庸关时,金国锢铁为门,并在地上到处布满蒺藜,以防止蒙古骑兵通过。成吉思汗听从了扎八儿火者的建议,留下留客台、薄察二将在此与金军对峙,自己则带领主力部队西行,从飞孤口图集南下。金国方面知道了蒙古的动向后,就派遣大将奥屯去守住关隘。

然而,蒙古的骑兵行军速度太快,在奥屯襄尚未到达关隘时期,蒙古军就已经突破了五回岭,攻克易州。随后,成吉思汗带领主力部队绕回到了金兵的后方,对金军进行了南北夹击。这天夜里,蒙古军队突然杀向金军营地,“金鼓之声若自天下,金人犹睡未知也。比惊起,已莫能支吾,锋镝所及,流血被野。"很快,居庸关被攻破,蒙古军队再次进入华北平原。

成吉思汗让客台、哈台二人带领军队围攻中都,其他军队则兵分三路,对金国北方进行扫荡。其中,术赤、察合台、窝阔台为右军,从山西北部一路南下,哈撒儿、斡陈、拙赤、薄察为左军,向渤海湾推荐。成吉思汗和托雷则带领中军向河北南部推进。

蒙古军队的这次扫荡从1213年一直持续到1214年,蒙古骑兵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攻破了黄河以北的诸多城市,涉及山西、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区,史称“河北郡县尽拔”,只有中都等十一座城池没有被攻陷。

1214年三月,成吉思汗才退守中都北郊,金宣宗遣使求和,将卫绍王之女岐国公主嫁给成吉思汗,并给蒙古金帛、童男女五百、马三千匹。蒙古军队这才满载而归。

蒙古骑兵撤退后,金国也想抓住这个机会立即平定耶律留哥,于是派遣辽东宣抚蒲鲜万奴带领大军进攻耶律留哥。但金国军队的战斗力下降太厉害,现在已经不是契丹人的对手了。1214年,耶律留哥击溃了金军,蒲鲜万奴退守东京(辽阳)。

到了冬天,成吉思汗就派遣木华黎进攻辽东,辽东的金军大多望风而降。就这样,蒙古军队不费一兵就拿下了辽东。1215年,木华黎进围北京(今辽宁宁城县),在这个紧要的时刻,金军自乱阵脚,竟然杀宣抚使奥屯襄,而元帅寅答虎以城降。到后来,蒲鲜万奴也直接在东北自立,建立了一个“东夏”的政权。

就这样,金国的龙兴之地就已经沦陷了,以前被视为“天下之中”的中都,现在也成为了北方的一座孤城。当时中都虽然还有大量的军队,但周边地区被蒙古扫荡后,经济残破,粮食已经无法自足。金国从通州调集粮食来救,但经常被蒙古军劫掠。这时候的中都,已经无法再坚持了。

1214年,金宣宗南迁开封,史称“贞祐南迁”。在南迁的过程中,金军中的乣军(北方游牧民族军队)发动叛乱,并投降于蒙古。成吉思汗则趁机发动进攻。第二年,蒙古军队就攻陷了中都城。

在蒙古人猛攻中都得时候,西夏也不忘在背后捅刀子。1211年,西夏的李遵项政变上台,他一来就改变“附金抗蒙”的国策,开始转为附蒙攻金,以趁机掳掠财物,扩张领土。

蒙古攻金时,李遵项就不断进攻金国边城,但收效甚微。金国想和西夏改善关系,李遵项则加大军队规模发动进攻。由于西夏国力薄弱,出兵金国的军队基本被击败。因此,西夏并没有在“附蒙攻金”中取得任何好处,反而因为频繁出兵导致经济崩溃,百姓贫困,朝野沸腾。

而金国在贞祐南迁后,北方形势发生了剧变。金国不仅丢掉了龙兴之地的东北,而且还丢掉了黄河以北的土地。当时的蒙古人在华北尚未占据城池,他们在华北烧杀抢掠一番后,又退回了草原。

蒙古人一走,金国的统治还未能恢复,河北的州县的汉人豪强就拥兵自保,建立了一个个堡垒,他们“

拥兵者万焉,建侯者万焉,甲者戈者骑者徒者各万焉,鸣者保家者聚而为盗贼者又各万焉,积粟帛金具子女以为己有者、断阡陌占屋宅,跨连州郡以为己业者又各万焉。

这些豪强处于蒙古和金国的实力之间,“一会儿倒向这边,一会儿义倒向那边”,他们成为了地方的小军阀。后来,由于蒙古势力不断增强,他们就大多数投降了蒙古,成为了蒙古册封的“世侯”。

在这样的情况下,金国已经无法依靠过去的长城防线了,只能重新打造一条黄河防线。在最后的十年时间里,金国不仅要防御北方的蒙古,还要对付南宋的北伐,更可恶的是西夏还要背后捅刀。这样的金国,真的是四面楚歌,无法逆转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刘... 在中国历史上,从来不乏一些有志之士,智臣谋士更是不缺,历史上诸葛亮是谋士的代表,但是有一人,丝毫不比...
原创 刘... 前言 自古以来,往往有时一个决断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乃至整个学派的命运 。刘秀,一位富有远见和勇气...
原创 为... 关于为什么不把贫穷定位在建国前,要咬住建国后三十年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历史背...
原创 在... 每天阅读有趣的历史,丰富你的阅读能力。 在这个节目中,我们谈论燕国君主。朝阳是一座历史比较悠久的城市...
原创 关... 东汉末年分三国,天下纷争,群雄争霸,文臣武将辈出。英雄的故事代代相传,他们都是滚滚历史长河之中的一部...
原创 双... 唐太宗李世民称帝后,封赏功臣,秦琼授左武卫大将军,封给实纳贡赋的食邑七百户;尉迟敬德授右武侯大将军头...
原创 侯... 一、侯景之乱前后的士林 梁太清二年(548年),何敬容言当时的士风会导致梁朝的覆亡,他说: 昔晋代丧...
原创 古... 姓氏文化是华夏文明独有的,这一点从古至今都是存在的。古代的时候,姓氏是很多的,只不过在历史的长河中,...
原创 中... 中国从来没侵略过谁,为什么全世界那么多国家恨中国,一看新闻,这也反华那也反华的,其实从几十年前起,西...
原创 为... 当我用力翻开每一页历史时,每一页历史都能带给我相当大的震撼。当我看到五四运动这段历史时,我感受到了学...
原创 刘... 《三国演义》中,刘备刚出场时不过是摆地摊卖草鞋的。但是,他见人就自称是大汉皇叔,中山靖王之后,这个头...
原创 霍... 一、霍去病主要战例: 1、公元前123年,霍去病率领800名汉军将士孤军深入,寻找机会打击匈奴军队,...
原创 刘... 在《三国演义》中魏延脑后有反骨,屡屡造反,诸葛亮“怜其勇而用之”。最后诸葛亮死后魏延再次造反,中了诸...
原创 河... 古代王朝的兴替总是不可避免的,改朝换代也意味旧的统治者被打倒,新的统治者站在了权力的顶峰,当一个王朝...
原创 王... 风云九十天:王允的辉煌与沉沦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无数个令人惊叹的故事,其中,王允的一生可谓是扣人...
原创 假... 自从日本不顾海洋和人类未来的命运,执意把核污水排入大海后,日本地震、海啸出现的次数明显多了一点,“富...
原创 霍... 引言 西汉名将霍去病出身低微,原本只是一个当下人的命。但是因为他的姨母卫子夫得幸于汉武帝刘彻,其后更...
原创 元...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
原创 中...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很多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人或者事情其实就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尤其是在古代,由于通讯...
原创 悄... 大唐是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外向发展型王朝,特别是在太宗、高宗时期致力于“拓境为大”,一众精兵猛将在父子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