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2年出版的《虎林县志》人物传记篇,介绍的第一位革命英烈便是张文偕烈士。在2015年8月24日,张文偕烈士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当中。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位英勇掩护部队突围的抗日英烈。
张文偕烈士画像,图片来自于作者收藏的资料
张文偕同志是山东省掖县人(现莱州市),他出生于1907年,由于在青年时代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在1927年时张文偕同志便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0年党组织派他到东北工作,不久后又被党组织派去苏联参加学习。
张文偕1933年6月从苏联回国后,立即投入到抗日救国的斗争中。党组织派他到李延禄领导的东北抗日救国游击军任代理政委。同年,党组织派他以救国游击军、东北人民抗日革命第四军政委的身份,来到在虎林抗日斗争中,遭受重创的饶河反日游击队帮助工作。
张文偕来到游击队后,了解到游击队同救国军之间在联合过程中曾经发生过冲突。他经过和游击队其他领导人员认真总结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并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制定了积极宣传和稳妥的联合方针,使饶河反日游击队的武装力量有了很大的发展。
后来张文偕将游击队扩编为饶河抗日游击大队,并担任大队长。张文偕深谋远虑,作战勇猛,每次战斗总是身先士卒,冲锋在前。1934年2月25日,张文偕率领队伍冒着大雪在十八晌地(东方红林业局大牙克林场施业区),突然与200多名敌人遭遇。他命令队伍迅速占领制高点,集中火力打击敌人。在他的指挥下,游击队的战士们各个英勇杀敌,经过五个多小时的战斗,打死打伤敌人30多人,游击队取得了以少胜多的战果。
抗日英雄群雕像,图片拍摄于侵华日军虎头要塞博物馆广场
盘踞在暴马顶子(今迎春林业局宝马山林场与东方红林业局石场林场结合部)和大别拉炕(今东方红林业局永幸林场施业区内)一带的苑福堂、李喜山,是这一代较大的汉奸走狗队,他们借着鬼子的势力,到处残害群众,破坏抗日救国活动。1934年6月3日,张文偕率领部分游击队员和百余名其他反日部队攻打暴马顶子,击溃苑福堂70多人的汉奸队。此后,他又率领游击队乘胜出兵,连克抚远县的别列河、饶河县的小佳河和小西山、虎林县的五林洞等地的敌人,初步打开了虎饶一带抗日斗争的新局面。
张文偕积极开展抗日武装统一战线工作,他利用各种机会,大力宣扬党的抗日主张。战斗中,他率游击队员们冲锋在前,退却在后,不争功,无微不至地关心每一名战士,且枪法精湛,被战士们誉为“神枪手”且深得人心。饶河抗日游击大队在张文偕的领导下,力量逐渐得到扩大,并建立了以暴马顶子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中共饶河中心县委也迁移至此。
与日寇作战的抗日志士,图片来自于网络
游击大队的声望日振,使分散活动在那丹哈达拉岭地区各山头的大小抗日武装四五百人,逐步向游击大队靠拢。为建立抗日武装统一战线,1934年7月,他和崔石泉率领游击队和联合队到虎林县境开展游击活动。张文偕在义顺号(宝清县大和镇,距迎春林业局五泡林场西侧10余公里)召集游击大队和虎林、饶河地区各抗日部队参加的联席会议。张文偕将少数人编入游击大队的基本队,其余编入收编队。会后,张文偕率游击大队及收编队向虎林县境内转移途中,决定带领百余名游击队员和收编队攻打驻虎林三人班的敌人。
1934年8月28日,张文偕、崔石泉率领游击大队从炮手营到达三人班附近。按计划,队伍分三路进攻,因为雨大,没能按时在预定地点集合,队伍只好在三人班北山附近一个窝棚周围宿营。由于后收编的“山林队”暴露了目标,被三人班的敌人发现了,导致次日早晨大批日伪军将队伍包围。顿时,枪炮声、呼喊声响成一片,张文偕立即组织游击队和联合队分组抢占四周有利地形,阻止日伪军的分割包围,他亲自率一队游击队员阻击正面进攻最猖狂的日伪军。激战持续了数小时,打退了日伪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但是,敌众我寡,又处在被包围之中,形势万分紧急,如果不立即撤退,部队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危急时刻,张文偕做出决定,让崔石泉带领游击队和联合队突围,自己在后面掩护撤退,并命令部队:“我在这里用枪顶住,你们快撤”,游击队的同志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开始执行突围计划。张文偕边跑边打了几枪,把日伪军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子弹像雨点般射向张文偕。他左腿和左臂都中弹,鲜血染红了半边身子,其他游击队员趁机向另一个方向突围。张文偕面对疯狂的日伪军临危不惧,孤军奋战,弹无虚发。敌人集中火力,向他射击。在张文偕的指挥下,游击队顺利突围,未受损失。但遗憾的是此时担任掩护任务的张文偕已身中数弹,为祖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时年27岁。
张文偕同志牺牲后,崔石泉代理队长。全队指战员义愤填膺,纷纷请战为他报仇雪恨。第二天,崔石泉政委组织队员奋力冲杀,一举攻占了三人班。不久后,新任大队长李学福带队,在夜晚攻打五林洞伪军据点,击溃120多名伪军和20多人的大排队,打死日本教官2名、伪军20多名,缴获步枪60余支、手榴弹200多枚和其它大批军用物资,游击大队伤亡各1人。
抗联部队在虎林土顶子的密营,图片来自于作者收藏的资料
在中共吉东特委的领导下,张文偕的战友们化悲痛为力量,继续征战在林海雪原,在血与火的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1935年8月20日,饶河抗日游击大队在饶河大叶子沟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四团,在1936年3月,又扩充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第二师,当年底又扩编为抗日联军第七军,成为一支重要抗日武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