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末年有这样一个人,他的哥哥当过皇帝,亲大伯也曾是皇帝,姨奶奶还曾是权倾朝野的慈禧老太婆,此等身份着实有些难得。
出生于声势显赫的家族,本以为他也会很出名,岂料最后低调地过完一生。
难道官二代或者富二代都影响不到这位公子哥?
皇帝明年到我家
这位公子哥叫
爱新觉罗·溥任
,从这个名字我们不难猜出,他的皇帝哥哥就是溥仪了,大伯皇帝就是光绪。
按照这样的规律再往下,溥任要是有儿子的话,那他的儿子也是能当皇帝的,何以见得?
自同治帝死后,慈禧就把亲妹妹的儿子抱在身边,并让他当了下一个皇帝,也就是后来的光绪帝。
不论古今,皇位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争相夺取的高贵产物。然而,也不是所有人都对皇位抱有憧憬,当得知自己的儿子要当皇帝后,光绪的父亲奕譞竟直接坐在地上哭了起来。
即便是神武如康熙,他当皇帝时也已经8岁了,旁边还有非常英明的孝庄太后教导,这也足够了。而光绪呢,才4岁,教她的是臭名昭著的慈禧老太婆。
按照这样的情况,估计搁谁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儿子做皇帝,毕竟谁也知道那是傀儡。
这么一对比,后人也是做出过一个非常不错的总结:“大清兴盛于一个女人,最后也是败在了一个人手中,‘首尾呼应’。”
之后慈禧老太婆自感时日不多,为防止自己走后光绪报复自己,于是慈禧先行一步把光绪帝给毒死了。
皇帝驾崩自然要立新帝,于是慈禧相中了当时只有2岁的溥仪,溥仪的父亲载沣也是由此当上了摄政王。
要是按照这样层层发展下去,就是由溥仪其他兄弟的儿子来做皇帝,为何?
因为光绪无子,所以才选了他弟弟载沣的儿子。
溥仪也没有孩子,所以也应该选择他弟弟的儿子。
溥仪的父亲载沣当时一共有四个儿子,但很遗憾,有一个提前夭折了。
溥仪的二弟叫溥杰,这位大哥本事也挺大的,娶了一个日本女人为妻子,但从这一点来看,就不可能会选他的孩子,毕竟血脉不纯。
不过这溥杰和日本媳妇也没有儿子,只是有两个女儿,所以怎么也轮不到他们家。
就这样,只剩溥仪的另一个弟弟溥任了,也就是今天的男主角。到时候他们的父亲载沣把摄政王的位置一传他,他再有个儿子,那溥任就是未来皇帝亲爹了。
溥任也是非常不错,有三个儿子,但是很可惜,大清提前灭亡了。
清朝灭亡后,溥仪还一直沉浸在继续当皇帝的美梦中,岂料他的父亲和弟弟早就已经没了这种想法,成了新时代的思想进步人士。
慈禧临终前,为防止一家独大,她把大权交给了摄政王载沣和隆裕太后,也就是让两人一起垂帘听政。
拥有权力后,载沣想着将国家从困境中挽救出来,但是着实有些难。
内部一群皇亲国戚们整天想着夺权,隆裕太后对他的限制也很大。
独挑家庭重担
久而久之,载沣就没有了斗志。等到大清最后灭亡时,载沣很是淡然,且有点开心。
载沣见证了朝堂腐败,所以对这样的皇室和国家,还有什么可留恋的?
不过溥仪却并不这么认为,他一直在想办法重登皇位。
帮助溥仪实现重新上位梦想的,一个是张勋、康有为等人,一个就是日本人。
康有为也是对皇权非常愚忠的人,所以他们一起组织并参与了张勋复辟。
虽然皇位是坐上了,但他却受到了各地人民的指责,甚至招惹来了护国军,最后也是失败了。
然后就轮到日本人扶持了,溥仪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过过当皇帝的瘾。
日本人的想法也很简单,就是扶持一个傀儡皇帝和政府。
这次不管怎么样吧,溥仪坐在上面的时间要比上次长一点。
由于思念自己的儿子,于是载沣带着儿子溥任到长春去看望溥仪了。
这溥仪也是非常孝顺,想让父子当自己的臣子,虽然说是伪职,但最起码有工资拿。不过载沣丝毫不以为然:“为父不差你那点钱。”
既然父亲不当,弟弟也是可以坑的吧,岂料溥任也不愿意当。
溥仪见状也是非常无奈,他也没有强迫他们。
当时溥杰跟在溥仪身边,这两兄弟可是没少被日本人欺负啊,但是他们又没办法。
载沣见状非常心疼俩儿子,接着他转头对溥任说道:“这儿皇帝究竟有什么好的?”
“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皇位坐的已经够憋屈了,你大哥啊,还不如人家石敬瑭呢!”
不过总体来说,溥仪在某方面是要比石敬瑭强上那么一点的,比如石敬瑭曾将燕云十六州拱手让给了塞外游牧民族,至少溥仪没有这么干过。
看着两个儿子每天过得如此憋屈,载沣实在是待不下去了,于是他就想着回去。
但当时的东三省已经落到了日本手中,可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能走的。以关东军的嚣张跋扈劲,他们断然不会让载沣顺利离开,那怎么办?
后来那几天载沣就开始装病,不吃也不喝。
看着父亲一连好几天不吃饭,溥仪就开始张罗把他送出去,日本见状也没有挽留,直接让他们走了。
载沣表面上没吃没喝,其实溥任一直在暗中喂父亲饭吃。
这个就连溥仪和溥杰都不知道,溥任知道事关重大,所以他行事极为隐秘细致,即便是闲事多的关东军也没有察觉到。
两个哥哥在外,回去后溥任一直尽心尽力照顾着父亲。长春之旅让他看到了皇帝的颓势,清朝注定是过去式了。
而且受父亲影响,溥任的思想变化也挺大。
大清灭亡后,作为曾经一个正儿八经的王爷,载沣早早就剪掉了自己的辫子,然后穿上了西服。
还没开始大规模剪辫子呢,载沣已经自己先动手了,要是没有很深的思想变化,是不会有这般行动的。
除此之外,孙中山先生和父亲的交情也让溥任记忆颇深。
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下,他们成功推翻了大清200多年的统治。
有一天,孙中山先生突然来到了载沣家中,这次两人的交谈内容着实出乎众人意料。
低调后半生
在当时许多人看来,载沣就是一个非常懦弱的摄政王,即便是有权力但依旧谁也惹不起,毕竟他不是那种狠人。
不过在孙中山先生看来,载沣提前卸任摄政王这一职位是爱国的行为,很有远见。
而且清朝灭亡后,载沣再也没有接触过政治方面的事。不论复辟还是政变,他从来都没参与过,也不过问。
在孙中山先生看来,载沣的不问政行为给予了自己很大方便,只是可惜最后袁世凯捡了大便宜。
此次见面两人相谈甚欢,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孙中山先生走前,载沣说下次自己会回访的,孙中山先生对此也是非常期待。
只是很可惜,没多久孙中山先生就病逝了。载沣得知后非常伤心,他叫来府中的所有人一起为孙中山先生祈祷。
也正是受父亲影响,溥任对所谓的皇权没有什么兴趣,他想和父亲一样,安稳地做一个普通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许多人对载沣的醇亲王府早就垂涎三尺了。
为保住这座府邸,溥任决定将其改为一所小学,自己和妹妹们就暂任这所学校的老师。
为方便教学,溥任就用了一个新的名字,叫金友之,后来他的孩子们也都姓金,从此他们家这一支就没有爱新觉罗这个姓了。
虽然说已经把日本鬼子赶出了祖国,但国内形势依旧不容乐观,国共双方最后也是打了起来。
对于醇亲王府这个好地方,国民党也是非常看重,还将里面的一片地方改为了监狱。
那段日子溥任可是过得非常艰难啊,外有国民党政府的欺压,内还有照顾年迈的父亲。
当时伪满洲国已经随着日军覆灭,但溥仪和溥杰不知道跑哪里去了,家中一直没有两人的消息。
不过这些并不影响溥任当一个好老师。他的学校办得非常不错,从刚开始的两位数,后来发展到了200多人,也算是小有成就了。
新中国成立后,让溥任开心的是,政府居然要出钱购买他们家的醇亲王府。
人家国民党那时候可豪横了,占别人地方不仅从容,还不给钱,这么一对比,反差太明显了。
醇亲王府被收走后,溥任便将学校迁移到了别处。此后30多年里,他一直在教书育人,一直快到1990年时才退休,结束了他的教书生涯。
除此之外,溥任还无偿捐献了许多史书古籍,比如《二十四史》等。
他的父亲载沣当年还留下了许多家传字画,有康熙的、有乾隆的,不管多么珍贵,溥任一并都免费交给了国家保管。
教书时期默默奉献,到了晚年依旧是非常低调。2015年4月,溥任病逝,享年97岁。
这是满清皇室子孙中,为数不多没有吃过“祖宗饭”的。对于溥任来说,前半生的艰苦日子,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经历过风雨的考验后,才能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