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刘彻羽翼已丰,派四路大军突袭匈奴,但结果并不是很理想,公孙贺一路未能捕捉到匈奴人的影子,公孙敖一路被匈奴骑兵打败,一万军马只剩三千,李广更惨,遇到了匈奴的主力部队,因寡不敌众而全军覆灭,自己还被匈奴人活捉,幸亏他机灵腿快,抢了一宝马良驹逃回京城。只有卫青一路直杀到匈奴龙城,屠城七百,得胜归来。卫青的胜利对于刘彻可以说是久旱逢甘露了,他让刘彻看到了战胜匈奴的希望。
战后,军臣迅速做出回应,他委派匈奴最精锐的骑兵进入汉境渔阳,大肆烧杀抢掠,刘彻快速派出老成持重的韩安国驻防。两国的对战正处于僵持状态时,匈奴这边出了点事儿。军臣已经老了,谁来继承军臣的单于宝座成了问题。他虽然想把单于传于儿子於丹,但他的弟弟伊稚斜在这些年已成气候,很多贵族都倒向他。如果现在铲除伊稚斜,匈奴内部必定大乱,汉军届时长驱直入匈奴危矣。逐渐的,匈奴分为了两大派,一派支持於丹,另一派支持伊稚斜。
两军对峙先不说,我们将视角转向另一个重要人物——张骞。刘彻刚刚继位时曾派张骞前往西域月氏寻求战略合作,去月氏必经匈奴,结果一个没留神就被匈奴抓去做了俘虏。在匈奴十年,他虽娶妻生子,但还不忘自己是一个汉人,无时无刻的寻找时机出逃。匈奴属游牧民族,栖息地不固定,张骞果然找到机会逃出匈奴,顺利的抵达了月氏,继续完成当初他的使命。到了月氏,月氏王对他并不热情,原来,月氏被老上单于打败后逃到西边,随后打败了大夏国,他们在这里建立了新的家园,同时也逐渐淡忘了与匈奴人的仇恨,爱好和平的月氏人们不想参合到战争之中,张骞只好另寻办法。
张骞在西域游走,了解了西域的结构,掌握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摸清了西域各国的风土人情,地理地貌以及民风民俗,经过考察,他发现有一个国家能够助汉朝一臂之力。此国就是新兴的西域强国——乌孙。当初乌孙被月氏打败,匈奴救乌孙幼主猎骄靡,并将他抚养成人,可此人狼子野心,与匈奴反目,依祁连山与匈奴抵抗至今。张骞前往乌孙游说多日,乌孙王答应了张骞的请求。
乌孙与汉朝联合后,张骞接着游说各国,很多被匈奴压迫的国家都纷纷表示愿意于大汉通好,张骞带着这样的好消息回京报喜,可惜的是,途径匈奴时有被匈奴人抓住了。军臣没有杀他,而是将他关押起来。这是军臣单于的幸运,如果张骞及时的将消息带回汉朝,并联合西域进攻匈奴,历史就将被改写,匈奴可能提前灭亡。
几个月后,刘彻派枚皋出使匈奴,佯装讲和其实是精心准备着一场战争,老迈的军臣也知道此次刘彻讲和的目的,表面上答应枚皋讲和,背地里也在策划军事行动准备对汉朝进行新一轮的进攻。双方积极备战,一次更大的冲突即将发生,到底是谁赢谁败,张骞后来是否再次逃脱匈奴的控制,匈奴内部两派谁能笑到最后,下次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