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为什么要称帝?为啥又火速失败呢?我们看袁世凯当时已经是民国大总统了,手握兵权。清朝也是在他的劝说下宣统皇帝溥仪退位,竞争对手孙中山也下野让贤,宋教仁被暗杀。可以说袁世凯既没有威胁,又没有了牵制。
如果袁世凯不称帝,按部就班的走完一生,是不是他也会得到一个相对正面的评价?你说我们都能看明白的事儿,袁世凯自己真看不明白吗?那袁世凯为什么要在他的政治生涯当中,搞这么一出呢?我们先看一下北洋政府袁世凯的发家史。其实从清嘉庆剿灭白莲教起义,到清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就已经以团练性质陆续崛起了。湘军由曾国藩在1853年创建,他是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以湖南籍士兵为主,故名“湘军”。湘军以营为基本作战单位,营下设哨、队、什等层级,形成了严密的组织结构镇压太平天国。
淮军是由李鸿章创建的私人武装,以淮南地主团练为基础。淮军第一次参战是从上海配合英法联军,向太平天国进攻。淮军历经太平天国、捻军、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等多次战役。淮军名将众多有刘长佑、刘坤一、张树声。
可以说:曾国藩和李鸿章是最早的军阀,满清爱新觉罗的打手,清朝给军阀割据提供了温润的土壤。
晚清类似于唐朝的节度使制度,慢慢演变成后面的像历史安史之乱和五代十国的乱世,袁世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成长起来的。1882年,当时的藩属国朝鲜发生壬午军乱。袁世凯和他养父袁宝庆的拜把子兄弟吴长庆出兵朝鲜,把李昰应俘虏了。
袁世凯在朝鲜混的风生水起,一度成为了朝鲜的实际话语人,在朝鲜人都称他“袁司马”,你想一想这是啥地位?真正改变袁世凯人生轨迹的是1884年,袁世凯帮助朝鲜国王李熙,指挥清军击退了虎视眈眈的日军,因为这件事袁世凯得到了李鸿章的重视。到了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所以,清军建立一支能打的队伍迫在眉睫。
这个时候袁世凯已经回到国内,李鸿章就向光绪皇帝保荐袁世凯,负责督练新军,这就是袁世凯的小站练兵。后来更名为“新建陆军”。这股兵力成为清末陆军主力,也是北洋军阀的雏形。哎、你说不对呀!袁世凯这么受光绪帝的信任,为啥会向慈禧告密啊?这个咱以后有时间再讲。小战练兵,让袁世凯名声大震。
1899年,袁世凯又出任山东巡抚。袁世凯在山东任职不到两年,袁家军就已经翻了一倍多,由八千人扩展到两万人,军事实力瞬间膨胀。军权、军队在手,又何愁身份地位呢?基本盘有了,袁世凯又大搞改革和军制改革,让詹天佑查验勘测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等等民生问题。
袁世凯在这些政策当中,一步步提升自己的影响力,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实力。所以,袁世凯在中华民国被解职的时候心不慌,自有儒生武将接他辩经。武昌起义后,标志着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全面开始。北洋军王世珍、段祺瑞和冯国璋等这些人,清廷又指使不动。
袁世凯的谋士徐世昌,联合其他人主张清廷重启袁世凯。所以,袁世凯又重新出山治国理政。后来袁世凯以兵不血刃,和平结束中国自秦始皇2000多年封建帝制清朝为筹码让孙中山下台,自己担任民国临时大总统。你是不是以为当上中华民国大总统就能呼风唤雨,指点江山?好巧不巧,袁世凯也这么想的!但实际情况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
民国国会怕袁世凯搞独裁,孙中山在把权力交接给袁世凯之前,把民国临时宪法给改了。在总统和内阁之间加了一个中华民国总理,这个民国总理和国会之间与总统之间的关系,其实就是一笔糊涂账。但是袁世凯为了赶快当上民国正式大总统,就也没管这些条条框框。
所以,宋教仁当了内阁总理。有个规定,大概是这样的:总统的命令需要总理签字才能生效。那老袁就懵了,这到底总统是啥官位,听从总理?谁才是民国大总统?孙中山又要求袁世凯南下就职,袁世凯南下是不可能南下的。老袁心想:我南下,让你孙中山垂帘听政,那必然不可能啊!
所以,袁世凯感觉自己当的民国大总统很难受。这还没完啊!全国各地的军阀,还都掌握着地方的财政和军政大权。所以民国收不上来税,袁世凯虽然和平过渡了清朝到民国。民国继承了清朝的正统地位和主权领土,但同时也民国也继承了清朝的债务。那你收不上来税,怎么还借的外债?
咱就想一想,就大清欠西方列强的银子都是以亿为单位来计算的,各地方政府又来哭穷,说自己没钱。
所以袁世凯又是发行债券,又是找西方列强借钱化债。比方说:签订的《善后大借款》《民四条约》等条约,都是向西方列强借钱来还西方列强的钱,有点绕。反正借来的钱又得有正常开支,还有经费再刨出去,利息啥也没剩,民国政府运转照样困难。
面对各地政府的不配合,袁世凯又不能把他们都裁掉。阎锡山、蔡锷、冯玉祥、唐继尧、你看这些军阀,你怎么裁?
你能想象汉武帝刘邦开国的时候,上来就把韩信、彭越等这些异姓王给削藩吗?袁世凯权力不集中解决不了财政、任命不了人事、政治上他又不能把军阀组织起来形成一股绳。所以,袁世凯这个中华民国大总统做的是相当憋屈。
老袁想:当年自己在清朝做直隶总督时,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皇帝的一纸诏书,自己还不是得回老家。没有集中权力行政改革又实行不下去,这些是他为什么想要当皇帝的底层逻辑。当袁世凯有了这个念头时,各方势力也开始蠢蠢欲动了。
咱们正好一一拆解来龙去脉,袁世凯心中比较重要的列强,古德诺发表的《共和与君主论》支持帝制。但他们真的在乎帝制,不帝制的吗?他们只在乎利益是否到位,他们甚至不在乎大总统是不是袁世凯。再有就是袁世凯的儿子袁克定,每天带回来的定制版顺天时报,为啥是定制的报纸呢?因为正版的是反对袁世凯称帝的声音。所以,他儿子就搞了个盗版的顺天时报回家。
爹、你看顺天时报全国人民都支持你称帝。他儿子很好理解,因为他想当太子。但是他也不想一想你爹手底下那些老军阀,你玩得转吗?杨度和严复等人成立的“筹安会”表示:全国各地请愿团,都纷纷请求实施君主立宪制。
杨度在在学术圈名气不小,也在日本留过学。他了解日本从弱小走向强大的过程,我们又都是亚洲国家。所以他觉得要学习日本的君主立宪制,而不应该搞什么共和制。更有意思的是,后来第一个跳出来反袁世凯的蔡锷军阀,他和唐继尧也支持袁世凯称帝。看到这儿有意思了,这就是捧杀呀!他们怎么可能真心支持袁世凯当皇帝呢?按照中华民国律法,以后的接班人是需要人民选举的。
要是你袁世凯当了皇帝,那接班人基本上就敲定了,就是你儿子袁克定啊!这小子一上台,再来一个一朝天子一朝臣。我们这些老北洋军阀元老能不能善终?都是两说呀!所以,他们怎么可能真心支持袁世凯呢?袁世凯还收到了很多请愿书,包括南方派系、北方派系、民间团体等等,他们都支持更改民国国体。
在袁世凯被包裹的四周全是支持称帝的声音,这是针对他一个人的信息茧房。所以,已经当了四年憋屈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这时候听到的就是所有人都说:你赶紧称帝吧!这是民心所向。袁世凯心想:这可不是我要的,是你们说的,是全国人民都同意的。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在北平称帝,改国号中华帝国英文:(Empire Of China)预备成立的一个君主立宪制的政权名称。
1916年,袁世凯改成中华帝国洪宪元年,亲手在自己的政治生涯中抹黑了一笔。全国人民都惊叹袁世凯的名声扫地,被一些人人称为窃国大盗或独夫民贼。
袁世凯建元洪宪,史称“洪宪帝制”。原定于1916年1月1日举行祭拜天地登基大典,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多次劝进改变国体、同意帝制的蔡锷密谋反袁。原本支持袁世凯的省份也起兵反对,实在没有办法!在一片内外交困中,袁世凯在1916年3月20日取消了帝制,袁世凯只坐了83天皇帝。同年6六月6日,袁世凯因尿毒症不治身亡,当时他也就57岁,归葬于河南省安阳市袁林。
袁世凯结束自秦始皇开创2000多年封建帝制,这样的历史人物该怎么评价呢?以前的人对他评价比较极端,现在开始有多样化的声音。
我相信再过几十年或者几百年,袁世凯也同样是有争议的存在。不过不管怎么说,袁世凯在我国历史上地位影响还是非常大的。袁世凯远超“奸雄/能臣”的二元标签。袁世凯打破传统王朝更替模式,开启非暴力制度转型先例。构建近代国家治理雏形:军队、警察、教育等。给后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设,提供了经验与教训,其改革遗产至今仍影响着中国现代化进程。
袁世凯终结了千年帝制,和平过渡五族共和。避免像历史上的安史之乱和五代十国百年大流血大分裂。袁世凯推动了改革,却窒息了民主萌芽,他维护了国家统一。
我个人评价:袁世凯的功绩大于过失。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死后。外蒙古独立、北洋军阀迅速走向分裂、也开启了军阀混战和中原大战的时代。